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与开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不少大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扰,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地阻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和调试,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尽快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教育 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2-02
  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同时随着身心的发育成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学生对自己以及周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由于自我意识尚不健全,他们需要参照其他人来审视自身和对照外部世界。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大学生既要学会如何与社会上的人交往,又要从他们那里获得生活的经验和知识。当今,不少大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扰,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地阻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大学生的交往环境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即怀念昔日的亲情、友情,又渴望新的友谊。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同时随着身心的发育成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以及周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由于自我意识尚不健全,他们需要参照其他人来审视自身和对照外部世界;同时随着发现自我的惊喜,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孤立无援。孤独感的产生也加强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渴求。自我意识的发展所带来的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学生逐步摆脱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但同时对同龄人的依赖有所增长,需要在新的环境中获得同伴的友谊。并且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还从大学扩展到社会生活之中。他们既要学会怎样与社会上的人们交往,又要从他们那里获得生活的经验和知识。 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比较重感情,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与其他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
  1.平等意识强。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和自尊的要求日益增强,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对交往的平等性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既对他人平等相待,又希望他人对自己也一视同仁。所以大学生更多的选择与同辈交往而远离父母,经常回避居高临下的教训,渴望平等交往。而那些傲慢无礼、不尊敬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嫉妒、报复心强的人常常不受欢迎。
  2.感情色彩浓。大学生普遍希望通过交往获得友谊。对友谊的珍惜与渴求,以及青年人情感丰富的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十分注重感情的交流,讲求情投意合和心灵深处的共鸣。但是大学生情感不很稳定,有点变化无常,表现为时而欢欣鼓舞,时而焦虑悲观,也经常容易用感情代替理智。
  3.富于理想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比较重思想,纯洁真诚。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师长,都希望不掺任何杂质,以理想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与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挫折感较强,致使大学生中出现渴求交往和自我封闭的双重性。
  二、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最主要的是焦虑、抑郁、强迫等现象。主要表现为: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三、大学生如何自我察觉心理异常
  出现问题时,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自己是否出现心理异常:学习或工作效率无原因地急剧下降: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突然改变:如睡眠障碍,常常深夜做一些完全可以在白天做的事情,半夜醒后辗转难眠,白天则无精打采等。饮食习惯发生突变:不该吃饭的时间自己弄东西吃,而有时几顿饭都不吃,时而暴饮暴食,或不加选择地乱吃。个性发生明显变化:性格上原有的缺点更加突出,如孤僻、多疑、胆小害羞、性情暴躁或多愁善感等;一些原本良好的性格特點也有所改变,如本来活泼的人变得沉默、有礼貌的人变得粗野等。出现不合逻辑的错误言行:短时间内常说错话,或做出毫无道理、毫无益处的事。如果一个人多次出现类似的言行,就应及时开展心理疏通。
  四、大学生如何消除心理问题
  1.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许多大学生入学后,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缺乏新的诉求目标所致。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想轻松轻松,不进行目标规划,从而造成理想缺损,结果在大学里浑浑噩噩,产生迷茫感与失落感,最终导致心理问题和疾病。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并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所以大学生进入大学适应新的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   2.建立规律的校园生活。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有规律的生活体系,如为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生物钟的作息时间表,按照时间表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对于因学习紧张、生活贫困、就业困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应勇敢面对,加强自己的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修养。同时要保持心态的平衡,遇到问题,应以乐观、坚强、自信的态度对待。
  3.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一旦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面对新事物,心理环境往往会逐步开朗,有利于减轻和消除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因此,大学生应学会自我宣泄。对一些经常产生的不满、愤怒与痛苦应积极加以宣泄释放,如进行快跑、拳击等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找知己加以倾诉等等,以减轻心理压力,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波动的情绪,以乐观、坚强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境,使自身的心态保持平衡。
  4.上网有度。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上网应有度,对自己上网的目的、时间应有个适当的计划,克服心理障碍和自闭倾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学习与交流。
  5.正确对待情感问题。情感的困惑与恋爱的危机,是诱发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对于成熟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生理与心理现象,大学生一方面应鼓足勇气,向家长、老师以及专业人员请教,另一方面应积极参加学校设立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健康课程,自己还可找几本相关的科普书籍学习研究,以及时消除因对一些生理与心理现象的困惑而导致的心理压力。面对失恋的,应学会理智的应对,积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及时地树立自信心,重新规划未来的生活。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对策
  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必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学生尽快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地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学期举办三到五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如适应、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情绪调节、应对焦虑、择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对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2.传授心理调试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可开展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如讲座、现场咨询等,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试技能;还可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互助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演讲、辩论、漫画、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兴趣,使学生学会自我或互相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达到自助与助人目的。
  3.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加强对心理障碍的疏导和咨询,解决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在心理咨询中,一要帮助心理学比较健康、无明显心理冲突、能基本适应环境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以获得更完善的发展;二要帮助心理比较健康、但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各种烦恼和心理矛盾的学生解除困扰,减轻压力,改善和提高适应能力;三要帮助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健康。
  4.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遵循“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原则,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咨询释疑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密切结合的体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學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传授心理调试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试,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
  (4)解析异常心理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5)加强对心理障碍的疏导和咨询,解决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6)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
  5.心理测验及辅导。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为学生提供心理测验及相应的辅导,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工作;同时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全程追踪辅导。为了让学生更了解自己,可为学生安排了各种心理测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咨询中心现有的量表进行测验,咨询教师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根据结果进行辅导。
  总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咨询释疑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密切结合的体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邹洪富, 彭志路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3(6)
  [2]彭丽华.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6(1)
  [3]张东红. 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思考[J].文教资料2005(2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课程为例,介绍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并分析了相应行为模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肯定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行动导向 生物分离 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81-01  一、引言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喜爱,葡萄酒消费量逐年增加,同时,葡萄酒生产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密闭微波磁力搅拌温度控制体系( closed magnetic-stirrer and controlled-temperature cool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CMCC-MI)研究微波对浸皮阶段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儿茶酚氧化酶结构特性的影响;在红葡萄酒的陈酿阶段研究微波催陈技术对红葡萄酒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微波处理的白藜芦醇和没食子酸体系,采用电子顺磁
凤丹牡丹花主要产于安徽铜陵,以药用、油用为主要用途,于2013年被国家卫计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由于油用牡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副产物凤丹花瓣产量剧增,对凤丹花瓣进行加工利用变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凤丹花为原材料,以两种乳酸菌进行混合发酵,制备出一种集凤丹花和乳酸菌功能为一体,且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凤丹花乳酸菌饮品。增加了凤丹花的附加价值,为开发凤丹花新型产品提供了思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酶解凤丹花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不同菌种发酵凤丹花效果的比较和对酚类物质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
【摘要】什么是理想课堂,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在新课程要求下,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做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是导入能够“先声夺人”,设计能够善于变化,教师能够善于引导的课堂。  【关键词】理想课堂 巧妙导入 善于变化 善于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79-01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期刊
【摘要】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 21 世纪,教师的专业发展 ,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 都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践也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变革实践中的热门话题。那么,教师如何成长,成长的途径又是怎样的?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及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谈谈基于新课程的教师专业成长与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读书 反思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97-01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管理中,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已不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形势的高校学生管理,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各项因素,掌握预防和制止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冲突的技巧成为了高校公寓辅导员一项重要日常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 人际关系 沟通交流 小团体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5-01  引言  大学生寝室是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 心理素养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99-01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
期刊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文章探讨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政策法规指导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9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