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其人生最振奋的时期,课堂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公开课上,生怕出现“冷场”局面,一旦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或是急于启发引导,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状态,把学生引入早已为其设置好的“思维圈”内;或是学生“启而不发”时,便立即换人。这种不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不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教师超前引导、越俎代庖的教法,往往妨碍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原本宽松、快乐的课堂变得紧张、沉闷又浮躁。同时,我们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强调规范、强调标准答案。而完全忽略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血有肉、思维极其活跃的12—15岁的孩子。我们在有意无意中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和创造能力。
为适应新形势,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必须随之转变,必须重建课堂教学的基础。那么,换了教材的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样?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学生会不会学习,学生能不能学会?如何让新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和角色的扮演
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其实新教材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数学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探究中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应成为学生思维的保姆。否则,我们辛勤培养的不过是一代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知识乞丐”。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学生应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以学习主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责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只凭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如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在祖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理想教育,数学史料进行责任感教育,提高民族自信心,以数学的美提高审美的情趣,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1.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过去的教材注重理论,计算能力,概念、定义的理解严密的逻辑推理。新教材注重学习过程,沟通,合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发现自己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小练习”
初中阶段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怎样促进他们较快地从所熟悉的以具体数字计算为主的数学学习过渡到以用比较抽象的字母表示为主的数学学习,提高适应初中阶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教育。
例如,应用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实际的应用,即使这样也有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适应新形势,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必须随之转变,必须重建课堂教学的基础。那么,换了教材的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样?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学生会不会学习,学生能不能学会?如何让新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和角色的扮演
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其实新教材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数学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探究中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应成为学生思维的保姆。否则,我们辛勤培养的不过是一代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知识乞丐”。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学生应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以学习主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责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只凭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如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在祖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理想教育,数学史料进行责任感教育,提高民族自信心,以数学的美提高审美的情趣,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1.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过去的教材注重理论,计算能力,概念、定义的理解严密的逻辑推理。新教材注重学习过程,沟通,合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发现自己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小练习”
初中阶段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怎样促进他们较快地从所熟悉的以具体数字计算为主的数学学习过渡到以用比较抽象的字母表示为主的数学学习,提高适应初中阶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教育。
例如,应用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实际的应用,即使这样也有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