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原因分析与矫正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520c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成为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随着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与视角的出现,研究者对于儿童攻击的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以综述,综合阐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实施方式、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因素;矫正
  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背景
  攻击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儿童之间因矛盾而互相辱骂、恶意中伤、打架斗殴、乃至动用武器伤害生命的事件在校园中、报刊上屡见不鲜,着实让人忧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等都具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因此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有鉴于此,本文在较广泛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实施方式、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论述,以期对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有所启迪。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虽深为心理学家所重视,研究历时较长,但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的心理工作者认为,攻击性行为就是“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是“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能许可的行为”[1]。其中,伤害意图、伤害行为与社会评价,是攻击性行为概念的三个要素,攻击者具有伤害他人的主观意图,目的是直接造成被攻击者的伤害或通过唤起被攻击者的恐惧而达到其目的。
  三、攻击行为的实施方式和表现形式
  (一)攻击行为的实施方式
  我国的心理工作者按照攻击的实施方式,把它分为三种形式: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2]。其中身体攻击包括打、扭、拧、指戳、砸、挤压、踢、推搡、抓、碰撞、咬他人、打掉、损坏、抢夺他人物品、强占座位空间等;语言攻击包括说脏话、骂人、取笑、嘲讽、叫取外号等;间接攻击又称心理攻击或关系攻击,使通过第三方实施的攻击行为,它包括散布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说别人坏话等,让另一方不要与他一起玩等。
  20世纪30年代,F.Goodenough、H.Dawe等以父母日记作为研究的基本数据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是两种基本的攻击形式。在2—4岁间,儿童攻击形式的总倾向是: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语言攻击相对增多;其中到了3岁时,儿童的踢、踩、打等身体攻击逐渐增多;3岁以后,身体攻击的频率降低,但同时语言攻击却增多了[3]。
  四、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一)营养物质
  近年来,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化学物质和矿物质。假如个体吸取的化学矿物质失去了一定的比例,会造成大脑功能受到损害,致使行为表现失调。研究者更加具体地提出,糖的数量摄入过多与攻击性行为有关。当然,过多地食糖并不是对所有儿童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非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来说,糖的摄入量与攻击水平之间并无显著性相关,但如果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合理地限制其糖的摄入量是可取的。
  (二)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惩罚子女,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模仿的对象。儿童不会在惩罚中受教育,而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攻击性行为。一个在家里因侵犯性行为而受到父母惩罚的孩子,在外边往往有更多大的侵犯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惩罚孩子在家里限制了侵犯行为,却等于鼓励了他在外面的侵犯行为,因为孩子在潜意识中模仿了父母的侵犯行为。此外,有的父母如果看到自己的小孩在打架中吃了亏则暴跳如雷,一个劲儿地埋怨:“你为什么不打他,打不赢爸妈帮你!”如果孩子在打架中占了便宜,不但不加批评,反而称赞自己的小孩:“好样的!”“不错!”,这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进行诱导和鼓励的做法,使儿童产生了一种随时可以攻击别人的合理感,特别是在攻击性行为中占了“便宜”、得到了“好处”的儿童,更是攻击欲增强、攻击性行为加重。西瑞斯等人曾调查了400名5岁孩子及他们的父母,结果发现,父母惯于使用暴力惩罚方式以及父母亲在教养方式中的矛盾对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可见,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气质、情绪因素
  经典的攻击性理论很早以前就涉及气质与情绪维度,包括挫折与攻击行为、暴怒与攻击行为的关系(Caims 1979;Dollard 1933)。面临挫折大发脾气是学步期的主要特征,到了儿童期中期,大多数儿童已获得了自我控制的技能,然而有些孩子都始终在调整情绪和控制冲动上有困难(Underwood等1992),这些孩子在日后发展成功的社会化就显得特别困难(Koehmska,1993)。研究发现,气质的个体差异出现得很早,甚至在婴儿期,一些婴儿就表现出很难抚慰(如生活无节律,常大哭大叫)和适应困难,这些持续的问题被称为“困难气质”(A.Thonas,s.chess等1968)。
  五、攻击行为的矫正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影響了其他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影响自己一生的发展,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在儿童期有攻击性行为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后也同样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心理学家韦斯特曾进行了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70%的暴力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定为有攻击性行为。
  笔者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今后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先兆,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必须予以彻底矫治。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化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肖晓玛.儿童击性行为及其矫治[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126-129
其他文献
教学策略使用的准确性对于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网络和智能设备的发展,使得网络形式和多媒体形式的学习逐渐受到欢迎。视频示范就是一种利用视频高效、便捷特点的培训与学习形式。恰当使用视频示范进行教学策略的学习,可帮助特教教师正确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培智学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活语文教师应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为依据,秉持生本化教学原则,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细化教学内容、提供教学辅具等举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聋校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应着眼简洁、具体、富有感染力,突出评价重点、体现评价导向、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有声的评价和无声的评价相结合,让聋生从看得懂、能理解、富有真情实感的评价中受到激励,更加高效地参与学习。
【摘 要】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能力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也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的重建,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笔者根据相关文献,从语篇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语篇分析能力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篇分析能力;策略  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推进,英语课堂
期刊
【摘 要】家园合作越来越受到幼儿园乃至家庭的重视,做好家长工作,用真心、诚心、爱心、和耐心来构筑家园连心桥,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整合家境教育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家园合作;家长沙龙;体验;亲子  家园活动是联系家长和幼儿园的桥梁和纽带。以往的家园活动,基本采取教师说家长听,或者教师布置任务家长与孩子完成,整个活动中家长处于被动地位,家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聋哑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师、家长、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探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聋哑学生;身心特点;行为习惯养成教;途径  一、聋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聋哑生语言上的阻碍,更加剧了生理上发育的超前和心理发育的滞后,对各种矛盾和挫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精神准备。他们有以下的心理特征:  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聋哑生由于语言和听力的障碍在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下,各地学校逐渐加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原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被摒弃,“探究式教学”、“Web Quest”等新型教学模式被引入课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依据多元化的含义,针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实际探访,得出系列结论;并分析多元教学模式的各项特征,对中学英语教學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多元教学模式;中学英语教学;应用  新一轮课程标准改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要提高小学的素质教育水平就必须以人文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旨在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培养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后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就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研讨;研究  随着
期刊
病房教室是针对住院儿童在医院建立的教育和学习空间,其功能主要是避免儿童因生病住院而导致学习延误、心理受挫、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社会化能力发展受限。病房教室的建设应注重调动学校教师、医院医生、家长、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病房教室在教学目标上要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避免其因住院而被边缘化;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采用游戏法、专题研习法和任务式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借鉴西班牙病房教室的做法,我国医教结合应注重扩大服务对象,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强化立法保障。
培智学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作为课程的领导者与参与者,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满足智障学生个别化发展需求,提升学校课程品质、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综合能力。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培智学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着重发展教师的课程评鉴与反思力、课程设计与开发力、课程组织与实施力,改善教师课程行为,不断提高培智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