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更新理念,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品剧、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2.教师要学会“倾听”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3.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二、立足过程,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这就说明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后的结果上,而是贯穿在语文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而且“过程”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的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学生,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
2.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像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要让学生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的学习表现,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的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3.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把它作为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评价被扭曲为考试、排队、甄别和选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记录学生的成长,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三、发掘潜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平等对话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以“对话”为主要状态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
2.落实“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语文课程内容全面性的评价,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评价的目标上,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对于学生个体 “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全优发展”,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长。这就要求教师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不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自互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一、更新理念,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品剧、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2.教师要学会“倾听”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3.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二、立足过程,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这就说明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后的结果上,而是贯穿在语文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而且“过程”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的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学生,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
2.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像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要让学生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的学习表现,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的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3.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把它作为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评价被扭曲为考试、排队、甄别和选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记录学生的成长,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三、发掘潜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平等对话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以“对话”为主要状态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
2.落实“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语文课程内容全面性的评价,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评价的目标上,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对于学生个体 “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全优发展”,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长。这就要求教师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不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自互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