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校外實习基地都是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校外实习基地更能注重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专业,学会实践技能的操作。这当中牵涉到实习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事宜,本文旨在探讨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以期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学专业 校外实习基地 管理 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50-01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生产单位利用团场生产与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在农业生产季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因此,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性质、规模,以及在合作教育中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1.1以团场(生产单位)为主的管理模式。
在合作教育中,以团场接受学生岗位实习为主要内容。团场的主要目的是按其要求培养团场所需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1.2团场(生产单位)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这是我们采取的最为普遍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团场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并派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是团场农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与团场单独管理不同的是,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带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
2.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具体实施中,主要由学校相关专业派出带实习教师,根据实习指导书,明确校外实习的具体任务与目的;通过与生产单位的沟通、协调,落实具体的教学要求、条件与实施方法;团场主要由农业技术人员来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学校指导教师要及时排除影响实习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记、生产单位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并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时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
3.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互作
校外基地是学校、学生和生产单位三方的合作,学校起主导作用,生产单位起关键作用。生产单位与学校和学生的合作有利于引进新鲜血液,招收大学生日后就业。
3.1学校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培训,让他们了解合作团场的具体要求、如何操作以及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和农事操作技能。
3.2学校要有教师实习负责小组,专人负责,广泛地与对口生产单位交流合作,选择较为理想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学校和生产单位双方签订实习合同。合同内容应有安全、保险和突发事件等方面内容。
3.3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生产单位的双重指导,学生实习结束应递交实习工作总结,说明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时如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对学生工作的评价以生产单位为主,学校制定考核表,由生产单位校外指导教师填写。评价内容包括:实习主动性、实习质量、学习能力、出勤等。
4.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学生管理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应当按照生产单位标准管理学生,使学生养成严格有序、遵守规程、劳动安全等职业品格。
4.1 严格纪律。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在团场实习的学生首先应明确实习生的双重角色,实习生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学校要求学生遵守团场相关纪律规定。
4.2全过程考核。
为保证实习质量,必须对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严格考核。为了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工作的真实情况,学校应设计若干较为关键的行为指标制定考核表,学生考核合格将获得学分,用人单位在学校颁发的“实习证书”上简述学生的实习情况,盖上公章,学生以此作为自己工作经历的凭证。
5.建立稳定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以后,必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保持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运行,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
5.1学校和生产单位双方互利双赢的利益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中应切实从双方的利益出发,通过学校和生产单位互利双赢的纽带,将学校和生产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维系学校和生产单位双方长期合作的关系。
5.2学校与生产单位的诚信友谊机制。
友谊与信任、理解与体谅是维系双方长期合作的桥梁。学校领导应深入团场,了解团场的实际需求,听取团场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双方要珍惜教师、学生与团场职工之间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途径延续与加深这种友谊。在合作中出现分歧,尤其是涉及到双方利益的问题时,要及时协调与处理。
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规律,建立新型的、适应农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只有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和生产单位的合作,使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高尚荣,陈霞,高职学生实训期管理初探,滨洲职业学院学报,2006,2,53
[2]李心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59
[3]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0
【关键词】农学专业 校外实习基地 管理 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50-01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生产单位利用团场生产与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在农业生产季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因此,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性质、规模,以及在合作教育中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1.1以团场(生产单位)为主的管理模式。
在合作教育中,以团场接受学生岗位实习为主要内容。团场的主要目的是按其要求培养团场所需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1.2团场(生产单位)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这是我们采取的最为普遍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团场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并派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是团场农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与团场单独管理不同的是,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带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
2.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具体实施中,主要由学校相关专业派出带实习教师,根据实习指导书,明确校外实习的具体任务与目的;通过与生产单位的沟通、协调,落实具体的教学要求、条件与实施方法;团场主要由农业技术人员来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学校指导教师要及时排除影响实习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记、生产单位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并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时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
3.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互作
校外基地是学校、学生和生产单位三方的合作,学校起主导作用,生产单位起关键作用。生产单位与学校和学生的合作有利于引进新鲜血液,招收大学生日后就业。
3.1学校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培训,让他们了解合作团场的具体要求、如何操作以及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和农事操作技能。
3.2学校要有教师实习负责小组,专人负责,广泛地与对口生产单位交流合作,选择较为理想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学校和生产单位双方签订实习合同。合同内容应有安全、保险和突发事件等方面内容。
3.3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生产单位的双重指导,学生实习结束应递交实习工作总结,说明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时如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对学生工作的评价以生产单位为主,学校制定考核表,由生产单位校外指导教师填写。评价内容包括:实习主动性、实习质量、学习能力、出勤等。
4.农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学生管理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应当按照生产单位标准管理学生,使学生养成严格有序、遵守规程、劳动安全等职业品格。
4.1 严格纪律。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在团场实习的学生首先应明确实习生的双重角色,实习生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学校要求学生遵守团场相关纪律规定。
4.2全过程考核。
为保证实习质量,必须对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严格考核。为了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工作的真实情况,学校应设计若干较为关键的行为指标制定考核表,学生考核合格将获得学分,用人单位在学校颁发的“实习证书”上简述学生的实习情况,盖上公章,学生以此作为自己工作经历的凭证。
5.建立稳定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以后,必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保持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运行,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
5.1学校和生产单位双方互利双赢的利益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中应切实从双方的利益出发,通过学校和生产单位互利双赢的纽带,将学校和生产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维系学校和生产单位双方长期合作的关系。
5.2学校与生产单位的诚信友谊机制。
友谊与信任、理解与体谅是维系双方长期合作的桥梁。学校领导应深入团场,了解团场的实际需求,听取团场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双方要珍惜教师、学生与团场职工之间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途径延续与加深这种友谊。在合作中出现分歧,尤其是涉及到双方利益的问题时,要及时协调与处理。
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规律,建立新型的、适应农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只有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和生产单位的合作,使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高尚荣,陈霞,高职学生实训期管理初探,滨洲职业学院学报,2006,2,53
[2]李心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59
[3]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