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国际秩序在与时俱进。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关系、香港国安立法、新疆人权法案……这些时事热点,给教育者最真实有效的教育契机。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注重以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治育人功能;以儿童视角理解教材,对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统整,融合网络资源、社会时事,坚持生活德育理念,有效落实法治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低年级
一、法治教育提出的背景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大决定全面推动法治教育。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法治中国,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培养知法、守法、负责任的公民要从青少年抓起。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正义、责任和担当,这些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接受的法治教育。
二、梳理教材,明确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小学低年级(1-2年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这些法治内容巧妙地穿插在低年级各册教材中,具体的法治内容与相对应的教材安排整理如下图:
三、坚持生活德育理念,有效落实法治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新冠疫情、中美关贸易战、香港国安法、新疆人权法案等相关事件就是最鲜活的“法治教材”。从大局出发,引领学生放眼世界、心怀祖国、保护环境,从小处着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人、保护自己,都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任务。社会即课堂、生活即学习,在此观念引领下,我们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坚守“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1.基于教材、法律法规,普及法治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法治教学内容遵循层次递进、螺旋上升式的教育体系,将宪法教育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生硬地照本宣“法”,要使“法”贴近学生实际,变成形象生动的具体案例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够与案例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教学活动还可加入法律故事、新闻链接等多媒体素材,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知识。
例如,一年级上册6《校园里的号令》和二年级上册3《欢欢喜喜迎国庆》这几课都涉及到认识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于是,笔者结合宪法中关于国家标志的规定,从网络上寻找一些爱国主义教育视频,让学生知晓国旗、国歌来之不易,它不仅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更是无数先辈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让学生从心底里崇敬国旗、热爱国旗,进而产生保护国旗的心理。教育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升旗仪式时要肃立、敬礼、唱国歌,在其他场合、包括参与网上升旗仪式时都应该肃立、敬礼、唱国歌。我们还要爱护人民币、身份证、小国旗、队旗、红领巾等有国家标志的物品,不随意破坏、涂画、改变它们的用途。破损的红旗、红领巾等应该交由老师回收再交由上级单位统一处理。当然,我们还可链接“香港暴徒侮辱、焚烧国旗”事件,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了解法律知识。
再如,一年级下册17课《我们都是少先队员》,除了在道法课堂上学习少先队的相关知识,还可借助入队仪式和少先队活动,了解少先队的历史知识,明确少先队员的责任和义务。红领巾作为少先队的标志,也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像爱护国旗一样爱护红领巾。身为少先队员,在国家遭受新冠疫情时,我们不能亲身到抗“疫”一线为国做贡献,那我们就学习“最美逆行者”的光荣事迹,以英雄为榜样,学会责任与担当,将来为国效力。
2.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弘扬核心价值
基于“课程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结合社会时事热点,以正面教育为主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如,二年级上册3《欢欢喜喜庆国庆》有个活动“调查一下身边的人怎样建设我们的国家,准备怎样庆祝国庆”,了解社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群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其实,疫情中的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警察等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休假始终战斗抗“疫”第一线,这些“最美逆行者”,也许就是我们的家长、亲戚、朋友或邻居,我们要善于把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用教材,给学生们最接地气的教育。在后疫情时期,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拥护法治,确保了良好的公共秩序。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国内经济按下暂停键,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家的强有力指挥下,我们迅速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这些都是最好法治教育素材。
当然,我们还可链接“港独分子制造暴力冲突事件”“香港数千医护人员罢工事件”,香港人民受此类事件影响,生命财產受损、生活水平下降,对比国内的安定团结,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遵纪守法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是呵护我们美好生活的保障。作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师,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及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维护国家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基于儿童现实生活,提高教育效果
低年级儿童法治教育,重点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正确理解社会规则与公共秩序,重在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我们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采取活动参与、实践体验等方式,呈现儿童身边的法治事件、现实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的情境中,在师生互动中思考、辨析,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
例如,《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排队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事,有序排队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安全,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体现了规则意识,还能让学生从小事上体会公平与公正。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排队时,人与人之间要间隔1米”已逐渐形成共识,这样,尽管低年级学生喜欢聚集,但有全社会形成的排队共识,低年级学生很快便适应了排队的要求。当然,要想让学生在所有的公共场合中都能遵守公共规则、保持良好秩序并形成习惯,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
再如,一年级下册7《可爱的动物》,教师可从“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谈到野生动物的保护,引用《环境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条例,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出于喜爱之情,更是守法之理 。
“法”在身边,“治”在课堂,法律、法治,从来都离学生不远。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我们要秉持为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基础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活动中宣传基本的法律知识,于日常生活中培养正确的法治精神,让法治教育深深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中。愿我们在教学中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林钦耀.基于儿童立场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新教师,2019(5):67-68.
[2]高德胜.法律如何到达儿童[J].现代教学,2016(20):26.
[3]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低年级
一、法治教育提出的背景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大决定全面推动法治教育。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法治中国,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培养知法、守法、负责任的公民要从青少年抓起。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正义、责任和担当,这些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接受的法治教育。
二、梳理教材,明确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小学低年级(1-2年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这些法治内容巧妙地穿插在低年级各册教材中,具体的法治内容与相对应的教材安排整理如下图:
三、坚持生活德育理念,有效落实法治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新冠疫情、中美关贸易战、香港国安法、新疆人权法案等相关事件就是最鲜活的“法治教材”。从大局出发,引领学生放眼世界、心怀祖国、保护环境,从小处着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人、保护自己,都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任务。社会即课堂、生活即学习,在此观念引领下,我们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坚守“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1.基于教材、法律法规,普及法治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法治教学内容遵循层次递进、螺旋上升式的教育体系,将宪法教育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生硬地照本宣“法”,要使“法”贴近学生实际,变成形象生动的具体案例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够与案例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教学活动还可加入法律故事、新闻链接等多媒体素材,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知识。
例如,一年级上册6《校园里的号令》和二年级上册3《欢欢喜喜迎国庆》这几课都涉及到认识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于是,笔者结合宪法中关于国家标志的规定,从网络上寻找一些爱国主义教育视频,让学生知晓国旗、国歌来之不易,它不仅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更是无数先辈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让学生从心底里崇敬国旗、热爱国旗,进而产生保护国旗的心理。教育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升旗仪式时要肃立、敬礼、唱国歌,在其他场合、包括参与网上升旗仪式时都应该肃立、敬礼、唱国歌。我们还要爱护人民币、身份证、小国旗、队旗、红领巾等有国家标志的物品,不随意破坏、涂画、改变它们的用途。破损的红旗、红领巾等应该交由老师回收再交由上级单位统一处理。当然,我们还可链接“香港暴徒侮辱、焚烧国旗”事件,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了解法律知识。
再如,一年级下册17课《我们都是少先队员》,除了在道法课堂上学习少先队的相关知识,还可借助入队仪式和少先队活动,了解少先队的历史知识,明确少先队员的责任和义务。红领巾作为少先队的标志,也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像爱护国旗一样爱护红领巾。身为少先队员,在国家遭受新冠疫情时,我们不能亲身到抗“疫”一线为国做贡献,那我们就学习“最美逆行者”的光荣事迹,以英雄为榜样,学会责任与担当,将来为国效力。
2.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弘扬核心价值
基于“课程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结合社会时事热点,以正面教育为主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如,二年级上册3《欢欢喜喜庆国庆》有个活动“调查一下身边的人怎样建设我们的国家,准备怎样庆祝国庆”,了解社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群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其实,疫情中的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警察等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休假始终战斗抗“疫”第一线,这些“最美逆行者”,也许就是我们的家长、亲戚、朋友或邻居,我们要善于把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用教材,给学生们最接地气的教育。在后疫情时期,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拥护法治,确保了良好的公共秩序。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国内经济按下暂停键,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家的强有力指挥下,我们迅速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这些都是最好法治教育素材。
当然,我们还可链接“港独分子制造暴力冲突事件”“香港数千医护人员罢工事件”,香港人民受此类事件影响,生命财產受损、生活水平下降,对比国内的安定团结,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遵纪守法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是呵护我们美好生活的保障。作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师,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及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维护国家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基于儿童现实生活,提高教育效果
低年级儿童法治教育,重点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正确理解社会规则与公共秩序,重在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我们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采取活动参与、实践体验等方式,呈现儿童身边的法治事件、现实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的情境中,在师生互动中思考、辨析,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
例如,《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排队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事,有序排队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安全,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体现了规则意识,还能让学生从小事上体会公平与公正。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排队时,人与人之间要间隔1米”已逐渐形成共识,这样,尽管低年级学生喜欢聚集,但有全社会形成的排队共识,低年级学生很快便适应了排队的要求。当然,要想让学生在所有的公共场合中都能遵守公共规则、保持良好秩序并形成习惯,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
再如,一年级下册7《可爱的动物》,教师可从“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谈到野生动物的保护,引用《环境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条例,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出于喜爱之情,更是守法之理 。
“法”在身边,“治”在课堂,法律、法治,从来都离学生不远。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我们要秉持为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基础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活动中宣传基本的法律知识,于日常生活中培养正确的法治精神,让法治教育深深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中。愿我们在教学中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林钦耀.基于儿童立场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新教师,2019(5):67-68.
[2]高德胜.法律如何到达儿童[J].现代教学,2016(20):26.
[3]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