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总裁柳传志坦言退位问题

来源 :知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柳传志接受记者专访,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记:联想非常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那么,为什么要在15周年的时候面对社会公开检讨自己?考虑过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吗?
  柳:联想目前成了中国电子行业中最大的一个企业,高科技领域中的排头兵,应该讲是极其重视人才培养的。然而在人才发掘培养的具体操作上,却依然有很大缺陷,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作法,没有形成机制,这使得联想在组织大的战役、选拔领军人物时还有捉襟见肘的现象,还有不少的高素质的年轻人没有被发掘或充分培养。在联想的分工中,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宏观战略部署和人才培养,我应该为此作检讨。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有自满情绪,为现有的年轻人才的成就沾沾自喜,从而忘记了联想的发展宏图。我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如果要求联想以更高的速度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二是理论上重视,而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却将它推到了次要的位置,使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支持。我向联想的同仁保证,在今后5年中,联想的人才发掘、培养、激励工作一定会比今天高出一个层次。
  面对公众作公开检讨是需要勇气。发现了这个问题,你不说别人也要说,还不如自己先承认,至于负面影响不会有,因为联想奉行的是真诚与坦率。
  记:你今年已55岁了,请问你在这个位子上还要干多少年?5年后你还会以“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身份作主题报告吗?
  柳:这个问题很敏感也很尖锐。不过我可以坦率地说,5年后我肯定不会再以现在的身份作主题报告。如果5年后我还以现在的身份作联想主题报告的话,就意味着联想发展得不好。  记:大集团的“人事”特别是高层人事变动历来受人关注,过渡不好就会引起“震荡”,你用什么方式交班?
  柳:我和联想高层对此有周密谋划。不过,我肯定将采取“渐进和拐大弯的方式”进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不会产生任何震荡。(至于如何拐大弯,柳总密而不宣),到时你就会知道了。
  记:谁可以做你的接班人?杨元庆?还是……
  柳:请原谅,这是联想的“核心”机密。虽然我不再作“主题报告”,但我会在主席台就坐的。
其他文献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北京国际周硕果累累    第三届“国际周”5月12日闭幕。第二批集体签约仪式同时进行,29个合资合作项目,总金额7.1亿美元合同当场签约。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国内外合资合作、技术贸易、产品贸易等合同、协议、意向总计60.23亿美元,其中中央与外埠占42%,北京市占58%。  国际周渐渐成为北京和全国联系世界的窗口,她以高水平的国际交往,广泛的全国性参与,国家级活动规格,丰富务实的内
期刊
1999年11月初,联想电脑公司得知在IDC的排名上,联想已居亚太第一,而1999年11月24日,联想推出了基于因特网的天禧电脑,短短半月,联想迈出了一大步。    第一并不是最好    1984年,联想还是中关村的一个小牌子,没有人猜到15年后,这个牌子竟成了亚太第一品牌。如果对联想人来讲,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但对于整个计算机业来讲,这个第一的意味有多大。  在中国150年的历史中,中国不是没
期刊
清华视美乐公司挣了3000万  只用了8个月时间,第一家学生公司就真挣着钱了。清华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被以3000万元卖给了著名家电企业澳柯玛集团。清华视美乐是我国第一家在校大学生组建的创业公司。此前,有报道称,学生公司现在“日子不好过”。负责该项目的清华兴业投资公司潘福祥总经理认为,视美乐能挣着钱,“关键是不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公司,而是作为市场环境下和其他公司一样的主体参与竞争
期刊
大概没有谁会相信我这个从事外事工作的人,一个与INTERENT打了几年交道并深受其益,一天不上网都会感到若有所失的人,会在一篇文章里反对INTERENT,面对它如临大敌。  事情源起于去西藏旅游的时候我和我们的美国学生一起去找网吧。有一天,那是刚到拉萨不久,我们忽然想找个网吧。这对于几年来生活工作都使用因特网,已深感离不开它的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想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事儿,同时想把我们看到的西
期刊
我几乎是在得意洋洋地写小说时,却突然感到生活有点不对劲了,具体地说我觉得有些不合算棗我呕心沥血兴奋若狂热泪盈眶地构思,我点灯熬油冥思苦想夜以继日地挥笔,创作出自以为深刻深邃深沉的作品,其稿酬却不够大款吃半顿饭的。一万多字小说的稿费,仅够交纳每月的水电、煤气和房费。再看看别的作家,有的比我还惨,数年数月苦苦地爬格子,写出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还得自己掏腰包拿出几万元钱自费出书。不仅作家艺术家们在经
期刊
科学界普遍认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下世纪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    也许有人不知道基因工程,但几乎无人不知道“克隆”。1997年3月,英国科学家“克隆”出了小绵羊“多利”。媒体争相报道这件轰动全球的新闻,一时间,克隆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何谓基因工程    基因(Gene)一词是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建议使用并沿用至今。1865年,奥地利牧师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
期刊
1999年11月,中国大陆权威调查机构的一项分析表明:由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开发的《开天辟地》至少对上千万中国人进行了电脑扫盲。金洪恩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叫池宇峰,29岁,身高一米七九,人长得很帅。  你可能不认识池宇峰,但这个年轻人是20世纪末中国IT业的传奇英雄之一,他的影响足以入选中国IT发展进程的风云人物。是他,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学会了电脑,进入了互联网世界。他何以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所
期刊
1990年7月11日,一架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飞抵香港,走出来一位年轻人,他是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驻香港地区和中国的首席经济参赞王辉耀。  此时此刻,他心中非常激动,他回到了祖国,他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从1984年赴加拿大留学至1990年,王辉耀在加拿大已经6年。在他31岁时,成为魁北克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任命的非法裔或欧裔的驻外官员。他不仅是最年轻的驻外参赞,也是在加拿大第一个
期刊
1、 1866年,澳地利植物学家、修道院士格雷戈·孟得尔,通过碗豆杂交实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他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澳地利的一家自然科学杂志上,但其后30多年里却无人问津。  2、 1882年,当德国胚胎学家沃尔森·弗莱明用显微镜下观察火蜥蜴幼虫时,注意到细胞中间有一些正在分离的细线。后来被证明这些“细线”就是染色体。  3、 1883年,查尔斯·达尔文的堂兄弗朗西斯·高尔顿,极力倡导人类应该
期刊
曾以《恩波智业》而名闻遐迩的策划人王力先生销声匿迹数年后复出,又以一套118万字的巨著震撼世人。这套以《不成咋办?咋办不成?》命名的四卷新作初印数90万册,码洋达1600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型出版社的年产值!连笔者也感惊讶:莫非王力先生的“另类思维”有核爆炸班的效果?应该说,这是图书史上的奇迹,也是知识经济的必然。    王力“归隐”多年日前复出,话峰依旧爽直,话语依旧犀利,当记者问及中国策划界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