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导问·分享·延展”课模的学理分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完整的课堂观”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如何让学习在课前真正发生?在课上如何构建“基于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话分享”的最佳学力课堂呢?在课后又如何让学习继续延展?力图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力地影响儿童“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学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先学;导问;分享;延展;学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88-02
  有专家指出:一个完整的课堂应该包含课上与课下两部分,课堂教学改革也理应是对一个“完整课堂”的改革,而不只是限于对课上教学的改革。我们以“完整的课堂观”来进行思考:如何让学习在课前真正发生?在课上如何构建“基于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话分享”的最佳学力课堂呢?在课后又如何让学习继续延展?
  于是我们提出了“先学·导问·分享·延展”的学结构模式:先学。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也可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再做课前小检测,奠定深度探究的知识基础。导问。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检测的完成情况,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度探究,知识性问题个体解决,技能性问题合作探究,同时推进序列化的展示交流和台阶式的巩固提升。分享。分享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成果,归纳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性经验,并提炼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一般性要求。延展。学生将在课堂上激发的兴趣和习得的能力延伸到课外,展开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学习。我们力图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力地影响儿童“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变化。
  下面笔者以倪静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一节习作课《为动物设计名片》为例来进行“先学·导问·分享·延展”课堂结构模式的学理分析。
  一、课前先学,浅尝学习收获
  曾经,我们也要求学生预习,学生只会翻翻书,画画圈圈,抄抄写写,到底有多少效果?是不是每个学生都预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吗?……如此种种,我们不得而知。怎样让学生课前学习有收获呢?我们认为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先学的内容和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展开研究,进而制作好教学视频,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讲清楚,学生自己可以看懂、学会的,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学生学习完视频之后要完成老师提供的自我检测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在教学《为动物设计名片》这一习作课前,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课前学习,倪老师特地制作了《为动物设计名片》的微视频。针对本次习作的特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视频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收集的资料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把话说得通顺、简洁、生动,通过范文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引导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的介绍来设计名片。微视频主要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难点。同时还布置了学习成果的检测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名片的设计。
  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观看视频的学习收获,孩子们说得头头是道:要用第一人称“我”来介绍;可以从外形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介绍;为了能把“自己”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还可以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可见学生先学是有效的,但在完成的检测单——设计的动物名片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没有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几种说明方法运用得还不行等。
  甲骨文中有“学”也有“教”字,但“学”字的出现早于“教”,说明人类开始的行为是学,而非教,所以先有学,后有教,“先学”是教学的回归。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来说:人类总体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先学”就相当于引导学生先去实践,从而形成初步的认识。只有有了学生充分的学,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只有有了学生充分的学,才能暴露学生学习的不足,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先学过程所暴露出来的不足,才能有的放矢,“以学定教”,让接下来的教更有效,教在学生未知、想知、能知处。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把学习看成是人的知识结构的重新组织。“先学”就是学生的一种发现学习,尝试自己进行认知结构的重组,这样的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二、课中促学,提升学习品质
  上课之前,教师查看了所有学生完成的自我检测单——为自己所喜欢的动物设计名片,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完成得不错,大部分同学写得还不够生动,也就是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用得还不够到位;还有的学生没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来写,语言不够简洁。如果在课堂上直接展示学生不太成功的作品,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根据孩子们自我检测单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自己重新为动物设计了一张“存在问题名片”。
  课上,教师先展示一个学生的成功作品,并请其他学生来说说这张名片的优点,将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向课本学习转而向身边的同伴学习,一方面肯定了这个孩子的学习收获,增强了他的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我们是可以写得和书本上的一样好,从而降低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们的成就欲望。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明白自己设计的名片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得更好。接着,教师出示自己为动物设计的一张“存在问题名片”,让大家读,找找存在问题,讨论如何修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班级讨论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将这张存有问题的名片修改得近乎完美。第三步,教师话锋一转,“孩子们,这张名片中所出现的问题,在你们设计的名片中有吗?你们会修改吗?”孩子们纷纷拿起笔修改起来。在后来的修改作品交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們很多打满“红补丁”的修改作品,还听到了孩子们修改的理由。可以说,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了自己的进步与提升。
  “导问·分享”是“先学·导问·分享·延展”课堂实施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通过引发、维持、帮助,促进学生再次进行认知结构的重组。奥苏泊尔认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是给予学生已有的经验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先学阶段,借助于微视频或文本,基本掌握了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包括重点内容、部分难点内容,这时,教师的“导问”,其实就是对学生进一步作深度学习的方向性引导,导问的本质是导向。在实施“导问”这一环节,有三个“导向”值得注意:第一,导向到学科的本质属性上去,比如,语文学科的言语性,英语学科的语用性,数学的思维性等;第二,导向到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上去,即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第三,导向到学科独特的学习方式上去,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习更有深度、更讲科学,从而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   倪静老师的这节课,因为充分把握了学情,知道了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适切引导,层层深入,使孩子们在课堂上知识得到了完善,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课后延学,持续学习动力
  在学生们修改的习作展示之后,课堂即将进入尾声,倪静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看来小朋友们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少,很多小朋友把自己设计的名片改得更好了。不过,想要在比赛中获胜,我们还要精心修改名片内容,为了家族的荣誉,一个大家族的所有成员还可以共同讨论,让我们的名片达到“通顺、简洁、生动”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名片更加吸引人,大家还可以在名片外形设计上花点心思,你们瞧,我们的作文纸的左上角有一块空白的地方呢!大家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1:可以打印彩色的动物图片贴在上面。
  生2:也可以用彩笔自己画。
  生3:我可以画动物卡通画。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等你们全部设计好了,我将把大家设计的名片集中展示在一个地方,给每张名片编上号,然后召集三年级所有的同学来做评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真正的“形象大使”,好吗?
  生(兴奋):好!
  课堂只有40分钟,课堂上的时间总是一个常量,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只靠课堂,那么他的学习空间就是非常逼仄的。一节成功的课,不能只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况,还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课内向课外延展。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他们带着兴趣和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面对21世纪的挑战,必须改革教育的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也要改变人们对教育纯功利主义的期望。教育应被看作是激发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终生的整体经验。未来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它建立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更新知识的基础之上;未来的社会是学习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人都是终身学习者,而这种学习不再只是完成某种功利目的、实现经济回报的手段,它同时将成为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成为高质量生活的有机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孩子们的学习向课外和生活延展,让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前,不管在我们国家,还是在世界各国,教学正在发生重大转向。其根本转向可归结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先学·导问·分享·延展”课堂结构模式正是契合了当下的教学变革趋势,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需求:凡是学生能自己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后,主要针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讲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加深认识的深度。
  [ 参 考 文 獻 ]
  [1] 【美】PJ.开普希托德·威特克尔.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 【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有心灵的碰撞、智慧的交融,而且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学生的情感诉求,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尊重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成功实施生命教育,弹奏出生命的乐章。  一、听,感受生命之珍贵,把握青春年华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
[摘 要]教材中的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只有不厌其烦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发现文本语言中蕴含的听、说、读、写的元素。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发展学生说的能力,提升学生读的品质,对接学生写的需要。只有这样多维的解读,才能因材施教,突显文本语言张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关键词]多维解读 语言张力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
[摘 要]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由此可见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就如同授之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以《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对其片断教学进行赏析,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学改革的推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了读、述、背的时间,让学生有了推敲文字、领悟语言、鉴赏和感受语言的空间。同时也将教师从紧张快速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探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够利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应用,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的主动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的开头能够将学生顺利
新课标十分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人”的因素。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决定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情况和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预设,这样才能为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做好准备;反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就不会灵活地处理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会抓住自然
《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展现了灰椋鸟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查阅资料,激情诱导  通过翻阅参考书和上网浏览,我了解到: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
[摘 要]古诗文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原汁原味的初读过程中,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之美;强化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以教师智慧的点拨与引导、平等的对话与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古诗教学要扣题链接,寻找诗歌内隐的画面;实践表达,撰写图情交融的境界;聚焦意象,在思索中延续丰富的意蕴。  [关键词]对话体验 古诗教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习作教学要把握宏观目标序列,并在这基础上寻求基于习作样本的微观序列。微观序列既是对教材宏观序列的补充,也是基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写作引导。教师要从学生习作样本中寻找生长点,适度选择角度确定小目标,并基于序列进行微教学,使学生的习作知识、能力不断提高,渐进发展。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序列;微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小学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的要求是:(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作文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
[摘 要]“言意兼得”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宗旨。然而,由于我们太在乎学习的结果,导致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感知语言的意义,在开放的方式中享受精神的魅力,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阅读课堂 教学片断 语言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