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教育就是它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就更大。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像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因此,在讲课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张嘴,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的提纲,忙于记笔记,加之历史具有过去性,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上课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例如在讲述“禁烟运动”一目时,可选用电影《林则徐》中的相关画面: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白银大量外流,银荒日重;人民吸食鸦片,导致家破人亡;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查禁鸦片和虎门硝烟等。这样通过再现历史,使学生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引起兴趣,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二、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特瑞拉在说明人类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3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为4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其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过去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由于内容死板陈旧,加上采用的方法不当,如说教法等,致使德育教育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
  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时,我们在多媒体课件中建立了超链接,然后根据不同内容播放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辽宁电子出版社共同发行的《爱我中华》系列片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亲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此外,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时,还兼备以下功能:
  第一,转变观念。
  一是转变不重视多媒体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二是要转变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第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已开发的教学软件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我们主张,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加大教育投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自觉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提高,随时关注它的发展动态而不至于落后。另一方面的事实是,目前还有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还无法实现,即便是有条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师偶而利用而已。
  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它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惟有国家或当地政府加大对这方面的教育投入。
  目前,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存在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1)把多媒体教学当成摆设。由于各地的条件、师资不同,相当多的教师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因经济条件有限而无法订购课件资料,进而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使设备闲置。
  (2)把历史教学复杂化。如:讲战争题材时,教师不加选择地采用现成的影视资料,把历史课的教学变成了观看电影,偏离了主题。
  (3)多媒体教学变成表演课。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或上公开课时,教师尽情表演,而平时上课根本用不上,不实用。
  (4)把课堂变成展示课。教师拼命单纯罗列图片等资料,而没有时间进行讲解,只有学生的观赏,没有教师的分析、总结,
  因此,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入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文章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与策略进行了阐述和尝试,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 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游戏 任务 操练 监督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校信息技术设施日臻完善,网络覆盖了我们的校园,现代教育设施武装了老师和学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不足、使用不当,效果不尽人意。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独特优势呢?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一、误区    “语文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重视了课外内容的拓展,便忽视了文本的学习;重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声像取代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便忽视了学生听
期刊
摘 要:都说现在的语文学科不好教,知识宽泛,学生肤浅,所以很多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和学生斗智斗勇,拼得焦头烂额,结果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爱心 方法 成就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课本知识,而应该是教师整个管理理念的体现,有了爱心,有了良方,教学工作才会得心手、事半功倍。我把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为三大原则、两大招数:    第一原则:以爱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
期刊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不仅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  2、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理当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摇篮。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精讲点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主动、积极、自学地掌握知识,已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激发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并
期刊
前段时间到校外听了几堂语文公开课,感触最深的是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精彩表演,“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  课堂上,文字演示、图片展示、动画配乐朗读、影视短片等轮番登场,再加上热火朝天的讨论、海阔天空的引申,语文课堂可谓生机盎然。但是却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教师把工夫全花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学生看似兴致勃勃却只是走马观花。  一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文本退居到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
期刊
不言之教,无为而治,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题记  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太多扼腕叹息的人物,太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如今教育成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读史使人明智,教育者应当如何“知人者知,从而因材施教;自知者明,从而厚积薄发”呢?翻开历史的画卷,看看这两个聪明绝顶的人物,相似的身份,相似的成就,和同样相似的悲惨结局。  明代张居正是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改革家。万历初年,明神宗年幼,他荣
期刊
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堂教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不应是教师简单的传教达理,也不是单纯的思想涵养引领,更不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原始叠加,而应该是对文本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的完美构建。  关键词:语文 课程标准 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和熏陶学生情感,尊重学
期刊
日前,笔者旁听了领导组织的一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课上,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和特技效果在老师娴熟的指挥下显得有条不紊,学生们兴致也很高,积极配合……一个我们平时需要两个课时的知识点,在这位老师魔术般点几下鼠标的情况下,不满一节课就轻松完成了。课后,旁听的老师深有感慨。有的说: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这些“老古董”已用不着了,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有的说:我们得抓紧时间充充电,练好“多媒体”这一功,以后上课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