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历史现象的了解与评析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提升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在传统的以考试为导向的历史教学中,历史学习过度停留在对课本中固有的重点与难点的背诵记忆中,而没有发挥学生广泛了解历史现象,进行感受与总结的能力。历史教学存在过于单一化的倾向。而改变这种单一化的倾向的最好方式就是丰富历史教学的资料,扩充文字史料的作用,并将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的文化艺术成就与人文产品纳入进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历史 资料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史料的概念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史料单纯的只是文字的叙述,而没有意识到历史地图、图片、文物自己反省历史发展的文学作品和科学技术也是史料的一部分。在几十块教学中广泛引入这些历史资料,能够改变历史课堂单一的勾画记忆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可用于思考与评析的材料,打造探索、感受、分析、总结于一体的丰富性历史课堂。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广泛利用历史教学资料提高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丰富纯历史史料,详细了解历史现象
历史课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时非常简练的,学生只能以阅读记叙文的形式对历史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进行大体的了解,而不能详细地从多个方面了解历史的细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并且会感觉历史学习十分地枯燥。因此,教师要广泛运用纯历史史料,帮助学生验证了解历史事件,丰富历史学习的生动性。
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教师可以广泛运用《史记》、《战国策》等资料丰富学生对商鞅以及变法过程的了解。学生通过历史课本只能了解到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园前356年,当时的君主是秦孝公等。而通过对《史记·商君列传》的引用,学生能够知道商鞅原本是卫国人,从小就怀有大志,但在魏国不受重用,险些遭受迫害。到了秦国后得到秦孝公的重用而大展宏图。学生从这里可以体会到知人善用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讲解商鞅在变法成功后在秦惠文王和秦国贵族的逼迫下造反而被杀害的结局,让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的壮烈。
二、引用文学性史料,侧面认识历史发展
文学和历史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当时的历史特点创作出的。学生阅读这些有关的文学作品,能够从多中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具体表现,对历史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引用文学作品也能够树立学生全面学习历史的观念,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作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三国历史。学生从课本中只能了解到赤壁之战的作战方是魏蜀吴三国。而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知道战争的主要指挥者是吴国的周瑜,并且能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发现周瑜不仅是一位威武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沉稳儒雅的智者。通过《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等句子的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赤壁作戰时曹操的进军路线以及曹操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还能了解到不同的历史事件在后代流传的知名度,从而加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力以及意义的理解。
三、展现物质性史料,全面认识历史内涵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历史的概念认识比较狭窄,认为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成败故事,而不能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等角度全面看待历史。狭窄的历史观念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片面理解,阻碍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总结。所以,教师可以引用物质性的史料让学生从生产力发现的角度总结历史规律。
例如,在学习汉武帝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引用汉代的文物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的治国方略。统一制造五铢钱是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内的重大举措。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放映有关五铢钱的图片,学生能够从外形中看到五铢钱的命名是因为钱币上印有“五铢”二字。教师可以引用“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等资料让学生对五铢钱的质量、材料、造型有具体的了解。学生能够从五铢钱的材质中体会到铜这种金属对于古代经济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全面的历史观,学会从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资料的丰富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历史教学趣味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广泛运用纯历史史料,帮助学生验证了解历史事件,丰富历史学习的生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事件的文学作品,从中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具体表现,对历史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引用物质性的史料让学生从生产力发现的角度总结历史规律。通过多种教学资料的使用,历史课堂就能够拜托一味枯燥的记忆,成为学生探索发现,体验真知的有趣平台。
参考文献:
[1]雍小荣,汪照洋,研读课程标准、重识教材价值——参加初中历史学科“研课标、说教材”全县竞赛活动感悟,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45期.
[2]姜芸,初中历史兴趣教学策略探究,情感读本,2019年30期.
关键词:历史 资料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史料的概念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史料单纯的只是文字的叙述,而没有意识到历史地图、图片、文物自己反省历史发展的文学作品和科学技术也是史料的一部分。在几十块教学中广泛引入这些历史资料,能够改变历史课堂单一的勾画记忆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可用于思考与评析的材料,打造探索、感受、分析、总结于一体的丰富性历史课堂。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广泛利用历史教学资料提高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丰富纯历史史料,详细了解历史现象
历史课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时非常简练的,学生只能以阅读记叙文的形式对历史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进行大体的了解,而不能详细地从多个方面了解历史的细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并且会感觉历史学习十分地枯燥。因此,教师要广泛运用纯历史史料,帮助学生验证了解历史事件,丰富历史学习的生动性。
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教师可以广泛运用《史记》、《战国策》等资料丰富学生对商鞅以及变法过程的了解。学生通过历史课本只能了解到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园前356年,当时的君主是秦孝公等。而通过对《史记·商君列传》的引用,学生能够知道商鞅原本是卫国人,从小就怀有大志,但在魏国不受重用,险些遭受迫害。到了秦国后得到秦孝公的重用而大展宏图。学生从这里可以体会到知人善用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讲解商鞅在变法成功后在秦惠文王和秦国贵族的逼迫下造反而被杀害的结局,让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的壮烈。
二、引用文学性史料,侧面认识历史发展
文学和历史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当时的历史特点创作出的。学生阅读这些有关的文学作品,能够从多中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具体表现,对历史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引用文学作品也能够树立学生全面学习历史的观念,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作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三国历史。学生从课本中只能了解到赤壁之战的作战方是魏蜀吴三国。而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知道战争的主要指挥者是吴国的周瑜,并且能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发现周瑜不仅是一位威武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沉稳儒雅的智者。通过《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等句子的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赤壁作戰时曹操的进军路线以及曹操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还能了解到不同的历史事件在后代流传的知名度,从而加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力以及意义的理解。
三、展现物质性史料,全面认识历史内涵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历史的概念认识比较狭窄,认为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成败故事,而不能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等角度全面看待历史。狭窄的历史观念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片面理解,阻碍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总结。所以,教师可以引用物质性的史料让学生从生产力发现的角度总结历史规律。
例如,在学习汉武帝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引用汉代的文物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的治国方略。统一制造五铢钱是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内的重大举措。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放映有关五铢钱的图片,学生能够从外形中看到五铢钱的命名是因为钱币上印有“五铢”二字。教师可以引用“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等资料让学生对五铢钱的质量、材料、造型有具体的了解。学生能够从五铢钱的材质中体会到铜这种金属对于古代经济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全面的历史观,学会从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资料的丰富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历史教学趣味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广泛运用纯历史史料,帮助学生验证了解历史事件,丰富历史学习的生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事件的文学作品,从中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具体表现,对历史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引用物质性的史料让学生从生产力发现的角度总结历史规律。通过多种教学资料的使用,历史课堂就能够拜托一味枯燥的记忆,成为学生探索发现,体验真知的有趣平台。
参考文献:
[1]雍小荣,汪照洋,研读课程标准、重识教材价值——参加初中历史学科“研课标、说教材”全县竞赛活动感悟,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45期.
[2]姜芸,初中历史兴趣教学策略探究,情感读本,2019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