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点点拨,解决疑难。
  第一课时
  一、设制悬念,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课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二、自主读书
  ①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②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三、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四、粗说印象后教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①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②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③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二、再读课文,把文中读不懂得地方划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
  ①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教师重点相机引导理解,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A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①找到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B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①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②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C、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四、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观察方法:.长期仔细观察,认真听,并进行笔谈。
  描写方法: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拓展延伸
  ①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②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这位青年的可敬可爱,同学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心里话写下来。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正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与传统课堂教学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以其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哲理闻名于世。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感悟古诗之美。    一、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作家。所以作文是作者的情感流露。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有老师正确的指导,要求老师在指导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生习作教学准
期刊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语文教学忽略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因此缺乏琅琅的读书声而沉闷乏味,学生学习兴趣索然,造成语文一大缺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古人对学堂的描写。没有读书声,何言学堂?由此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情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那么,即使是劳神费力,他们也会感到轻松愉快。这就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生涯的点滴体会。道理很简单,因为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激发学习欲望,能使人酷爱学习,乐于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一生总结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期刊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众所周知,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动作的运用,激发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以兴趣、需要、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进行互动整合,融通构建。它把兴趣放在第一位,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好这一点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情感教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具备两条,一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二是让学生喜欢你这门课。“亲其师而近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用俗话来说就是:“好吃不如爱吃”。不管是圣人所言还是俗话所说,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激发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兴趣也是其成为学习主体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感到有兴趣的事就会主动去干,根本不用人去说。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也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尽管语文教材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而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就确立了语文教学“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可见语文教学尤其注重人文性。正因如此,它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  语文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日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