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探究实验的组织与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实验也逐渐向探究性转变,虽然探究性实验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但是如果组织不好,就会收到不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及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组织好探究实验的教学呢?下面来谈谈笔者对探究-熔化与凝固实验探究的点滴体会.
  1竭尽全力准备器材
  在熔化与凝固实验中,笔者按班上人数把探究实验分10组,其中2组做蜡的熔化探究,其余探究海波的熔化,每组准备好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铁夹、试管、温度计、挂钩、火柴、水和酒精、海波和蜡若干,几块湿布备用,还要学生自制了坐标纸,准备好笔,结果进展很顺利.还节约了时间.常言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顺利完成实验探究任务,课前一定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
  2故事引入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一说讲故事,学生顿时安静下来),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王子,冬天非常爱堆雪人了,每天王子还将自己的烦恼向雪人讲,后来雪人会开口说话了,王子更爱雪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天气很冷,王子怎么说,雪人也不理,终于雪人说:“我好冷,再冷我就冻硬了”,王子用衣服给雪人挡风,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雪人不停地流泪,王子非常心疼为好遮阳,可仍然不行,雪人说:“我怕热,太热我就活不下去”,王子肝胆俱裂.同学们,谁能为王子想个办法.大家也非常着急.这时笔者顺势提出,熔化和凝固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不同物质熔化与凝固相同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课题,等我们一一探究,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大为高涨.
  3积极讨论大胆猜想
  师:自然界物质千千万万,每种物质都来探究,我们没有时间,就取两种代表性的物质海波和蜡为对象来研究吧,同学们大胆地猜想:它们熔化过程温度可能有什么变化?完成熔化需要什么条件吗?
  学生众说纷纭,个个举手发言.大多数猜想是以下观点.
  生(猜想):它们熔化过程,温度可能会上升.
  生(猜想):它们熔化过程,要加热.
  生(猜想):它们熔化过程,蜡一加热就熔化,海波可能不是.
  4出谋划策设计实验
  师:同学们有各种猜想!我们怎样设计一个检验猜想的实验呢?同学们个个开动脑筋,形成了两种方案.甲方案是直接用酒精灯给装有海波和蜡的试管加热,温度计测海波和蜡的温度;乙方案是用酒精灯给装有水的烧杯加热,再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海波和蜡加热,温度计测海波和蜡的温度.
  5周密分析确定方案
  方案设计出来了,可哪个方案更好,更可行呢?同学们经过讨论,甲方案不可行,原因有二:一是酒精灯火焰太高,可能烧破试管;二是既使试管没烧破,熔化过程太快,不易观察现象,也不易记录温度的变化.而乙方案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便于观察,实验也有安全保障.大家一致确定采用乙方案.
  6注意事项提前告知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明显,使学生们少走弯路,节约探究时间,为了学生安全,在开始实验探究之前,通过投影展示实验注意事项:
  (1)绝对不允许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装置安装要牢固;
  (2)装入试管中的海波和蜡不宜太多,烧杯中水要宜适量;
  (3)加热应缓慢,一般做到试管内、外温度的示数差保持2 ℃~3 ℃左右;
  (4)最好待海波升至40 ℃时,开始记录,而蜡,开始加热时就记录.
  7探究过程一丝不苟
  设计了可行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注意事项,就引导学生开始探究,要求学生操作正确规范,观察仔细认真,认真做好记录.
  第一步:按书中组装装置,点燃酒精灯;
  第二步:要求每小组一人看时间,一人读温度计示数,一人护好实验装置,其它人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再过2分钟后,停止加热;
  第三步:要求学生设计记录里,将测温时间和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第四步:每组在坐标纸上将测的数据分别用点标出;
  第五步:将描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海波和蜡的熔化图像;
  第六步:两种探究情况汇总.
  8合作交流分析数据
  根据学生实验绘的图像,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填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蜡的熔化过程不同,由图像可知,随着不断加热,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蜡逐渐熔化,最后熔化为液体.
  9检验假设反思评估
  师:实验结束了,回过头来,同学们想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的猜想,哪些是对的?哪些没有想到?
  生:没有想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通过反思,同学们为自己正确的猜想而自豪,也为探究实验获得新知而好奇.
  10知识归纳穿针引线
  经过探究总结向学生讲解: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该物质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条件有两个,达到熔点和不断吸热;液态晶体凝固条件有两个:达到凝固点和不断放热.
  11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学生阅读了物质的熔点后,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师: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
  生:铝的熔点660 ℃,铜的熔点为1083 ℃,锡的熔点为232 ℃,显然在达到660 ℃,铜没有熔化,铝却可能熔化,故不可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而熔化锡可以.
  师: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吗?
  生:水银的凝固点为-38.8 ℃,南极气温可能低于-40 ℃以下,这时,水银凝固,温度计不能工作.
  师:用酒精温度计可以吗?
  生: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南极不会低至-117℃,不会凝固,酒精温度计能工作.回顾探究的过程,结合初中的几个探究实验,不同的实验课题,探究方法也有差异,但无论什么探究实验,都不能依赖模仿和验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探究实验的本质,教师的作用重在服务和引导,学生才是探究的主角.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提出问题  笔者在探究初中课本图6-52 “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的实验时,发现按图(a)实验时,挂一个钩码,钩码的重力是0.5 N,而弹簧测力计读数是0.3 N, 会得出“使用定滑轮省力”的错误结论;同样挂两个钩码、三个钩码时,弹簧秤的读数还是小于钩码的重量;只有挂四个钩码时,弹簧秤的读数才大于钩码的重量,只有这个结果,才好像是正确的.“使用定滑轮省力”的错误实验结论的缘由,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教材的分析  苏教版教材本节首先给出了电热器的定义,然后安排了“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探讨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式实验的流程,结合生活经验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等因素的定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用分析论证的方法得出热量与电流、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导出焦耳定律,再回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北京100080)    中学阶段应用冲量定义式I=Ft解题时,公式中的F只能是恒力.如果F是变力,就不能直接用公式I=Ft来求变力的冲量了.然而中学物理习题中出现了求变力冲量的问题,下面列举几例,并对其解法进行探讨.  1以不变代变,用I=Ft求解  例1水平弹簧振子的质量为m,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振幅为A,求弹簧振子在从最大位移B处运动到平衡位置C处的过程中(见图1)弹力的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改进是一门物理艺术,笔者认为对于物理教师而言,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如图1所示.  由于客观原因存在,如实验室经费有限,学校实验室器材按教科书配备,更新不及时,部分实验器材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等,对于大多数学校的物理老师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烦恼.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生活中物品制作和改进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和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也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扬州大学附中浙江 扬州225002)    众所周知,利用对称法解题,可以免去许多繁杂的数学计算,使问题的物理实质得以清晰的展现,还可以训练学生平面几何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笔者在几道对称例题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以上的优点,还真真切切的感知到对称时不同的美.  1对称轴的变换,带来平面视觉的美  例如图1所示,MN和PQ是两块光滑挡板,两板平行放置,板间距离为d=0.15 m,A、C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