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世纪,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尤其对于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进入,不仅给这些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变革,而且使这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也在进行着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民族地区;藏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術与小学语文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尤其对于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进入,不仅给这些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变革,而且使这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也在进行着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大山挡不住信息,鼠标连接着生活”。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正好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草原》这样描写景色的课文,而小学生阅历比较浅,没有亲眼目睹过草原美丽的景色,如果只凭借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感受课文的实质内涵,这时,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课件,将一个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样,通过有动感的画面,激活他们的感官,使文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其思维的升华。学生阅读着课文,想象着美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课堂内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例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可指导学生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既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我们知道,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将网络上的科学资源充实到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小学语文学习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时代性,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小学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大教学信息量,充分开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教师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开展读书交流。同学们马上会通过各种途径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既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比如《桂林山水》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秀、险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外,还有哪些呢?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桂林山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桂林奇山的诗词文章等;信息来源有了,这时,我们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桂林山的知识。再如《对昆虫的认识》一课,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虫图片,文字材料及录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观看录像,感知多种昆虫,了解它们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性。教学结尾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名,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五、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藏语文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小学语文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首先,教师不能将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多媒体,整堂课没有板书,这样既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又是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其次,教师不能将所有对话和指令都输入到多媒体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样既发挥不了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又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能力培养。最后,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课前已经输入了“最佳”答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一致,因此使本来丰富多彩、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了“唯我独尊”的一言堂。
参考文献:
[1]俞雷.让写作成为一种“享受”——谈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4.
[2]朱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方法[J].新课程(教师),2010,02.
[3]海迎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0,05.
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6〕GHB 1197)“藏族地区小学藏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研究”研究成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藏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術与小学语文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尤其对于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进入,不仅给这些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变革,而且使这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也在进行着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大山挡不住信息,鼠标连接着生活”。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正好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草原》这样描写景色的课文,而小学生阅历比较浅,没有亲眼目睹过草原美丽的景色,如果只凭借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感受课文的实质内涵,这时,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课件,将一个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样,通过有动感的画面,激活他们的感官,使文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其思维的升华。学生阅读着课文,想象着美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课堂内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例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可指导学生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既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我们知道,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将网络上的科学资源充实到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小学语文学习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时代性,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小学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大教学信息量,充分开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教师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开展读书交流。同学们马上会通过各种途径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既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比如《桂林山水》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秀、险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外,还有哪些呢?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桂林山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桂林奇山的诗词文章等;信息来源有了,这时,我们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桂林山的知识。再如《对昆虫的认识》一课,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虫图片,文字材料及录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观看录像,感知多种昆虫,了解它们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性。教学结尾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名,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五、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藏语文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小学语文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首先,教师不能将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多媒体,整堂课没有板书,这样既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又是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其次,教师不能将所有对话和指令都输入到多媒体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样既发挥不了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又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能力培养。最后,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课前已经输入了“最佳”答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一致,因此使本来丰富多彩、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了“唯我独尊”的一言堂。
参考文献:
[1]俞雷.让写作成为一种“享受”——谈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4.
[2]朱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方法[J].新课程(教师),2010,02.
[3]海迎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0,05.
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6〕GHB 1197)“藏族地区小学藏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