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等教育专业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其高等职业性、综合性、多学科、技能型的优势,除遵循师范教育的教学规律外,还必须借助产、学、研一条龙的配套服务,在培养初等教育教师特质和基本功等方面下工夫。本文着重从强化情感教育、改善知识结构、回归思维模式、掌握现代技术、崇尚审美价值这五方面,阐述了初等教育教师必须在“教育爱”、“综合性”、“儿童性”、“技能型”和“艺术化”上下功夫,才能提升初等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为我国初等教育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初等教育 人才培养 质量 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城乡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在大力夯实农村教育基础的同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和均衡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初等教育教师的任务由高职院校来承担。毋庸置疑,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能型的职业技术人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承担这一任务后,初等教育专业这一特有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正在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现用版、实用型职业技能教育的模式。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把初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融入高职教育发展的体系中,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的综合性、多学科为依托,做大、做强初等教育专业,重视初等教育教师特殊性质的研究,培养出终身从事初等教育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初等教育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走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在初等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趋利弃弊,充分发挥院校综合性、职业性、学科门类全、职业技能强、实训基地多、产学研配套一条龙的优势,除遵循师范教育的一般教育规律之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初等教育教师的特质和练好以下几种基本功。
一、强化情感教育,在“教育爱”上下功夫
“教育爱是小学教师人格的灵魂。”对儿童的爱是初等教育教师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对儿童成长价值的认同。这种爱不同于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在教育环境、教育实践中师生共同建立起来的高级社会情感,体现了教师特有的一种无私、理解、深沉的理智情感,凝结着初等教育教师对教育理想的美好憧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无私奉献。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初等教育的对象应该包含所有的适龄儿童。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家庭背景,有富家子女,也有贫寒子弟;有健康聪明的孩子,也有身体残疾的儿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道德情感教育中强化初等教育教师的人格培养,使其具有博大的胸怀,不嫌贫喜富,不崇美弃丑,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建立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此外,初等教育教师还必须用目光、笑容及各种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爱的信念,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学生在“爱”中得到滋养和享受。
二、改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上下功夫
面对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呈现人才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和通识化的趋势,现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也特别强调小学课程的综合性。因此,在初等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中,高职院校必须依托自身综合类、多学科的优势,使初等教育专业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学、史学、健康医学、音乐、美术、体育、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人格魅力、文化修养、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包括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今的儿童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普遍有所改善,智力开发较早,加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的普及,使儿童能快速接受大量的新生事物。如果初等教育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不具备与特定年龄段儿童交往互动的心理品质和实践能力,没有多学科文化知识结构的支撑和综合教育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将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甚至会被淘汰。通识化的初等教育教师要广泛了解当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结构、扎实的学科基础及德、识、才、学、艺、体、技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
三、回归思维模式,在“儿童性”上下功夫
成人的思维模式与儿童的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儿童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成人则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初等教育教师只有回归到儿童的思维模式,从儿童的角度来讲授知识,才能便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然而,高职院校在初等教育教师学科建设中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
其实,在初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中增加童思、童趣、童情、童心、童语的养成教育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初等教育教师不仅要关心儿童的认识发展,还必须关怀儿童的情感、道德和其他精神生活,与儿童成为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世界,拉近与儿童的思维距离,才能产生影响儿童世界的力量。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强化初等教育教师儿童式的思维运行,有利于教师在各类课程和活动中引导儿童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著名主持人董浩、刘纯燕、鞠萍等人,就是因为在节目中回归儿童的思维,揣摩儿童的心理,走进儿童的心境,才能使这一档节目经久不衰,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四、掌握现代技术,在“技能型”上下功夫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初等教育的课堂。高职院校的初等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职业技能教育的优势,要求初等教育教师除掌握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必须拥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教育技能,就是教师将知识的“学术概念”转化成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的“教育形态”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教”的方式和方法。初等教育教師的教育对象是低龄儿童,对教师思想教育、学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技能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初等教育教师应成为教育的多面手和掌握丰富知识的杂家,虽不能做到样样精通,但求事事都懂点皮毛。此外,初等教育教师还可以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把一至两个学科作为自己课程发展的领域,为将来成为某一学科的带头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崇尚审美价值,在“艺术化”上下功夫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艺术教育、音乐欣赏、审美观念等一些高雅的艺术被人们普遍接受。初等教育教师在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也应讲究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包括教育教学环境的创造艺术、教育技术的使用技术和教育教学态度的表现艺术这三个方面,它除了具备一般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娱乐性等共性外,还应该有较强的创造性。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艺,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性地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礼仪、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一些琴类、棋类、剪纸、文学欣赏、服饰、形体等知识讲座与文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为他们今后热爱艺术、享受艺术、学习艺术、传授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初等教育教师不仅具备高超的教学技术,而且还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饶从满.当代日本小学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初等教育 人才培养 质量 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城乡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在大力夯实农村教育基础的同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和均衡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初等教育教师的任务由高职院校来承担。毋庸置疑,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能型的职业技术人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承担这一任务后,初等教育专业这一特有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正在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现用版、实用型职业技能教育的模式。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把初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融入高职教育发展的体系中,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的综合性、多学科为依托,做大、做强初等教育专业,重视初等教育教师特殊性质的研究,培养出终身从事初等教育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初等教育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走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在初等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趋利弃弊,充分发挥院校综合性、职业性、学科门类全、职业技能强、实训基地多、产学研配套一条龙的优势,除遵循师范教育的一般教育规律之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初等教育教师的特质和练好以下几种基本功。
一、强化情感教育,在“教育爱”上下功夫
“教育爱是小学教师人格的灵魂。”对儿童的爱是初等教育教师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对儿童成长价值的认同。这种爱不同于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在教育环境、教育实践中师生共同建立起来的高级社会情感,体现了教师特有的一种无私、理解、深沉的理智情感,凝结着初等教育教师对教育理想的美好憧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无私奉献。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初等教育的对象应该包含所有的适龄儿童。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家庭背景,有富家子女,也有贫寒子弟;有健康聪明的孩子,也有身体残疾的儿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道德情感教育中强化初等教育教师的人格培养,使其具有博大的胸怀,不嫌贫喜富,不崇美弃丑,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建立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此外,初等教育教师还必须用目光、笑容及各种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爱的信念,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学生在“爱”中得到滋养和享受。
二、改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上下功夫
面对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呈现人才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和通识化的趋势,现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也特别强调小学课程的综合性。因此,在初等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中,高职院校必须依托自身综合类、多学科的优势,使初等教育专业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学、史学、健康医学、音乐、美术、体育、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人格魅力、文化修养、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包括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今的儿童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普遍有所改善,智力开发较早,加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的普及,使儿童能快速接受大量的新生事物。如果初等教育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不具备与特定年龄段儿童交往互动的心理品质和实践能力,没有多学科文化知识结构的支撑和综合教育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将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甚至会被淘汰。通识化的初等教育教师要广泛了解当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结构、扎实的学科基础及德、识、才、学、艺、体、技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
三、回归思维模式,在“儿童性”上下功夫
成人的思维模式与儿童的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儿童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成人则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初等教育教师只有回归到儿童的思维模式,从儿童的角度来讲授知识,才能便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然而,高职院校在初等教育教师学科建设中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
其实,在初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中增加童思、童趣、童情、童心、童语的养成教育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初等教育教师不仅要关心儿童的认识发展,还必须关怀儿童的情感、道德和其他精神生活,与儿童成为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世界,拉近与儿童的思维距离,才能产生影响儿童世界的力量。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强化初等教育教师儿童式的思维运行,有利于教师在各类课程和活动中引导儿童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著名主持人董浩、刘纯燕、鞠萍等人,就是因为在节目中回归儿童的思维,揣摩儿童的心理,走进儿童的心境,才能使这一档节目经久不衰,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四、掌握现代技术,在“技能型”上下功夫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初等教育的课堂。高职院校的初等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职业技能教育的优势,要求初等教育教师除掌握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必须拥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教育技能,就是教师将知识的“学术概念”转化成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的“教育形态”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教”的方式和方法。初等教育教師的教育对象是低龄儿童,对教师思想教育、学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技能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初等教育教师应成为教育的多面手和掌握丰富知识的杂家,虽不能做到样样精通,但求事事都懂点皮毛。此外,初等教育教师还可以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把一至两个学科作为自己课程发展的领域,为将来成为某一学科的带头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崇尚审美价值,在“艺术化”上下功夫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艺术教育、音乐欣赏、审美观念等一些高雅的艺术被人们普遍接受。初等教育教师在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也应讲究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包括教育教学环境的创造艺术、教育技术的使用技术和教育教学态度的表现艺术这三个方面,它除了具备一般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娱乐性等共性外,还应该有较强的创造性。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艺,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性地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礼仪、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一些琴类、棋类、剪纸、文学欣赏、服饰、形体等知识讲座与文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为他们今后热爱艺术、享受艺术、学习艺术、传授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初等教育教师不仅具备高超的教学技术,而且还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饶从满.当代日本小学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