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麻风病防治与防治策略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甘南州消除麻风病与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甘南州1950~2012年麻风防治相关资料,分析麻风病患者的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治策略、措施。结果:甘南州的82%的麻风病患者为藏族,且为农牧民;解放初期发病率高达110/10万。在麻风病流行集中地区开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 的策略,尤其是三次较大规模的普查与坚持不懈的防治,使甘南州麻风发现率持续下降。结论:在麻风病高流行状态下,开展全民重点调查、隔离治疗、预防性投药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传播。但是,持续防治是彻底消除麻风病的关键。
  【关键词】麻风病;防治;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755;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207-02
  Lepros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in Gannan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LI Shu-hong, WANG Ke-j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nan Gansu 74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prosy elimin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in Gannan Prefecture. Methods: the data of lepros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Gannan Prefecture from 1950 to 2012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82% of leprosy patients in Gannan were Tibetan, and farmers and herdsmen.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10/ 100 thousand in the early liberation. The strategies of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early isolation, early treatment” and “investigation, isolation and treat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leprosy epidemic areas, especially three large-scale general surveys and unremitt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hich led to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leprosy detection rate in Gannan Prefecture.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prevalence of leprosy, measures such as carrying out national key investigation, isol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ve drug administra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pread of leprosy. However, continuous control is the key to eliminate leprosy.
  [Key words] Lepros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trol strategy
  麻风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的流行始于何时,目前尚缺乏可鉴史料,但多数专家认为麻风在甘南州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仅现有资料记载最早的病人发现于1913年,在此之后发现较多,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较多,危害严重。由于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关心与重视,在新中国成立初的1950年即开展了防治工作,使甘南州的麻风病防治起步较早。虽然甘南州仍属社会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但仅仅经过五十年的防治(1950~2000年),在上世纪末就已基本控制了麻风病。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甘南州新發现患者已渺渺无几。为揭示甘南州的防治成效与采取的防治策略的关系,本文分析了该州1950~2012年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其他民族地区的麻风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甘南州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情况 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全州有8县(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100~4900 m,大部分地区在3000 m以上。据统计,1949年底全州人口数为29.69万人, 其中藏族占56%,2012年总人口69.31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4.4%,其余为汉、回、土、蒙等民族,人口密度为藏族自治州(甘南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它位于中国甘15.4/㎞2。藏族中多数为农牧民,2012年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全州人口的24.4%。
  1.2甘南州麻风病流行概况 甘南州曾是历史上麻风病高流行少数民族地区,全州8个县(市)中,有5个县是麻风高流行县,3个县是中流行县。1949~2012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963例,其中男性607例,占63%,女性356例,占47%;男女比例为1.7﹕1;MB ( LL,BL,BB ) 747例,占77.6%,PB ( BT,TT,I ) 216例,占23.6%。 儿童(< 14岁)发病占9.7%( 93/963 ),15~45岁者有759例,占78.8%,46~60岁84例, 占8.7%, 60岁以上27例, 占2.8%。累计治愈662例,治愈率68.7%,复发94例,均为单疗复发,无MDT复发病例,复发率为14.2%,复发再治愈85例,死亡240例,外迁与失访52例。到2013底,尚有愈后麻风127例,分布在7个县市的31个乡镇。   1.3甘南州麻风病防治基本措施 在1950~2013年防治过程中,按照“积极防治,控制传染”、“治疗病人,控制传播”的原则,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方法开展了防治工作。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开展的三次较规模较大的调查,80年代初期开展了重点检查,家属检查、疫点调查、报病与线索追踪调查等始终坚持,1950~1983年前发现的病人全部住院隔离治疗。1969~2002年新发现病人家属给予预防性治疗止病人治愈,1987年开始实施联合化疗,1996年以后制定了“甘南州麻风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2006后开展了从综合医院人中皮肤病筛查麻风病等措施。本文依据甘南州1949~2012年麻风病防治相关资料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甘南州麻风病患者的分布特征 ①地理分布:1949~2012年间各县累计患者的地理分布构成比。此图显示甘南州麻风病主要分布在迭部、临潭、卓尼、夏河、碌曲县。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州96 %的病人。舟曲、玛曲县则流行较少。舟曲县山大沟深,玛曲县海拔高,气候寒冷,长冬无夏,地势平坦开阔,但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人际交流较少,所以病人也少。②民族、职业构成比:在1950~2012年间累计发现的963例麻风病患者的民族构成比,其中82%患者为藏族。963例麻风病患者的职业构成比,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是农牧民,而在这60多年来,城镇职工、居民与学生的患者仅仅只有7例。③年龄分布:甘南州963例麻风的发病与发现年龄构成比,在1950~2013年间的963例患者中,以发病年龄计算,儿童发病人数占总患者数的9. 7%;以发现或诊断时的年龄计算,儿童发现占总患者的4.3%。1997年发现最后1例儿童病例后的15年间,再未发现儿童麻风。
  3 甘南州麻风病发现率下降与三次麻风病较大规模全民调查
  1950~1959年间,甘南州麻风病发现率高达110/ 10万。图1显示,经过前40年的防治,发病率急剧下降。到上世纪末的1990~1999年,发现率仅为1.4/10万。但2000~2012年,发病率略升至到2 / 10万。


  甘南州分别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表1列举各次调查的覆盖面、覆盖人群与发现病例数,揭示各次普查所发现的患者在各年段中所发现病例的比重较大,这三次普查发现的患者占全州累计患者的35%。


  诊断延误期,即从病人确诊年龄和发病年龄之间的差值,在甘南州的963例患者中,延误期≤2年有210例,占21.8%,3~5年446例,占46.3%,5年以上延误316例,占32.8%。 诊断时无残疾有246例,占25.5%;1级367例,占38.1%,2级350例,占36.4%。 但2006~2012年发现的6例病人中有2级残疾者4例,占66.7%。
  4 麻风病预防措施
  麻风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对重型患者,必须实行隔离治疗;②在流行地区,普遍进行卡介苗接种,增加易感人群对麻风的抵抗力;③加强宣教工作,早发现,早防治;④患者应加强营养,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参加劳动,并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應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文忠主编. 现代麻风病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2.
  [2] 余碧英, 郑代南, 武文斌, 等. 福建省近15年新发麻风病人情况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1, 17(2): 101.
  [3] 宁勇, 吴新生, 靳征, 等. 四川省1951~1996年麻风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0, 16(2): 90-9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应用柴胡消渴汤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药理。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I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选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干预组基于胰岛素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消渴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血糖变化、IR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后的IR情况优于对照
【摘要】目的:分析在肩周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康复锻炼与按摩手法进行联合治疗的构想。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开展此次研究,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8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采取随机分组方法,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锻炼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康复锻炼与按摩手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升阳活血汤对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探讨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升阳活血汤),每组50例,对两组间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两组患者皮内功能指标(ET-1、vWF、CGRP)、中医症候积分以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管理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护理风险的控制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普通肠镜检查与内镜下息肉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 800例,按照电脑排序号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的90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9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事件风险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TAPP及其辅助小切口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例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手术,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完整、并进行正规电话随访。对比分析标准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手术(LTAPP)与小切口辅助TAPP(STAPP)两种手术方式的异同效果。结果:5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复发。其中行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后纵隔肿瘤切除术对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方法:挑选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的63例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患者,依据抽签方法分组,研究组32例,采用胸腔镜下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开胸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进
【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随访提高围孕期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叶酸增补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接受免费增补叶酸的育龄妇女数3721例,均按常规方法免费发放叶酸,进行健康宣教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860人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1861人进行人性化随访。结果:①对照组依从率43.01%,观察组依从率91.03%,显示观察组中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
【摘要】目的:分析依那普利+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纳入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应实施泼尼松、依那普利+泼尼松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lb、UP、SCr、Chol水平下降,研究组患儿Alb、UP、Scr、Chol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60例乳腺癌患者均于我院就诊治疗。30例常规干预组患者干预方案为常规皮肤护理,30例标准化干预组患者干预方案为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标准化干预组皮肤损伤率低于常规干預组,物质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及社会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
【摘要】目的:对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45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护患沟通艺术,对比不同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低于实验组(P<0.05)。②实验组患儿纠纷、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门诊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