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未来上海教育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围绕上述核心理念和总体目标,上海教育装备的核心理念是“求同存异,让每一类学生均有发展机会”。总体目标是遵循标准与特色多样化兼容,切实满足每一学生群体发展的内在需求,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上海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匹配的更加开放、便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率先形成教育装备高端均衡化、现代化合理布局。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装备由学科(专用室)装备标准的研发编制到运行管理绩效的系统建设,力求以科学性、适宜性、成熟性标准化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装备资源的整合利用,服务于教育公平和均衡化建设,为上海教育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夯实基础性保障。同期,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之上聚焦“班级模式下的个别化教育”,组织开展了聚焦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标准与特色兼容化的前沿探索。
  
  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室装备标准研究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将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实施工作提上议程。可见,随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筹建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2010年,我部组建“心理辅导室装备标准”课题研究组,采用问卷调查、个别深度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对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与此同时,对美国、日本、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开展情况进行资料搜集,与国内情况比对,并结合本市实际需求,最终确立了以积极团体辅导为主线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配置研究,着力于培养学生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初步完成,期间经历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撰写初稿、仪器试点、评审论证等阶段。编制过程中我部始终坚持“按需配备,以人为本”的原则,还对《指导意见》的有力执行至关重要!
  1.按需配备,促进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根据各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不同,《指导意见》对心理辅导室在功能定位、“心理专用仪器”配置方面作了明显区分。例如,小学心理辅导室的配置主要体现游戏化、操作化(突出活动),满足学生探究、好奇好问的学习心理;初中心理辅导室的装备配置主要突出体验性(辅以训练操作),指导学生顺利实现青春期的过渡;高中心理辅导室的装备配置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推理、解析),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装备配置主要突出社会性和职业性,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之提供相应的职业指导。
  2.以人为本,试点专用心理辅导仪器实用性
  为了解专用心理辅导仪器对师生心理辅导工作的作用,从而为心理辅导室配备的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组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的精神,选取了全市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校在内的13所学校,对《指导意见》中涉及的专用心理辅导仪器进行了试点工作。经过两个月的现场试点,收集了大量数据,包括:测试数据、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自我认识自评问卷、学生的仪器使用反馈、教师的仪器反馈、教师仪器试用报告等,这些数据表明了《指导意见》及其配备方案的切实可行。目前《指导意见》已编制完成,将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正式颁布。我部希望通过心理辅导室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器械、心理专用仪器、心理辅导软件及图书视听资料的全方位配置指导,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积极开展,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夯实基础。
  
  二、把握“创新教育”脉动,组织开展高中创新实验室的多元化建设研究与普职渗透研究
  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人力资源高地建设都聚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领域。
  因此,上海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在学生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需求导向的培养。只有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类型的课程和个别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目前,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正依托两个平台建设,探索构筑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1.依托高中创新实验室平台
  近年来上海各学校建设的学生创新实验室,就是转型阶段基于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一种实践,它不同于几十年来以做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实验室,而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研究性、探究性实验新平台。
  为巩固创新教育成果,2010年起装备部开始筹划编辑的《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撷英》现已正式出版,以期引领新一轮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首批入选的23个创新实验室案例是在各区县申报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遴选和编辑而成,内容涉及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地理、音乐、金融等学科领域。专题不同,异彩纷呈,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和模式。但“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建这些实验室的共同出发点;与校本课程研发、建设、实施相结合,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提供丰富课程资源和条件保障,促进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是这些实验室所在学校的共同心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个性培养,不断锐意进取、推陈出新是选编这些案例的共同特色与追求。
  亮点一:聚焦学校特色建设。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瞄准“低碳科技”,把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定位于“低碳创新平台”的创建,与学校战略发展目标挂钩,以“依托低碳创新平台,在低碳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求真探索中成长”作为学校育人的新思路。格致中学建设创新实验室的宗旨是“重视基础实验,激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明确提出了“让创新发生在每一位师生的身上”的愿景。他们的地理创新实验室注重让学生拥有“过程”和“经历”,在“过程”和“经历”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亮点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的校内外资源,突出创新的高起点、高立意,赋予了创新实验室开放性的特征。上海高校丰厚的人文、科研资源成为许多学校创建创新实验室的有力依托,许多高中学校纷纷与高校合作,建立了与高校对接的通道。徐汇中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晋元高中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合作都非常成功,许多大学教授甚至是科学院院士直接参与创新实验室的策划设计和建设,共同为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打造新的实验环境。大团高中在上海市海洋局的有力支持下,建设了全市第一个综合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蓝色小课题孕育的丰富内涵,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给了他们面向未来的海洋意识和宽阔胸怀。
  亮点三: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校本课程研发与完善是学校建设创新实验室的灵魂。在数字化、网络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的现代社会里,每所学校都积极拓展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23个入选的创新实验室案例,几乎全部展示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实验环境,上海理工大学附中推出的“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阶梯式培养模式”、民立中学推出的100多项基础与自选相结合的DIS创新项目,这些案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课程建设融合的发展思路。
  亮点四:创新实验室并非单纯的理科实验室,上海财经大学附中的金融实验室和向明中学的原创音乐实验室,拓展了创新实验的内涵。金融本属于社会科学,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的理论和应用,已经与信息科技、数学、工程学等密切相关。上海财经大学附中选用能够提供全球主要国家指数和金融商品实时行情资讯软件系统,展示了与沪深股市、国外市场、外汇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等同步的重要金融产品的动态信息,通过贴近真实投资市场的动态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金融世界的奥秘和跌宕起伏的国内外金融动态。音乐是人类最独特的创造,向明中学以“数字化音乐”为抓手,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和互动,对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综合能力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
  亮点五:许多创新实验室的“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和扬弃。行知中学遵循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在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上贯穿一条“做中学”主线,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爱好,在自主探究课程的设计中,提供了40个菜单式趣味项目供选择。嘉定二中的“勿离手”实验既凸显了物理学习“不离手”的学科特色,又寓意学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松江二中的“趣味化学”,则以“趣”字为主线,为全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在未来三年中,上海将陆续建设更多的创新实验室,不断形成一批深得学生喜爱的新课程,培养一批能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骨干教师,凝聚一支研究创新实验室的专家团队,为全体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创新体验和实践平台,从而为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依托职教实训中心平台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体两翼 ”,普职相互渗透已是当今教育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这种渗透主要表现为资源互补。至今,上海市高标准立项建设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已达80个项目,涵盖了教育部所颁布的交通运输、财经等12个专业大类,覆盖了上海19个区县,在地域分布上“突出重点、满足需求、覆盖城乡、方便市民”,在专业分布上基本与上海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相衔接。上海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不仅为中职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发展驱动力,其专业的设备和师资队伍也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得天独厚,为普职渗透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模式。
  为此,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启动了“普职渗透:实训中心服务普教模式探索”课题研究,采用总课题与子课题相结合的方式,普、职教合作研究实训中心服务普教的内涵、重点、形式、途径、载体等内容。其中,子课题一为上海市曹杨职校与普陀区教育局联手开展“实训中心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模式和载体的实践研究”;子课题二为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与松江区劳技中心联手进行“实训中心开设初中劳技课的实践研究”;子课题三为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附中联手实验“依托实训中心平台 构筑普职渗透通道”的研究。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附中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共同制定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通能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目标设定为:依托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等其他社会力量,构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通过相关职业技能项目的培训和实践,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兴趣、探究性学习方法和规划人生职业等方面的能力,在职业技能项目的实践和培训过程中采用模块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得到更大的发挥,由“一专”人才变为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能”型科技人才。课题组综合考虑学生兴趣、专业特色、创新素养等因素,遴选了三个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通能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
  项目一:首饰手工制作
  学生根据首饰设计图纸和要求,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材料特点,熟悉加工设备、仪器,学习安全环保要求,按规定的工艺要求和标准制作一枚铜质或银质戒指,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和工艺制作规范。
  项目二:广告产品设计
  学生根据设计理念和应用范围要求,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创意设计,通过广告产品设计的学习,熟悉广告创作的过程和方法,在对优秀广告的借鉴和创作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项目三:电子产品制作
  学校确定小型电子产品类型,学生根据产品功能和提供的条件,选择电子元件,组装电子产品、调试产品性能,经过指导教师检测,达到产品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在产品制作中提高对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中的38名“创新实验班”的高二学生,进入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接受一个学期的“职业技能课程”学习,开始职业通能实践的第一课。 此举广受学生、家长、教师的好评,他们将此项计划赞为“强强联手,共育人才”。
  近年来,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都在以“立足学校、全面开放、资源共享、持续发展”为目标,创造性地以实训中心为平台,通过整合中小学劳技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等途径,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实训中心资源、师资、课程、平台等综合优势。
  
  三、立足“教育公平”原则,组织开展“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教育装备建设
  为响应教育部“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的号召,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在继2008和2009年分别“完成50所、60所农民工子女小学办学设施改造,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基础上,2010年又将“为全市160所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配备标准图书室及增配体育运动器材的项目”列入市府实事项目之一。我部以市府实事项目为契机,积极推进,认真实施,在“市统筹协调、区县为主实施”的分级负责管理体系的支撑下,为162所此类学校增配图书274.16万册,共惠及学校162所、学生13万余人,为在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提供了基本保障。
  完成此项目后,我部又积极推进,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教学装备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装备指导意见》)。《装备指导意见》充分贯彻了“服务教育,因校制宜”的原则。在教学仪器配备方面经过市级教研部门仔细甄别,挑选了上课必须且能满足相关学校场地要求的教学仪器。在多媒体配置方面也依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1年工作要点和上海二期课改要求,并充分考虑到这类学校教学场地的大小限制而提供可选的多种配置方案。《装备指导意见》经教委下发后,我部立即组织区县因校制宜、抓紧落实,并采取“一月一报”的机制来监管、统筹各区县实施进度。争取早日使这类学校的装备配备走上规范化的道路,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装备指导意见》得到有效实施后,市教委再接再厉投入500万元为这类学校配备体育器材,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部积极拓宽思路,化整为零,拟定了向这类学校学生赠送人手一件“阳光体育大礼包”的计划。经专家研究确定,握力器、短绳、毽子、软飞盘和板羽球拍(附球)等5件简单、实用、效果好的小型健身器材将装入印有“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阳光体育大礼包”标志的小背包中,交到这类学校每一位学生手中,使他们在学校、社区、家里都能运动起来,为“教育公平”原则在装备配备方面的贯彻落实添砖加瓦。
  
  四、优化“特殊教育”装备配置,为特殊儿童的个别化需要提供支持保障
  1.特殊教育学校:推进达标建设,优化办学条件
  (1)围绕装备标准,促进达标建设
  自2007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上海市聋校、辅读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试行)》以来,各特殊教育(以下简称“特教”)学校陆续开展相关达标建设。特别是《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启动后,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特教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大部分特殊教育校舍面貌得到较大改善,特教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达标率有明显提高。我部紧紧围绕“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每年组织装备、基建、计财、特教等方面的专家,到各区(县)去调研特教建设情况,取得明显成效,本市特教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得到了提升。
  (2)针对专用教室,展开深入研究
  特教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很大,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在特教装备标准已经出台的基础上,我部紧密联系课程与教学,开始逐步深入研究特教学校专用室的装备配置和使用情况。2010年7月,启动“辅读学校个训室装备配备和使用”的专题研究工作,在组织专家编写了《辅读学校个训室玩教具配备目录(初稿)》之后,选取4所辅读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对个训室功能布局、玩教具的配备和使用展开论证和研究。2011年年底我部将对各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编制《辅读学校个别化训练室装备配置和使用指导手册》,这将为辅读学校的个别化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随班就读工作:实践全纳理念,做好支持保障
  2010年初,我部参与了“上海市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承担“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专题,通过全面分析上海市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有效运作的模式及机制。本项工作经过前期开展调研、多次研讨、实验点推广等工作,目前已经形成《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基础资源配置(征求意见稿)》,下阶段我部将组织对该项目进行相关论证,编制《普通学校资源教室配备标准》。
  3.学前特殊教育:启动研究工作,制定装备标准
  我部承担的课题属于“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子课题之一。受上海市教委委托,装备部于7月中旬开始启动研究工作,目前正对本市特教“医教结合”现状和学前特教机构装备配置情况展开调研,下阶段将组织专家编制《学前特教机构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标准》,通过优化学前特教设施设备,满足“医教结合”工作需要,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成长和康复训练提供保障支持。
  2011年是《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云计算”等新技术概念的出现与运用,搭建起教育资源公平使用与便捷使用的平台,为解决班级模式下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条件。围绕 “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创设最积极的教育装备及环境”的工作设想,我们的前沿思考是以人为本,创设优质学习环境,其中“普通教室多功能化”是现阶段我们重点研究的项目。
  普通教室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普通教室设备建设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部拟在阶段总结《普通教室课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模式下普通教室设备配置方案及课桌椅布局方案,以期建立一个数字型互动课堂,构建完整的视讯与讨论环境,让师生沟通、互动没有障碍;进一步探索普通教室与实验室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升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普通教室与情景教室的结合,在提供海量信息基础上,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以人为本,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将继续在思考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创新中发展,为上海教育“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25日,备受瞩目的“首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南京隆重拉开帷幕。论坛由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等9个城市的装备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主办。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南京市教育局黄辉副局长,唐山市教育局杨文副局长,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罗一华主任,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龙树基主任,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刘晓平主任,北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项目,由于西部大中城市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条件较差,如何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充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5县3区1市,6 042个行政村,幅1.25万平方公里,人口780万,现有单设小学249所、教学点2 754个、初中46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35所)、高中
期刊
为充分发挥图书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师生阅读素养,提高图书利用率,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启动“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组织我市中小学师生开展以“我与经典”为主题的大型读书征文活动。该活动以贯彻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教育技术装备程度是最直接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标志,各个高中学校对教育装备的配置都十分重视,都在积极配备各种先进的教育装备。这些教育装备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对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投影”等传统教育装备使用比较普遍,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化
期刊
编者按:  教师作为一个学校的核心基础,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国外学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像血液对于生命一样重要,教师塑造孩子的未来,也在塑造国家的未来。可见,教师队伍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本期,我刊(http://www.cmee-online.com)有幸采访到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的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尚庆莲女士,“团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多年来,我们努力推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化学学科教学改革,试图改变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无法和新课程标准同步实施,网络上的化学学科的教学资源是分散和不系统的,同时受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认识等问题的制约,师生在搜集、使用化学信息技术资源时往往费时费力,收效甚微,存在着较多的无效劳动,影响了师生应用化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
期刊
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此会议后,信息技术课如雨后春笋般在各所中学茁壮成长,发展到今天已有10余个年头,作为一门新学科,无成功经验可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本分、责任、义务,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相关法规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南昌教育系统的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扩大,采购金额从2003年的1 600万元,到2010年最高时的6 000余万元。我们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本系统设备招标采购工作的实际,积极实施设备集中招标采购,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加强部门监管力度,推进廉政建设,极大地发挥了部门集中招标采购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已初具规模,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做出很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提升现代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管理效能。    一、数字化校园的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把教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加快发展步伐,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整体跨越和优质均衡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在“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信息化硬件建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