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模式,促进专业教师成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_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社会面临新的变革,高职院校面临更多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学习,教学组织必须创新才能生存。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创新的流程分为分析内外环境、明确发展目标,规划整体发展、确立组织结构,激发成长动机、营造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模式、促进教师成长,监督学习成效、持续循环建设五个环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组织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组织形态,其实质就是“学习”,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超越,才能最终实现学院的发展。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教师工作本身就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教师除了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参与者。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M.)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成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讲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1]教师的学习分为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属于关于事实的知识(know-what),关于原理的知识(know-why),是明确的、明显的知识。关于教学的知识即关于如何做的知识(know-how)不容易表述,因为关于教学的知识很多是经常使用却不能说明的。组织内教师的学习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达和共享。其中包括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传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达、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达、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传达。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开展相应学习,是知识传递和知识创新的四种基本模式。其共同特点都是以经验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以合作为手段、以研究反思为支撑的。
  一、组织观摩教学,实现隐性知识的分享
  教师拥有的很多关于教学的知识来源于自身经验,就是难以清楚地用语言加以表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针对这部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的隐性知识,以学校教育或大众媒体等正规的形式难以传递,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观察、模仿和练习,在观摩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缄默的隐性知识。观摩教学是从教师每日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抽取出一个基本的单元——一次教学活动为例,以别人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教师集体观摩、共同研讨,从实践中改善教学技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国传统教学研究中的“校本教研活动”、“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师徒制、青蓝工程活动,日本广泛实施的在职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授业研究”都是与此类似的模式。
  观摩听课,就是以他人的授课作为自己反思、比照的对象,教师以审视、对比、鉴别的视角看待自己熟悉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思考如果我在平行班上,那么这节课应该如何改进,这节课对我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和帮助。授课教师可以在准备观摩课的过程中反思和授课。因此,学院应定期组织全院性的教学性比赛,例如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活动给全院教师提供交流探讨、观摩反馈的平台。观摩教学实现的是从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达,这种言传身教虽能学习教学技能,但技能背后的教学原理却没有明确体现,这是其不足。
  二、开展行动研究,实现隐性知识外部化
  隐性知识是非公共、非言语、非意识的。波兰尼指出:“隐性知识是一种内在的行动,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控制它或甚至都感觉不到它。”将其转化为公共的、符号化的、可意识的显性知识才能进行反思、修正和利用。开展行动研究就是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外部化过程。在学校开展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并进行系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教师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进行的反思研究。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研究和解释,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实施的步骤,在实践中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反思。行动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自己,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挖掘自身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这种研究学习活动使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在深思和计划行动中将原有的隐性知识外显化,外显化的隐性知识才能传递和共享。与此类似的促进隐性知识外显化的形式还有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日志、网络教育叙事、教育博客、质的研究、行动研究等。这些学习反思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自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共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进行科学研究,更新显性知识
  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科研,这是高校教师保持专业地位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就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递,是显性知识组合、创新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放松对科研的要求,既要进行科研,了解科研领域国际、国内的新动态,又要视野开阔,高瞻远瞩。教师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完整、系统、精深、前沿的学科领域知识才能在学科教授中游刃有余。
  高校教师的科研除了要服务社会,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外,还要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高校教师有了科研之源,在教學中就会得心应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就会更加生动、翔实,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科研先导、质量立校”的方针,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各级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任职条件中明确提出科研要求,在论文、著作、作品或科研项目或科研获奖情况都有相应的要求。除科学研究外,高校或培训部门举办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认识、扩大知识面、利用前沿科研成果的方法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四、开展反思性实践,实现显性知识的内部化
  知识的掌握最终落实在行动中,教育实践是教师学习的最终目的。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是显性知识分享和内化的过程。当教师接受并且自觉地运用新获取知识时,这种显性知识就开始内部化和隐性化。与其他三种模式不同,这是教师个体层面的学习,是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在工作中践行学到的显性知识,将其转换、拓宽、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的过程。通俗地讲,反思性实践就是在工作中将“知道”转化为“会用”。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要在真实的课堂情境或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只有将宏观、抽象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更新。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在实践中反思,在总结中提高。立足于职业实践的反思、学习、提高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职业形象,体验和创造教师职业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M.Po lanyi.The Study of Man[M]:12..London:Rout2 ledge
其他文献
期刊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诊治65例儿童脑脓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结合临床明确诊断为脑脓肿。65例中,男性35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计算机人才培养需要针对市场需求什么样类型的人才进行调研,优化课程设置,改进现行的教育模式,通过培养成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居肩带部骨折的首位,约占全身骨折的5.9%[1].各年龄段均多见.本研究对1995年5月至2005年12月锁骨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5 4例大肠癌、10例正常大肠粘膜内TGF β1的表达。结果 :(1)大肠癌组织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这种形势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我院近年来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我院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年龄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