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并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实现生物学德育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 在教学中若能选择知识的“精华” 部分, 辩证地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 这对培养出新世纪合格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生命现象也不例外。从病毒到真核生物; 从低等的菌类到高等的动植物乃至人类, 所有的生命体无一例外都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而且组成生命物质的元素与构成非生命物质的元素完全相同, 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所特有的。在生命体内各种元素形成各种化合物又按照一定方式组合排列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进而又形成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各种生命活动的实质都是这些物质运动的过程, 这就充分说明了生命的物质性, 也说明了生命与非生命的物质统一性。
  首先, 渗透发展变化的观点。生命物质的运动, 主要表现在所有的生物都在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所有构成生命的物质都不停地进行着自我更新。这些都蕴含着发展变化的观点。另外,生物体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也明显地反映出生命体的不断变化。就个体发育而言, 不论是单细胞的低等生物, 还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其总的趋势是由低到高,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在细胞分裂过程, 在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过程中都无不体现着生命的运动性。
  其次, 渗透普遍联系的观点。形形色色的生物界存在着普遍的联系。生物体各部分结构之间, 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有机联系。
  再次, 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生命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命物质内部包含着的矛盾, 其最主要的矛盾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矛盾性。如果没有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 则生命物质的运动也就停止了, 生命也就结束了。
  二、渗透道德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育学生用人道主义精神去对待被用于实验的动物, 要正确处理好人道和教学的关系。
  比如在《生殖和发育》这一章中, 应加强性道德教育的渗透。性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及时加强相关教育, 这对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由于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趋于成熟, 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 并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再加上受社会大环境因素的诱导,极易对性问题产生好奇和探索心理。此时, 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 也要加强性道德教育, 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性知识同其他学科一样, 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性知识。如果单纯从生物角度看, 儿童发育成长为成人, 最主要的标志是性成熟; 但是人不是一般的动物, 性机能成熟了, 还不能成为成人。因为“成熟”不仅是生物学的概念, 而且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需要掌握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并据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利用性生理的发育特点教学, 讲明不宜早恋的生理原因及其危害, 使学生明白未到收获的季节, 就不要去采摘的道理。
  此外, 还要重视行为准则的渗透。在讲述动物行为时,胎生和哺乳类动物都有很强的模仿天性, 认得模仿天性就更强了, 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抱着好奇的眼光, 成人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性格意识,特别是言传身教的老师对学生道德性格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教书育人”。
  三、结合生态学教学, 渗透学生的生态道德理念教育
  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以及生物高科技的负面效应等现象知识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首先, 在生态学教学中要注意自然万物的生存权观点教育,要注意强调自然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每当人类剥夺了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时, 就有可能失去一道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屏障。由此使学生意识到重视万物生存权,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其次, 在生态学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对待自然的价值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每个物种的存在都有其生态价值, 它们所形成的良好自然价值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然而自然价值是有限的, 人类要正确处理好索取与维持的关系, 使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此外,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善恶观, 树立生态正义感, 使学生在认识到每个自然物种自然价值的同时, 还要充分认识到由于人类的过失所造成的严重生态恶果。我们必须使学生懂得生态道德中善与恶, 美与丑的内涵, 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物种是人类环境的创造者, 无序破坏就是恶, 工厂烟囱浓烟滚滚, 土地资源随意开掘这不是人类力量的象征, 更不是人定胜天的具体表现, 而是对环境的犯罪。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让学生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与文化向来是紧密联系的。当代的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肩负吸取人类文明成果,与世界沟通对话,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外语语言能力,也应具备清醒的跨文化意识。《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做了分级要求。本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从跨文化意识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 跨文化意识 中西方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在塑造学生品质、提升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学音乐教学是中学生美育的关键途径,因此,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的美育作用,以创新的教
本文重点介绍数据结构中经典的树(B树)结构在数据库索引中的经典应用,其中涉及几种数据库中对此支持的细微不同,以期比较完整地描述实现原理。作者认为,搞清实际需求,对备选方案的
Oracle在潜移默化中向用户灌输这样一个道理——数据还是放在自己口袋里更安全。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保存了乾隆后期的禁书史料,为清代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提供了鲜活的研究资料。其禁书标准有六个方面:因其人而废、因其书而废、因抵触本朝而废、因怀
21世纪,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并走进课堂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发挥着它强大的、积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
Unity是一款用于创建三维视频游戏、三维动画等互动内容的综合型创作工具,具有出色的跨平台兼容性。2012年44,Unity开发者大会将围绕移动平台游戏开发的方方面面做全景性展示,为
【摘要】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是个复杂的工程,作为奋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务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各自的岗位上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作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设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广大教师采取师生互动手段,切实体现知识性和技能性有机结合,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意识,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领会音乐表达情感的独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灵魂。新的初中化学教材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教育落到实处,以科学探究为培养的重要方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创新能力。  一
熟悉Linux的用户,一定知道Panic。它与BSOD(Blue Screen Of Death)性质类似,但表现形式和细节有很多不同。BSOD一旦产生,系统便进入一个稳定的“停滞”状态,只得重启。而Panic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