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校在领导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着特殊重大的历史责任。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课堂讲授则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授课水平高低,集中反映了党校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党校的声誉和形象。而教师的语言艺术与授课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应把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水平、提高课堂讲授质量作为党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关键词】党校教学;语言艺术
一、党校教学的教学对象特殊
党校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各级领导,他们一般都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课的,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使他们学有所得,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
1、服从教学目的。党校教师的一切都得以学员为出发点,立足于学员的学,以学员真正接受讲授者的观点为目的,而不能单靠语言的精彩取胜,更不能在课堂上以传播小道消息去猎奇,去哗众取宠。否则,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是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的。
2、符合教育心理。党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符合成人教育尤其是干部教育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这也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心理依据。就感知方面的规律说,根据“强度律”,这就要求我们讲课的音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让教室内每个部位的学员都听得清楚,同时,声音又不宜过大或过快过慢。
二、党校教学应紧扣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在党校教学语言风格上要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力戒那些依样葫芦、人云亦云的套话,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空话,拖泥带水、言不及意的废话,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形成自
己的语言风格,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用词准确,是各类语言的共同要求,更是党校课堂教学中语言规范最基本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语言,更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准确无误地表达所要讲的思想内容。党校教师要求达到此项要求,一方面要下苦功夫研读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及其他的理论知识,完整、准确地领会和熟练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古人曰:“理得而辞顺”。这就是说只有把观点吃透了,道理弄通了,思路理顺了,条理清晰了,才能从中提炼出准确的语言,并给予精确鲜明的表达。为此,党校教师必须正确地把握每一专题的主旨、观点、材料、论据等,安排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大观点与小观点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另一方面,要认真推敲、辨析词义和句子,明确词性,严格选择,字斟句酌,这是保证语言准确的重要因素。
第二,要注重语言的筒洁性。简洁性就是用比较经济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话不在多,意在则灵”。党校教师所面对的学员,都是一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课堂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内容或信息。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必须注意删繁就简,点到为止。特别要注重不是重点的不重复,与主题无关的不罗嗦。讲课时最忌拖泥带水,“嗯、啊、是不是啊”等类的口头禅不能太多,否则必然对讲课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要更注意,不能反复用不同的口头词语讲解某一个问题,如果这样,可能会使学员不明确中心,记笔记时不易抓住重点。简明的语言表达并不排斥必要的反复、详述等表达方式,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一个限度。运用少量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这应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要注重语言的通畅性。课堂语言是讲给人听的,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输的,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这就要求课堂语言必须流利畅达,上口顺耳。为此,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堂授课不能总想以辞取胜,故作高深,把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讲得曲里拐弯,如坠五里云雾。课堂教学中有“讲”、“听”两个环节,讲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便于使听课者鉴别和接受,容易听清、听懂。所以教师应该用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实际上课堂语言也如此。一节课不可能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节奏讲到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急有缓,科学把握好每一词、每一句的抑扬顿挫,使其错落有致,音节匀称,声调和谐,句句段段如行云流水,畅达贯通,讲起来上口流利,听起来顺耳舒心,进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达到喜闻乐听。
第四,要注重语言的创新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党校的教育对象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行业差距和变动性非常大。同时,党校的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很强烈的时代特色,是紧跟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不是固定不变的,作为课堂语言同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词汇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造词语不断增加,汉语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总是老生常谈,墨守成规。没有百听不厌的词语,也没有百听不厌的同一种语言风格。所以课堂用词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突出时代特征,格外注重新观点、新信息、新材料的介绍和应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第五,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生动性是指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富于表现力。生动、流畅的讲述,能把听者带进一种艺术享受的境界,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如今党校学员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课要有含金量,或者说学术味要浓。缺乏学术味,平铺直叙的专题课,既不能解“疑”也不能释“惑”,听起来肤浅而乏味,越来越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学术味浓的专题课往往能给学员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对问题的深层思考,感到解渴、过瘾和满意。但要注意处理好一个关系,即讲课浓厚的学术味和学员听课的趣味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很可能整堂课也是枯燥乏味的,两者兼得的讲课效果最佳。为此,教师要努力把学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讲课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语言的概括性、通俗性、生动性上下功夫,要善于把枯燥的学术语言转换成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语句。一句话,讲课的语言要有强大的“磁性”,才能紧紧吸引学员,取得上佳效果。课堂语言是否生动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说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驾驭语言的教师,课堂语言总是随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时而一句形象恰当的比喻,时而一句整齐鲜明的排比,时而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时而一句灵活诙谐的笑话……,所有这些,都可以增强讲课的生动性、趣味性,产生感染力,使学员既能在紧张的听讲中获得愉快的放松,同时,又深受包含在幽默之中的道理的启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寓学于乐,用趣激学,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党校理论教学语言风格上的实事求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思想、理论、认识上的实事求是在教学语言上的表现。只有在思想上、理论上、认识上,不唯书,不唯上,教学语言风格上才能不违心,不违实;只有思想上、理论上、认识上不唯心,教学语言风格上才能避免无限夸大,不随意上纲上线,才能是一说一,是二说二,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的语言风格,不是单纯的语言修养和语言技巧,其根基在于对原理、原著和理论的深刻掌握及融会贯通。没有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功底,没有正确的思想、深刻的认识、清晰的思维,便很难有深刻、清晰的语言表达,更难有教学语言上的实事求是。
三、声调与语速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抑扬顿挫、快慢高低、轻重缓急的声调和语速,是不可能激励启迪学员的。声调与语速处理得当,能调节听者的情绪,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听者不会产生疲劳,教学内容得以鲜明的表达。如何处理好声调与语速,这要视教学内容和学员特点而定。
例如, 在教学实践中讲授“加强党的建设树立公仆形象”专题时,有这样一段话:“一是抓廉政赢民心,二是抓勤政稳民心,三是抓作风顺民心,四是办实事得民心。这四个方面只有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工作才能落实到位,才能见实效,公仆形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这一段话为了表达我党抓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公仆形象的决心,引用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使听者感到飞瀑急流,气吞山河,动人心魄。这一组排比句,第一组是提出廉政目标,第二组是抓落实,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抓党风廉政建设贵在落实,语言艺术的雄辩力和征服力油然而生。但有时为了调节学员的思维方式,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滴水溪流,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样既缓解课堂气氛,又使学员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把握好声调与语速,以快慢有别的语调烘托暗示、委婉含蓄、弦外有音等语言技巧构建教学语言,同样能产生非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表达上的艺术性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员接受理论或观点主要从具体的形象开始。党校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举例子,打比方,借助形象,化“闻”为“见”,造成一种“视觉效应”.架设起从感性到理性的桥梁,这样,不仅有助于学员把握观点,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加强记忆。
2、国外一位心理学家曾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感情表达=7%言词+38%声调十55%面部表情。党校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同样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为了把抽象的理论讲得生动易懂,讲课中为了弘扬正气,针贬时弊,打动学员,同样也需要辅之以相应的眼神和激情,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拨动学员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对讲授者的思想、观点引起共鸣,最终达到心领神会。
3、众所周知,当教师真正进入角色,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往往也就是给学员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时候;教师流露真情实感的时刻,也就是最能打动学员心灵的时候。我们在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时,就应当充满赞赏之情,热情讴歌;揭露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时,就应当充满激愤之情,无情鞭挞;展望“十一五”规划和未来发展远景时,就应满怀豪情,信心十足。总之,扬善惩恶,旗帜鲜明,决不含糊,教学语言应该是教师思想的准确流露。
4、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微笑”,“是一种人情味、亲切感”。事实表明:在党校教学中来点幽默,对打破课堂上的沉闷局面,缩短教师与学员间的情感距离,以及激发学员听课兴趣和求知欲都是有好处的。宋朝心理学家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党校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教学语言修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延飞,浅谈党校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J],清江论坛,2007,(03)
[2]曹振高,浅谈党校教学语言[J],湖湘论坛, 2008,(03)
[3]吴 勇、刘仕国,对新形势下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2,(02)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党校教学;语言艺术
一、党校教学的教学对象特殊
党校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各级领导,他们一般都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课的,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使他们学有所得,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
1、服从教学目的。党校教师的一切都得以学员为出发点,立足于学员的学,以学员真正接受讲授者的观点为目的,而不能单靠语言的精彩取胜,更不能在课堂上以传播小道消息去猎奇,去哗众取宠。否则,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是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的。
2、符合教育心理。党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符合成人教育尤其是干部教育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这也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心理依据。就感知方面的规律说,根据“强度律”,这就要求我们讲课的音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让教室内每个部位的学员都听得清楚,同时,声音又不宜过大或过快过慢。
二、党校教学应紧扣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在党校教学语言风格上要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力戒那些依样葫芦、人云亦云的套话,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空话,拖泥带水、言不及意的废话,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形成自
己的语言风格,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用词准确,是各类语言的共同要求,更是党校课堂教学中语言规范最基本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语言,更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准确无误地表达所要讲的思想内容。党校教师要求达到此项要求,一方面要下苦功夫研读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及其他的理论知识,完整、准确地领会和熟练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古人曰:“理得而辞顺”。这就是说只有把观点吃透了,道理弄通了,思路理顺了,条理清晰了,才能从中提炼出准确的语言,并给予精确鲜明的表达。为此,党校教师必须正确地把握每一专题的主旨、观点、材料、论据等,安排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大观点与小观点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另一方面,要认真推敲、辨析词义和句子,明确词性,严格选择,字斟句酌,这是保证语言准确的重要因素。
第二,要注重语言的筒洁性。简洁性就是用比较经济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话不在多,意在则灵”。党校教师所面对的学员,都是一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课堂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内容或信息。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必须注意删繁就简,点到为止。特别要注重不是重点的不重复,与主题无关的不罗嗦。讲课时最忌拖泥带水,“嗯、啊、是不是啊”等类的口头禅不能太多,否则必然对讲课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要更注意,不能反复用不同的口头词语讲解某一个问题,如果这样,可能会使学员不明确中心,记笔记时不易抓住重点。简明的语言表达并不排斥必要的反复、详述等表达方式,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一个限度。运用少量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这应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要注重语言的通畅性。课堂语言是讲给人听的,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输的,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这就要求课堂语言必须流利畅达,上口顺耳。为此,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堂授课不能总想以辞取胜,故作高深,把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讲得曲里拐弯,如坠五里云雾。课堂教学中有“讲”、“听”两个环节,讲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便于使听课者鉴别和接受,容易听清、听懂。所以教师应该用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实际上课堂语言也如此。一节课不可能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节奏讲到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急有缓,科学把握好每一词、每一句的抑扬顿挫,使其错落有致,音节匀称,声调和谐,句句段段如行云流水,畅达贯通,讲起来上口流利,听起来顺耳舒心,进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达到喜闻乐听。
第四,要注重语言的创新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党校的教育对象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行业差距和变动性非常大。同时,党校的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很强烈的时代特色,是紧跟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不是固定不变的,作为课堂语言同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词汇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造词语不断增加,汉语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总是老生常谈,墨守成规。没有百听不厌的词语,也没有百听不厌的同一种语言风格。所以课堂用词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突出时代特征,格外注重新观点、新信息、新材料的介绍和应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第五,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生动性是指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富于表现力。生动、流畅的讲述,能把听者带进一种艺术享受的境界,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如今党校学员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课要有含金量,或者说学术味要浓。缺乏学术味,平铺直叙的专题课,既不能解“疑”也不能释“惑”,听起来肤浅而乏味,越来越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学术味浓的专题课往往能给学员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对问题的深层思考,感到解渴、过瘾和满意。但要注意处理好一个关系,即讲课浓厚的学术味和学员听课的趣味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很可能整堂课也是枯燥乏味的,两者兼得的讲课效果最佳。为此,教师要努力把学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讲课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语言的概括性、通俗性、生动性上下功夫,要善于把枯燥的学术语言转换成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语句。一句话,讲课的语言要有强大的“磁性”,才能紧紧吸引学员,取得上佳效果。课堂语言是否生动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说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驾驭语言的教师,课堂语言总是随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时而一句形象恰当的比喻,时而一句整齐鲜明的排比,时而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时而一句灵活诙谐的笑话……,所有这些,都可以增强讲课的生动性、趣味性,产生感染力,使学员既能在紧张的听讲中获得愉快的放松,同时,又深受包含在幽默之中的道理的启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寓学于乐,用趣激学,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党校理论教学语言风格上的实事求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思想、理论、认识上的实事求是在教学语言上的表现。只有在思想上、理论上、认识上,不唯书,不唯上,教学语言风格上才能不违心,不违实;只有思想上、理论上、认识上不唯心,教学语言风格上才能避免无限夸大,不随意上纲上线,才能是一说一,是二说二,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的语言风格,不是单纯的语言修养和语言技巧,其根基在于对原理、原著和理论的深刻掌握及融会贯通。没有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功底,没有正确的思想、深刻的认识、清晰的思维,便很难有深刻、清晰的语言表达,更难有教学语言上的实事求是。
三、声调与语速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抑扬顿挫、快慢高低、轻重缓急的声调和语速,是不可能激励启迪学员的。声调与语速处理得当,能调节听者的情绪,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听者不会产生疲劳,教学内容得以鲜明的表达。如何处理好声调与语速,这要视教学内容和学员特点而定。
例如, 在教学实践中讲授“加强党的建设树立公仆形象”专题时,有这样一段话:“一是抓廉政赢民心,二是抓勤政稳民心,三是抓作风顺民心,四是办实事得民心。这四个方面只有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工作才能落实到位,才能见实效,公仆形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这一段话为了表达我党抓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公仆形象的决心,引用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使听者感到飞瀑急流,气吞山河,动人心魄。这一组排比句,第一组是提出廉政目标,第二组是抓落实,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抓党风廉政建设贵在落实,语言艺术的雄辩力和征服力油然而生。但有时为了调节学员的思维方式,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滴水溪流,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样既缓解课堂气氛,又使学员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把握好声调与语速,以快慢有别的语调烘托暗示、委婉含蓄、弦外有音等语言技巧构建教学语言,同样能产生非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表达上的艺术性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员接受理论或观点主要从具体的形象开始。党校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举例子,打比方,借助形象,化“闻”为“见”,造成一种“视觉效应”.架设起从感性到理性的桥梁,这样,不仅有助于学员把握观点,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加强记忆。
2、国外一位心理学家曾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感情表达=7%言词+38%声调十55%面部表情。党校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同样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为了把抽象的理论讲得生动易懂,讲课中为了弘扬正气,针贬时弊,打动学员,同样也需要辅之以相应的眼神和激情,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拨动学员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对讲授者的思想、观点引起共鸣,最终达到心领神会。
3、众所周知,当教师真正进入角色,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往往也就是给学员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时候;教师流露真情实感的时刻,也就是最能打动学员心灵的时候。我们在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时,就应当充满赞赏之情,热情讴歌;揭露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时,就应当充满激愤之情,无情鞭挞;展望“十一五”规划和未来发展远景时,就应满怀豪情,信心十足。总之,扬善惩恶,旗帜鲜明,决不含糊,教学语言应该是教师思想的准确流露。
4、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微笑”,“是一种人情味、亲切感”。事实表明:在党校教学中来点幽默,对打破课堂上的沉闷局面,缩短教师与学员间的情感距离,以及激发学员听课兴趣和求知欲都是有好处的。宋朝心理学家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党校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教学语言修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延飞,浅谈党校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J],清江论坛,2007,(03)
[2]曹振高,浅谈党校教学语言[J],湖湘论坛, 2008,(03)
[3]吴 勇、刘仕国,对新形势下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2,(02)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