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生“自我封闭”问题的案例分析

来源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自我封闭”,主要是环境造成的,加上抗挫折能力差,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与外界沟通;克服自我封闭的方法有: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树立榜样和个体关爱等。
  关键词:自我封闭  环境  抗挫折力  自信  榜样  关爱
  【案例】
  三年级的一名小女生,平时不爱说话,上课总是在做玩笔之类的小动作,老师同伴提醒她注意上课纪律时,她会像小刺猬一样乍起满身的刺,斜着眼睛死盯着你。问她话,她一声不吭,要么低着头,要么东扭西扭,甚至会发生肢体冲突……大家感觉无法与她沟通,慢慢地就不再和她一起玩了。她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每天就那么呆呆的坐着。
  在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锁上门不出来;或者一个人呆呆的看天看地;或者我行我素,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不能自拔……别人很难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把一切的来往看作是侵犯,把自己捂在自己的壳里。
  行为是心理的表现,他们把自己像蚕茧一样保护起来,拒绝与外界沟通,不轻易展露自己的心扉,性格孤僻,反应冷淡,游离于集体之外。这样的孩子缺少安全感,不信任任何人,缺乏自信,属于“自我封闭”状态。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封闭”,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及难以协调与他人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而这种不良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丧失自信,难以沟通,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抵触他人。小学生之所以会形成“自我封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环境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对上述孩子的深入了解,我们知道孩子父母忙于挣钱上班,经常不在家,很少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心理封闭。孩子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而老人不愿带孩子,加上个人生活也有困难,几个子女之间也矛盾很深,天天吵闹不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的小女孩,成了大家的出气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久而久之,小女孩就封闭了自我,躲在她自以为安全的角落,舔舐伤口,拒绝交往。
  孩子的世界,除了家庭还有学校。小女孩的在校表现让大家敬而远之;老师在面对几十个孩子的时候,往往也会没有耐心去疏导她、关心她;加上其他人的指指点点,她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另类,从此更紧的锁上心门。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是把她推向自我封闭的角落。
  二是缺乏抗挫折能力。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丰厚,诸多家长在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或者自己的行为能力时,还在像老母鸡一样张开翅膀护住孩子,不敢放手,把孩子成长路上的困难、挫折都替他打扫干净,一力承担。“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当他离开家庭走进学校,没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就开始手足无措,举步维艰,不会交往、不会沟通,一旦在学习、生活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就会以自我封闭的形式来回避环境。
  事实证明,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和不可接受,精神上就会受到压抑,感到焦虑,于是出现总想逃避、远离生活的行为。
  三是自卑心理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子在4-5岁时,最需要家长的肯定欣赏和赞美,需要得到心理的滋养。如果这一段时间里,家长给不到孩子这样的滋养,那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就会缺乏自信心,缺少力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面对父母和老师过于严厉的管教,又长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一旦遇到沟沟坎坎,遭遇挫折,就会失去勇气和力量,失去自信,从而变得自卑、胆怯。
  如果家长和老师再用暴力的行为或者言语来指责他们、贬低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更加的自卑,更加缺少价值感。他们就不再发展与别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孤单的活着。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也不配拥有,甚至舍弃生命。
  综上所述,孩子封闭自己是心智和情绪发展上的一种很严重的障碍,它能封杀孩子把自己融入群体的所有机会。“自我封閉”不但可以毁掉自己的一生,也会让周围的人为他忧伤。所以说,在今天的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师长们一定引起关注,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牢笼,走出自卑的阴影,融入到群体的海洋里来。
  帮助孩子克服自我封闭心理,应预防与疏导相结合,贵在早,贵在细,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审视家庭教育问题。但是良莠不齐,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急功近利。有的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把自己未曾达到的人生目标强加到孩子身上,逼着孩子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稍有差池就是鞭打快牛或者贬低训斥;有的家长自己高高在上,所有的家规都是给孩子定的,自己却不遵守,没有当好孩子的模范;有的家长重养不重教,想不起与孩子沟通交流,致使孩子成为一个被忽视的人,自我封闭在“被遗忘的角落”。也有的家庭自己就是问题家庭,残缺或者关系紧张,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家长请到教育序列里来,帮助他们学到亲子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为孩子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和孩子相处,首先要平等,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也要开始学习;当孩子诉说、表达时,家长需要蹲下身子来,认真倾听;当孩子需要陪伴时,家长就要把自己变成孩子,陪他做他喜欢的事情。事实证明,只有家庭关系和谐平等了,孩子才能有孩子的天性,才能正常成长。
  学校也是如此,每个班级都是孩子的另一个家,决不让哪个孩子成为离群的孤雁。我们可以分配给每个孩子一份责任,让他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让学生体验到主人的感觉,融入班级,培养责任感,增强信心;可以教孩子自尊自爱、合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之中来。   平等和谐的环境是预防学生自我封闭和让学生走出“蛋壳”的重要条件。
  二、提升抗挫折能力
  自古英雄多磨难,挫折造就栋梁才。小学生面临各种挫折困难: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和谐、孤单;来自家庭的矛盾冲突等,所有这些都会让小学生感觉愁闷、烦恼。所以应该对小学生适时进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挫折、了解面对挫折的情绪,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坚韧的训练,培养自控力,帮助他们走出逆境,防止他们陷入自我封闭的阴暗里。
  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及时关注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做家庭的参与者,贡献者,给孩子成就感和责任感。在生活学习中,多陪伴、多了解,少溺爱,少代劳。长此以往,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心,走出自己设置的心理孤岛。
  三、多种评价机制共行
  给孩子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肯定、认可、激励与赞扬,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心理滋养,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所得到的欣赏和赞美却少之又少。我们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苛刻,吝啬赞美;又疏于表达亲近的情感,不主动去抚摸、拥抱孩子。长时间理智、冷漠的教育模式必然导致孩子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只有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细化评价体系,让孩子看到、感受到他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他同样有自豪的资本、超长的本事。这样就能帮助他找回自信、走出“我一无是处”的弱圈。
  四、给孩子树立榜样
  小孩子最初走进学校,是非常渴望交到朋友的,渴望融入社会的,但由于诸方面的原因,他们表现得内向、木讷、不善言谈。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地发现孩子在这方面的困窘,想方设法让孩子走出自己的小空间,走向外面的世界。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带孩子走出去,参加一些游戲活动,或者是简单的家庭交往,认识新朋友,了解外面的世界;给孩子打开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当他们遇到挫折困难时,及时梳理不良情绪,鼓励与别人正确交往。
  在学校,老师可以在班级树立榜样,结对子,外向带动内向,把自我封闭的孩子领进集体的行列。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无论他们在哪方面有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给他们集体的温暖、力量,他们就会逐步化解心里的坚冰,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
  五、特殊儿童个别关爱
  有自我封闭心理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偏差行为,正是这种特殊的行为,让他们走进老师的眼中心中。针对这样的孩子,老师们切不可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更不可急声色厉、简单粗暴。有些老师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先不去问事情本身,把孩子带到身边,给他整理整理衣服,拍拍肩膀,让他自放松下来;然后问问他心里感受,帮助他克服害怕心理;接着咨询他事情的经过,在叙述中找到突破口;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孩子的感受,与他共享;最后问他,如果时间倒流,你会怎么做?整个过程,始终与他对视,鼓励他说下去。“润物无声”的滋养,和颜悦色的交流,孩子卸下保护自己的层层铠甲,敞开心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美国著名经济师凯思·柯林斯说:“把自己封闭起来,风雨是躲过去了,但阳光也照射不进来。”所以,只有让孩子打开心灵的窗,才能容纳大海;只有打开心灵的窗,才能让自己沐浴阳光,才能感受来自同学的关心、朋友的友谊和家人的关爱;只有打开心灵的窗,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向成功的顶点大踏步前进。
  (责任编辑:蓝天)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社会,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子女日益增多,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育刻不容缓。教师及离异的父母要学会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单亲事实,重新认识父母的爱。本文通过对单亲子女特点和单亲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了班主任在单亲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路径。  关键词:单亲家庭 孩子 问题分析 解决策略 班主任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形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
摘 要:在学校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进行家访。要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更大范围地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和家长都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家校合作 主动沟通 家长会 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学校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可起到
摘 要:家庭是命运的摇篮,一个人的性格、品德、修养和选择的人生道路,无不打上家庭的烙印。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享用的财富。我们要努力成为孩子眼中优秀的家长,把家庭打造成孩子避风躲雨的港湾;要做孩子严格的老师,认真对他进行全面指导。同时,要做到家人密切配合,家校合作
摘 要:二孩家庭越来越多,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老二的到来,引起老大的仇视,甚至会引起家庭关系紧张,这种情况悖离了家庭生育二胎的初衷。所以父母要做足准备,在生活中不偏爱一方,公平对待两个孩子,这样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家庭生活才能幸福。  关键词:二胎家庭 心理调适 尊重个性 公平对待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放“单独”政策,“单独”家庭可以养育两个孩子。政策實施不久,201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育者,作为一名教师,引领家长和带好学生同样重要。带学生还要带家长,这是我多年践行的准则。带好家长班,努力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实现家校共育要努力做好“三手”准备。首先,以家校共育抓在手开始,从心灵沟通本的使用和作用入手,加强老师、孩子、家长三者之间的沟通,班级开展特色活动凝心聚力。其次,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老师在学校的工作从而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最大限
摘 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家长或因忙于生计或因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对子女的教育,而学校教育有心无力,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笔者认为,新媒体平台作为开展家校合作、进行家长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家校交流渠道、组织开展家校交流活动、开辟家校美篇,进而提升农村地区的家校合作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校 家长 微信平台 互动  家庭是哺育
摘 要:要想带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需要树立威信,受学生欢迎,这样学生才会听从其教诲,服从其管理,需要教师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威信来感染学生。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尊重并平等对待学生、保证充足的时间陪伴学生、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关键词:理想教育 尊重学生 价值观 语言艺术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管理者。班级虽小,但事务繁杂,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十分全面的
摘 要: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发展。而在农村,家庭教育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落后、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程度参差不一等问题。为此,首先要教育家长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要期望值过高和过度溺爱。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
摘 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承载着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职责。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如何使数学教育充满文化的氣息?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内外,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以期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 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
摘 要: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特殊文化形态,对课堂的不同思考与实践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文化。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构建课堂新的教学文化则十分重要。课堂文化的设计是教师文化的体现,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努力构建平等民主、自主探究、注重人格精神的课堂文化,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