小议作文材料积累与选择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再高明的作家也写不出文章来。如果说主题犹如人的“灵魂”,那么材料就像人的“血肉”。一篇文章只是确定了主题,而没有表现主题的材料还不能成为一篇文章。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会说,根据某一主题的需要,应该写什么。但是学生手头是否有这个“什么”呢?这是师生双方都感到头痛的问题。这个“什么”,就是构成文章的重要因素材料。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之外的能力,就是指导学生在积累与选择材料方面多下点功夫。
  虽然平时所积累的材料不一定都能写进文章,但是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动手写作时的选择,只有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的材料,才能为选择优质的对口的材料创造可能性。因此说,积累材料是选择材料的基础,也是全部写作活动的开始。所以,积累材料要做到多,以一当十。日本有位作家曾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要积累两千行素材。如果有一百行素材写一百行报道,就失之肤浅。”占有材料多才容易比较,才便于联想生发,才有可能筛选淘汰,才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有人对积累材料要“多”有一个近乎夸张的说法,就是“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类不分点面。”
  积累材料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直接获取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来源于生活本身的材料,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有生命力的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让学生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直接获取鲜活的材料。
  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关心社会舆论对某一人或事的不同评价;组织学生讨论某一社会事实,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从中提取较为成熟的思想见解;指导学生从看似平常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本质的东西,培养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经常调查采访,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收集材料
  中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写命题作文所需要的材料往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去调查采访,以获得写作的对口材料。
  调查采访可以是有组织的进行,也可以是个人深入工厂、农家、集市或机关单位进行,调查采访的内容可以是新人新事新面貌,也可以是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通过调查采访,既可搜集写作素材,还可以学习生动的群众语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了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调查采访。
  三、用心看书学习,从书籍报刊中获得间接材料
  中学生的生活与调查范围毕竟受到一定的限制。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还必须通过书本学习,从书籍报刊中获取间接材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上文所说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类不分点面”。
  不论是以何种途径获得的材料都要记录下来,分类保存,以备写作选材所用。不然的话,一时急用,难以查寻。
  那么,如何选材呢?选材要做到以一当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选出突出主题的材料
  主题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又反过来统帅材料,材料总是受主题的支配,并为之服务的。能紧扣主题并能充分有力的表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材料,便保留;反之,与主题无关,即使材料本身再生动,也应毫不可惜地舍弃,因为不能服务于主题的材料,往往越生动越易淹没主题。
  中学生往往因为占有的写作材料不够丰富而对仅有的材料不忍“割爱”。他们衡量材料的优劣不是看是否能够表现主题,而是孤立地看它本身价值,甚至以自己的偏爱作为选材的尺度,于是犯下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二、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所谓真实,一是实有其事,不是编造的,弄虚作假的;二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而不是个别的,偶然的。
  不同的文体,对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非文学作品的写作对这一点有严格的要求。它不允许有任何想象和虚构,不能添枝加叶,移花接木,这类文体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材料必须确凿无误。如果在文章中使用了虚假的材料,就会大大地损害文章的说服力。
  文艺作品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虚构想象、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但是所反映的内容也必须是符合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真实。
  中学生往往也是因为积累的材料太少而生编乱造、弄虚作假、草率成文的。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
  事物的本质和一般规律,都是通过个别现象和特殊的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反映一般,个性反映共性,但这并不等于说任何个别事物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必须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选择那些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能够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事实或论据,它能够突出和深化主题,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典型材料未必多,也未必大。能做到“以少胜多:细小中蕴藏内涵”。中学生往往还因为占有的材料太少而信手拈来,以次充好,忽视了材料的典型性,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
  四、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俗话说,“文章最忌百家衣”。一个材料有无表现力,不但要看它思想性是否强,还要看它是否新颖生动。新颖、独创的材料,充满魅力,可以使读者耳目一新。如果读者喜欢读你的文章,那么就为他接受你文章的思想观点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紧扣主题,妙趣横生的材料,很有吸引力。
  当然,要写好一篇文章,还要注意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选取等等。即使是材料的本身,也还有使用方面的问题。这里只就材料的问题,谈了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目的只是想强调材料的积累和选择在中学生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探讨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对策。
阐述了终身学习的必然性,指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概述了信息检索利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结直肠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它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即使病理分期相同,其临床表现、预后、个体对治疗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临床工作中,除了
叙述了呼延调蓄工程的进水线路、输水箱涵结构、进水闸结构、进水线路跌水等的设计思路,指出该线路设计合理,结构设计可靠,其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笔者就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水的电离和pH值》复习课为例,谈谈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练的内容,练的形式、练重点,练难点,练易错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
文章分析了多校区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做好多校区的典藏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论述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协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协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措施。
学生作文时,常常会出现无话可说,或说大话、套话,甚至是说假话之现象。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开源积流、说真话诉真情是最好的办法。
【摘 要】传统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空洞说教只是把历史当着一门枯燥的、乏味的、死的知识进行灌输,不利于学生历史观的养成。本文从诗意造境引领学生神入历史、诗意设疑引领学生探究历史、诗意冲突引领学生辨析历史三个方面阐述了把古诗文引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从画、情、理三个纬度出发在诗意中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关键词】诗意;感悟;神入;探究;辨析  历史既是指过
阐述了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图书馆的内涵,对如何创建学习型图书馆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