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商业银行分行业务系统的应急策略进行了讨论与研究。本文首先对银行内的业务系统运营模式进行了分类描述,重点从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管理理念更新以及员工责任感和协同工作意识提升等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分行业务系统应急策略的制定与开展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系统 应急策略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业务的电子化处理,并为其配置和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数字业务处理系统。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业务处理时间,增强了业务信息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但是这也使得商业银行过于倚重计算机相关设备和业务系统,一旦这些设备或软件出现问题或故障,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保障业务开展的稳定性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商业银行特别是执行具体业务操作的商业银行分行必须使用多种数据和软件备份技术制定适当的应急保障机制,降低或消除系统故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商业银行分行业务系统运营模式
目前,依照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商业银行分行中的业务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分行具有独立业务系统的分散模式,另一类为分行无独立业务系统的集中模式。
(一)分散模式
该模式下各商业银行分行具有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基于业务之上的数据处理功能是在分行独立完成的,业务接受分行自行管理。显而易见,该模式下各分行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分行与总行之间呈点状分布,某一分行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影响力有限,发生连锁反应的几率较小,因而业务风险可控性相对较强。
(二)集中模式
该模式根据集中度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区域集中和统一集中两种,其中区域集中是在某个区域内设立数据和业务处理中心,负责对银行业务的开展;统一集中是指所有的分行都接受总行的控制与管理。两种模式下的分行都不具有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只能通过业务终端进行业务处理,分行与总行之间呈网状分布,系统网络结构为“金字塔”结构。这种模式相较于分散模式而言,业务可控性更好,更符合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但是一旦业务系统发生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因而应急保障策略的制定主要集中于该模式中。
二、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应急保障策略
为确保商业银行分行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提升其对紧急情况的应对与管理能力,其必须从制度制定、架构体系完善、管理理念更新以及员工责任意识增强与工作协同等四方面着手建立应急保障体系。
(一)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制定
为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分行在执行具体的业务操作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制定适当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已有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制定应急管理内控制度,并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和修订,以建立长效的应急机制;另一方面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和共通特征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有效的应急预案,同时通过上级评估的形式评估其可行性和覆盖性,结合实际演练效果给出修订与完善建议。
(二)完善应急保障管理组织架构体系
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要坚持履行“一把手”负责制度,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实处。二是预警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预警指标及其应对机制,使用客观有效的监测手段对潜在的威胁或隐患进行动态监测,为各项应急措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三是重大危机事件会商制度。该内容中要综合考虑突发事件与静态预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灵活的动态协商机制来弥补或完善静态预案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三)提升和更新管理理念
为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个人的专业素养,并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与学习经验,将其应用到后续的工作开展中。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增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修复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四)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
员工的责任感与危机感是确保稳定度过应急状况的可靠保证,而员工间、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则是降低突发事件影响,提升应对能力的有效支撑。为进一步将应急理念贯彻到员工日常工作中,保证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将其转变为实际行动,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向员工定期开展应急工作培训、加大责任意识与协同意识的宣传力度、将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开展与应对。
三、总结
总之,为提升商业银行分行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故障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体系,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各项应急策略能够在故障时发挥作用,降低故障所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故障后评估机制,及时总结与分析故障原因和故障应急处理效果,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保障机制,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涛.浅谈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应急保障策略[J].财经界,2009;7
[2]毕士奎.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应急保障机制建设[J].金融电子化,2010;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系统 应急策略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业务的电子化处理,并为其配置和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数字业务处理系统。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业务处理时间,增强了业务信息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但是这也使得商业银行过于倚重计算机相关设备和业务系统,一旦这些设备或软件出现问题或故障,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保障业务开展的稳定性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商业银行特别是执行具体业务操作的商业银行分行必须使用多种数据和软件备份技术制定适当的应急保障机制,降低或消除系统故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商业银行分行业务系统运营模式
目前,依照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商业银行分行中的业务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分行具有独立业务系统的分散模式,另一类为分行无独立业务系统的集中模式。
(一)分散模式
该模式下各商业银行分行具有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基于业务之上的数据处理功能是在分行独立完成的,业务接受分行自行管理。显而易见,该模式下各分行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分行与总行之间呈点状分布,某一分行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影响力有限,发生连锁反应的几率较小,因而业务风险可控性相对较强。
(二)集中模式
该模式根据集中度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区域集中和统一集中两种,其中区域集中是在某个区域内设立数据和业务处理中心,负责对银行业务的开展;统一集中是指所有的分行都接受总行的控制与管理。两种模式下的分行都不具有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只能通过业务终端进行业务处理,分行与总行之间呈网状分布,系统网络结构为“金字塔”结构。这种模式相较于分散模式而言,业务可控性更好,更符合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但是一旦业务系统发生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因而应急保障策略的制定主要集中于该模式中。
二、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应急保障策略
为确保商业银行分行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提升其对紧急情况的应对与管理能力,其必须从制度制定、架构体系完善、管理理念更新以及员工责任意识增强与工作协同等四方面着手建立应急保障体系。
(一)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制定
为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分行在执行具体的业务操作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制定适当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已有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制定应急管理内控制度,并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和修订,以建立长效的应急机制;另一方面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和共通特征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有效的应急预案,同时通过上级评估的形式评估其可行性和覆盖性,结合实际演练效果给出修订与完善建议。
(二)完善应急保障管理组织架构体系
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要坚持履行“一把手”负责制度,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实处。二是预警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预警指标及其应对机制,使用客观有效的监测手段对潜在的威胁或隐患进行动态监测,为各项应急措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三是重大危机事件会商制度。该内容中要综合考虑突发事件与静态预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灵活的动态协商机制来弥补或完善静态预案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三)提升和更新管理理念
为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个人的专业素养,并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与学习经验,将其应用到后续的工作开展中。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增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修复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四)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
员工的责任感与危机感是确保稳定度过应急状况的可靠保证,而员工间、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则是降低突发事件影响,提升应对能力的有效支撑。为进一步将应急理念贯彻到员工日常工作中,保证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将其转变为实际行动,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向员工定期开展应急工作培训、加大责任意识与协同意识的宣传力度、将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开展与应对。
三、总结
总之,为提升商业银行分行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故障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体系,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各项应急策略能够在故障时发挥作用,降低故障所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故障后评估机制,及时总结与分析故障原因和故障应急处理效果,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保障机制,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涛.浅谈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应急保障策略[J].财经界,2009;7
[2]毕士奎.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应急保障机制建设[J].金融电子化,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