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体育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身心健康乃至全面发展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体育教学又是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此,首先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必要性,紧接着从思想认知、教学途径以及师资力量三个角度探讨了当前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如何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实效、构建课外体育辅导制度、强化体育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体育教改监评机制等。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育 生活方式 教学改革
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既包含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包含价值观、世界观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千差万别。就大学生而言,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仅是确保其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体育生活方式就是当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主要形态之一。不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大学生自身的意志不坚定,另一方面也和大学体育教学的缺失有着重要关联。文章基于此,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做了相应的探究。
生活方式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诸如高血压、颈椎病、近视眼等,严重干扰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潜在生力军,他们的健康状况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受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形堪忧。首先,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友、网络游戏中,长时间盯着电脑页面,甚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学习,还容易导致各种久坐综合症;其次,当前大学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蛋白摄入过多,而一些大学生又缺乏运动建身的习惯,肥胖现象陡增。体育生活方式要求大学生多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改良矫正当前大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离不开体育游戏、体育比赛、体育休闲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能够矫正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其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不仅如此,体育生活方式对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首先,体育活动在训练大学生的体力能力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开发其脑力能力,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与智力水平。体育教学实践表明,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消解知识学习中所产生的疲劳感,激发其思路,调整其心态,从而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其次,无论是平时的体育休闲活动,还是正规的体育比赛,都含有竞技因素,这对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效果显著。此外,大学生作为比赛团队中的一员,体育活动对其团队意识、协作技能的培养也很好的效果。
对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的思想认知不足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不少高校领导层对体育教学的认知还停留在普通课程教育阶段,未能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深化体育教学的认知,因而,在实际的教务活动中,对体育课程给予的关注和支持也就相对较少;其次,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已经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这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本科高校中更是如此。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受到学校态度的影响,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很多时候体育教学就是按流程走一个过场,更谈不上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指导;最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对体育教学的地位认知就不足,为学而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未能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对其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体育能力衰退的现象。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普及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日益深入,体育教学逐步从课堂教学走向校园教学,这对于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的丰富乃至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都大有裨益。不过,就湖南地区各高校体育教学而言,教学途径仍然存在着片面性。首先,不少高校尽管认知了课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从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出发,号召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但更多的是一阵风式的宣传,未能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组织机制,限制了课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其次,即使在课堂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更正,比如,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狭窄等,都直接影响到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课内外体育教学的片面化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师资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核心要素,就目前湖南各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而言,无论是重点大学,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院校,如湖南商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等,都存在着明显的教师资源结构性失调、体育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全国性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匮乏有着重要联系。首先,上述各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数量偏少,不少学校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未满编,他们需要负责全校数千人乃至上万人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学负担相当沉重,这不仅弱化了其教学质量,也使其难以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其次,受资金不足以及专业人才招聘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而这也无助于体育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体育课程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时,需要以课程教学为首要环节,以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为着力点。对此,湖南高校需要采取好以下几点措施:第一、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是指导思想,体能训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兴起后,“健康第一”日益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脱离健康观念的体能教育容易流于竞技化,而脱离体能培养的健康教育,又容易导致体育教育原有意义的消解,对此,教师应该综合两种教学思想,以健康为目标,以体能训练为手段,切实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第二、改革体育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指教师在特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教学行为的总和,包含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生活方式出发,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并着力于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其综合效益。湖南的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湖南商学院完全采用了“三自主”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所学项目及老师,反响甚好;此外,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实行的俱乐部制体育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
体育生活方式要求学生将生活与体育结合起来,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因而,对其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仅仅依托于课程教学,毕竟体育课程教学的时间极为有限。对此,湖南地区的高校需要大力推行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体育训练之中,从而使体育教学由课堂化走向生活化。当然,为了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的效能,学校还需要构建好相应的课外体育辅导制度。就目前课外体育教学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采取好相应的措施:第一、大力推行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赛事。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有效提升其体质体能,培养其运动习惯。湖南大学2009年便启动课外体育活动课,在每周二的下午,免费开放体育场,鼓励学生参与到运动之中。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体育团体,强化其指导技能。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湖南地区的大学大都有为数不少的体育社团,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提升体育社团的专业能力,具体方法则包括聘请体育教师担任社团顾问等。
如前所述,体育师资力量的欠缺,尤其是优秀体育师资力量的欠缺,是制约湖南地区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抑制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负面因素之一,因此,强化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也就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对此,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高校需要加大青年体育教师的引入力度,从各大学的体育专业或各体育院校中聘请刚刚走出校园的体育硕士、体育博士,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投,且有活力、易沟通,不仅能很好地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还能对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起到积极的影响,中南大学在体育教研部的师资招聘中就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其次,高校要做好课外体育辅导人才的培训工作。高校的体育活动有课内课外之分,课内的负责人是体育教师,课外的负责人则较为多元,既可以是学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也可以社团内部的学长或其他人员,这些人相比于体育教师而言,专业技能更为薄弱,辅导能力可想而知。对此,学校需要定期开展校园体育辅导人才培训工作,将他们集中起来,并安排专业的体育工作者来培养其体育辅导技能。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且存在着反复性,因而,以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改革也必然是一项长期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高校还要制定并落实好相应的教改监评机制。首先,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现在的生活方式,从体育生活的角度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以及体育素养,体育素养又可以细分为体育活动的意愿、体育活动的频次、体育活动的单次时长、体育活动的效果等;其次,学校要从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评价结果出发,来反思体育教育改革的效果。体育教改目前已成成为湖南地区高校教育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而学生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要素或者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现状则是衡量体育教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记,对此,教师要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评价工作,在肯定教改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学校要针对体育教学改革在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中的不足之处,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使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更趋向于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升改革的实效性。
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因此,各高校需要从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多个角度来强化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从而逐步养成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振斌,马连鹏.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2):107-110.
[2] 韩敬全,李旭.大学生体育需求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差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23(05):78-79.
[3] 王林,周厚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走向——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12(15):189-190.
[4] 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02):225-227.
摘 要 体育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身心健康乃至全面发展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体育教学又是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此,首先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必要性,紧接着从思想认知、教学途径以及师资力量三个角度探讨了当前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如何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实效、构建课外体育辅导制度、强化体育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体育教改监评机制等。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育 生活方式 教学改革
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既包含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包含价值观、世界观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千差万别。就大学生而言,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仅是确保其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体育生活方式就是当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主要形态之一。不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大学生自身的意志不坚定,另一方面也和大学体育教学的缺失有着重要关联。文章基于此,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一)改革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客观需要
生活方式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诸如高血压、颈椎病、近视眼等,严重干扰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潜在生力军,他们的健康状况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受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形堪忧。首先,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友、网络游戏中,长时间盯着电脑页面,甚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学习,还容易导致各种久坐综合症;其次,当前大学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蛋白摄入过多,而一些大学生又缺乏运动建身的习惯,肥胖现象陡增。体育生活方式要求大学生多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改良矫正当前大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动追求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离不开体育游戏、体育比赛、体育休闲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能够矫正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其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不仅如此,体育生活方式对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首先,体育活动在训练大学生的体力能力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开发其脑力能力,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与智力水平。体育教学实践表明,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消解知识学习中所产生的疲劳感,激发其思路,调整其心态,从而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其次,无论是平时的体育休闲活动,还是正规的体育比赛,都含有竞技因素,这对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效果显著。此外,大学生作为比赛团队中的一员,体育活动对其团队意识、协作技能的培养也很好的效果。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知不足
对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的思想认知不足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不少高校领导层对体育教学的认知还停留在普通课程教育阶段,未能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深化体育教学的认知,因而,在实际的教务活动中,对体育课程给予的关注和支持也就相对较少;其次,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已经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这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本科高校中更是如此。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受到学校态度的影响,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很多时候体育教学就是按流程走一个过场,更谈不上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指导;最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对体育教学的地位认知就不足,为学而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未能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对其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体育能力衰退的现象。
(二)教学途径片面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普及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日益深入,体育教学逐步从课堂教学走向校园教学,这对于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的丰富乃至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都大有裨益。不过,就湖南地区各高校体育教学而言,教学途径仍然存在着片面性。首先,不少高校尽管认知了课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从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出发,号召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但更多的是一阵风式的宣传,未能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组织机制,限制了课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其次,即使在课堂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更正,比如,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狭窄等,都直接影响到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课内外体育教学的片面化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师资力量欠缺
师资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核心要素,就目前湖南各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而言,无论是重点大学,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院校,如湖南商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等,都存在着明显的教师资源结构性失调、体育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全国性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匮乏有着重要联系。首先,上述各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数量偏少,不少学校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未满编,他们需要负责全校数千人乃至上万人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学负担相当沉重,这不仅弱化了其教学质量,也使其难以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其次,受资金不足以及专业人才招聘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而这也无助于体育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三、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策略研究
(一)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实效
体育课程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时,需要以课程教学为首要环节,以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为着力点。对此,湖南高校需要采取好以下几点措施:第一、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是指导思想,体能训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兴起后,“健康第一”日益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脱离健康观念的体能教育容易流于竞技化,而脱离体能培养的健康教育,又容易导致体育教育原有意义的消解,对此,教师应该综合两种教学思想,以健康为目标,以体能训练为手段,切实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第二、改革体育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指教师在特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教学行为的总和,包含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生活方式出发,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并着力于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其综合效益。湖南的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湖南商学院完全采用了“三自主”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所学项目及老师,反响甚好;此外,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实行的俱乐部制体育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
(二)构建课外体育辅导制度
体育生活方式要求学生将生活与体育结合起来,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因而,对其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仅仅依托于课程教学,毕竟体育课程教学的时间极为有限。对此,湖南地区的高校需要大力推行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体育训练之中,从而使体育教学由课堂化走向生活化。当然,为了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的效能,学校还需要构建好相应的课外体育辅导制度。就目前课外体育教学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采取好相应的措施:第一、大力推行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赛事。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有效提升其体质体能,培养其运动习惯。湖南大学2009年便启动课外体育活动课,在每周二的下午,免费开放体育场,鼓励学生参与到运动之中。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体育团体,强化其指导技能。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湖南地区的大学大都有为数不少的体育社团,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提升体育社团的专业能力,具体方法则包括聘请体育教师担任社团顾问等。
(三)强化体育人才培养力度
如前所述,体育师资力量的欠缺,尤其是优秀体育师资力量的欠缺,是制约湖南地区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抑制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负面因素之一,因此,强化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也就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对此,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高校需要加大青年体育教师的引入力度,从各大学的体育专业或各体育院校中聘请刚刚走出校园的体育硕士、体育博士,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投,且有活力、易沟通,不仅能很好地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还能对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起到积极的影响,中南大学在体育教研部的师资招聘中就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其次,高校要做好课外体育辅导人才的培训工作。高校的体育活动有课内课外之分,课内的负责人是体育教师,课外的负责人则较为多元,既可以是学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也可以社团内部的学长或其他人员,这些人相比于体育教师而言,专业技能更为薄弱,辅导能力可想而知。对此,学校需要定期开展校园体育辅导人才培训工作,将他们集中起来,并安排专业的体育工作者来培养其体育辅导技能。
(四)落实体育教改监评机制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且存在着反复性,因而,以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改革也必然是一项长期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高校还要制定并落实好相应的教改监评机制。首先,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现在的生活方式,从体育生活的角度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以及体育素养,体育素养又可以细分为体育活动的意愿、体育活动的频次、体育活动的单次时长、体育活动的效果等;其次,学校要从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评价结果出发,来反思体育教育改革的效果。体育教改目前已成成为湖南地区高校教育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而学生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要素或者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现状则是衡量体育教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记,对此,教师要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评价工作,在肯定教改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学校要针对体育教学改革在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中的不足之处,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使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更趋向于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升改革的实效性。
四、结语
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因此,各高校需要从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多个角度来强化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从而逐步养成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振斌,马连鹏.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2):107-110.
[2] 韩敬全,李旭.大学生体育需求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差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23(05):78-79.
[3] 王林,周厚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走向——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12(15):189-190.
[4] 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02):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