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式加班”再辛苦也白搭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you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摸鱼式加班”火了。坐班不做事、加班先晒图、领导不走我不走、台灯为主任而开等现象,饱受网友诟病。只因一些人在工作团队中“浑水摸鱼”,只出工不出活,因此得名。摸鱼式加班的目的不在于完成任务、自我充电,而是为了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混脸熟”。如此加班,其实是形式主义作祟。有网友担忧:形式主义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
  我们从不鼓励加班。但实验室里、塔吊机上、脱贫一线、手术台前,仍有千千万万劳动者通过加班来完成工作目标、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途中,那些起早贪黑的身影定格下奋斗者的群像。但反过来说,未必每一个岗位、每一天都有那么多工作可做,滥竽充数的加班,无疑是对奋斗精神的抹黑。形式主義的奋斗,实质上是懈怠。短期看,既干不出业绩,也得不到磨炼;长远看,一旦形成“其他人装我也装”“会哭孩子有奶吃”的不良风气,这种畸形的加班文化就会损害职工的休息权益,污染工作生态。
  把苦劳等同于功劳,折射出个人工作观的扭曲。“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是否能解决问题,是衡量工作的基石。一场球赛,再多次倒脚、传球,再多次射门、加时,不进球比分也还是零。那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自我安慰,若因个人能力不高而熬夜加班完成工作尚情有可原,如果是以假奋斗来凌空蹈虚、沽名钓誉,这样的加班,再辛苦也不值得同情。
  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员工用半天工夫写好策划,领导未及详看就以年轻人工作不用心为名要求修改;员工三天后把之前的策划原封不动上交,领导却大加表扬。这一事例讽刺了某些领导的形式主义作风。以工作耗时衡量工作成绩,以在岗时间评判工作态度,是领导干部的失职;而在岗打游戏、微信群加班却拿三倍工资,甚至获得奖励、提拔的优先权,是领导干部的失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形式主义加班之所以有市场,一些领导难辞其咎。
  有人反映:磨洋工的人一个任务总干不完,而高效工作的人领导会再次加派任务,于是导致忙的越来越忙、闲的越来越闲,但收入还差不多。能者多劳本没错,但这种声音道出了一个无奈的事实:不少人延时下班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付出、回报不成正比的无奈之举。如何让员工各显其能,如何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关键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合理的激励制度。与其盯着过程,不如兼顾结果;与其要求大家“钉在工位上”,不如使用更弹性的工作机制。保证多劳者多得,拒绝让“伪装多劳者”多得,方能从根子上扫除形式主义加班的土壤。
  什么是奋斗?螺丝钉精神、老黄牛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铸造出新中国70周年的不朽功勋,为时下的我们树立了榜样。但奋斗不只有一种形态,加班是奋斗,提效也是奋斗;寸积铢累是奋斗,跨越发展也是奋斗。“磨刀不误砍柴工”,放松身心、陪伴家人、发现兴趣、锻炼身体未必是奋斗的拦路石,相反,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会让奋斗更加精彩。把“做虚功”“使虚招”的时间省出来,调整自我,才会创造更多的实绩、实功。
  郭旺启摘自《绥化晚报》2019年5月29日
其他文献
读翁偶虹先生的《春明夢忆》,有一段写他陪高庆奎逛庙会的文字,非常有意思,读罢让人感慨,让人寻味。  高庆奎何许人也?如今的年轻人,大概很多是不大清楚了。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庆奎是京剧老生高派的创始人,当年和余叔岩、马连良齐名,被誉为须生三大贤和四大须生之一。他和梅兰芳挂双头牌在上海演出,曾经盛况空前,一票难求。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流量明星”。  庙会上,还有一位“流量明星”,就
期刊
近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一则“新生交流活动”的通知引发热议。该通知除了请父母在参加活动时带上学生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还请父母带上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网友担忧,学校是否会筛选家长学历,择优录取。据悉,圣菲小学系民办小学,幼小班计划招生200人左右,往年报名人数达千人,学费30001元,加上生活费等一年需36000元左右。(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29日)  中国教育传统一直奉行一种重要理念
期刊
新学年开始了。家长们在一起,少不了沟通一下各自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得很,但有一些家长则还是说,看来方法再多,我还是老办法:“赶鸭子”。  说实话,这些家长提的并非没有道理,“赶鸭子”的确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自觉不自觉都在用它。  記得从小时候读书开始,我们就被赶鸭子了。每天一大早被叫醒后,便吃喝、上学、放学三部曲,上课、做作业,面对考试。在书山攀登,在学海遨游
期刊
生活中,不少人对小程序都不陌生。或在小程序里玩一玩游戏,或在小程序上购物消费,或是通过小程序扫码骑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让这种应用程序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小程序以“无需下载、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的理念,实现“触手可及”的想法,受到市场的瞩目。从手机厂商联合发布应用标准,到互联网企业推出小程序业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片新蓝海,小程序市场实现了繁荣生长。  不过,最近有媒体曝光
期刊
前些天,又有一个孩子吓着大家了。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的画家任伯年作品,被一名参观预展的儿童撕毁。这并不是个案,如今随着父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艺术场馆,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惨遭“魔爪”,“熊孩子”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面对“熊孩子”的破坏力,其背后的家长们有一个经典的回答——“他还是个孩子!”是的,孩子還是孩子,但家长不是孩子了,“熊孩子”出现的背后其
期刊
前阵子我们部门准备郊游活动,打算订几箱水果路上吃。同事梅妮热切地推荐了一个卖家,是她多年的好邻居小张的表兄。小张多次跟梅妮提到过这位表兄,说他在老家承包了大片果树,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再加上表兄忠厚老实,只知道闷头干活,导致果实品质极其优良却销售不畅,所以日子过得有些艰难。今年小张决定帮他略作宣传。“小张说了,他表兄的橘子绝对都是最高品级的!”梅妮是非常善良又热心的人,她兴冲冲地加了表兄的微信,义務帮
期刊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奇葩”的相亲要求,时不时引来网上热议,而最近杭州一位大叔提的要求,又被网友拿来议论一番。这位大叔有个25岁的女儿,他说女儿很宅,怕晚了“嫁不出去”,所以到当地相亲角碰碰运气。在大叔手拿的征婚要求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亲原生家庭,家庭和睦”这一条,网友反应,赞弹兼而有之。有人现身说法,证明家庭不和睦会影响孩子性格;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家庭和孩子不应该挂钩,童年挫折并不全是坏事
期刊
一直以来,暗访都被视作发现问题的利器。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当下一些基层暗访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比如西部某市的出租车普遍存在违规行为,交通部门为此开展了208次暗访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另一边,乘客都快把投诉电话打爆了。两相对比,大家不免犯嘀咕:暗访咋成了“睁眼瞎”?  客观地说,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基层单位的“反侦察”能力都很强,监管部门进行暗访并不容易。但从现实来看,暗訪之所以失灵,“防守”
期刊
近日,江苏常州某小学在举行“六一”活动时突遭暴雨。在几十秒内,现场近3000名师生家长毫不慌乱,有序退场。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这是“教科书式的撤离”。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学校的日常,各位网友不必“大惊小怪”。  面对突发暴雨,近3000人能够毫不慌乱,在几十秒内有序退场,这的确称得上“教科书般的撤离”。而这种有序撤离,与人们印象中集体活动“一哄而散式”的离场完全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期刊
近年来,直播卖货成为电商推销产品的新兴方式。诱人的海鲜直播吃,好看的裙子现场试,边看视频边下单的新鲜体验让“买买买”变得更加有趣轻松。但光鲜的直播背后,问题产品退货难、投诉难,跟着主播买并非毫无风险。有律师表示,相关平台应当对消费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这正是:  直播卖货起新潮,  欲跟网红买个“宝”。  消费里面有陷阱,  平臺监管须尽早。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28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