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在物联网专业课程中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既是呼应国家的教育导向,又是针对物联网课程开辟出的另一适用的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成为主要的职业教育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我国于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也将现代学徒制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它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现代学徒制中的受教者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即跟随教师学习也跟随师父学习;学习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学习的场所即有工作地又有学校。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
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教学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最为紧密的一种形式,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直接力量。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职业、满足岗位需求、适应行业要求。就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方面:理性知识、感性经验、职业素质。
1.理性知识
即是基础知识。它包括工具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工具类基础知识不需要掌握的过多,够用即可,还会因专业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我们认为普通的高职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胜任,而且也是最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深入浅出的把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输入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脑海里有一个基本的轮廓和概念,对于日后操作实施起到了知识方面的指引和铺垫。学校在这一阶段处于主体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感性经验
即学生从实训实践课程或是从顶岗实习中获得的工作经验性知识总结。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有利支持与先决条件,感性经验积累的丰富,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就不会有“断档”的感觉。但是,这一阶段想要在学校教学中达到,难度很大,原因如下。1)“人”的因素。教师毕竟不是工程师,纵使具有相关领域丰富的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多,实际应战少。缺乏在一线工作的实际经历经验,而往往理论在实践中的执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偏差,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难以达到目标的。而且,教师常年处于教学岗位,与具体行业、工作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第一时间捕捉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新动态、不能熟悉行业的新规则。2)“物”的因素。在一些具体工作中,需要相应的工具和环境。尤其是在物联网开发工作中,需要林林总总的硬件相配合;在工程施工中,需要相关的机器设备;在管理服务岗位,需要熟练配合操纵各种传感器的工作…而这些工具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提供的,这种环境是学校所无法负担的。
3.职业素质
一般来说,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及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把这一过程使学生在校时就伴随着学习而形成,无疑会在就业的时候增加学生胜出的把握;职业素质一旦形成便相对稳定,拿程序员为例,一个程序员他的职业素质一旦形成,如何思考、编程、与同组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都会变成一种习惯,不容易改变。
三、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高职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为高职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1.现代学徒制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主动性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强,关注的兴趣点又难以持久。在高职教学中就不能使用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教学方式,现代学徒制将学生从课堂中引入工厂、从学习地进入工作地,让学生在一个从心理上不抵触的地方开始学习,以亲身动手的方式取代简单的说教,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2.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迎合了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长期以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无用武之地,被企业所抛弃;企业需求的人才,又没有学校为之培养或无法培养。形成了表象上的人才过剩与实际上的“用人荒”。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承,而企业更在意的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将高职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了能力培养上,形成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四、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模式设立
课题组同沈阳某一物联网科技公司进行了沟通,在和企业的共同协商后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模式,即“4+X+4”模式:
1.教学内容
我们以《物联网应用技术基础》为试验对象,将整个的教学内容分成为4个章节: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服务技术。教学过程中,1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为1个月。
2.教学形式“4+X+4”模式
1)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4”。首先要进行4学时的基本知识介绍,采取的形式为教师课堂讲授,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就可以。2)教学模式中的“X”。在学生中做一调查,对于物联网感兴趣的或是以后希望从事此方向工作的学生,可以进入到下一环节“X”中;对于物联网不感兴趣的或是以后不希望从事此方向工作的学生,可以跳过此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学生带到企业,在企业中给学生找“师傅”。例如,在物联网感知技术这一章,我们将学生带入企业分成了几组,并分别为每组找了企业的相关方向的工程师作为他们的“师傅”,由“师傅”带领进入工作角色——演示工作过程、灌输工作习惯、讲解工作内涵、分析操作步骤、总结工作经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以职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过程之所以叫做“X”,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未知的——不同“师傅”教授的内容可能有差别;同一“师傅”带领的,又可能会由于个人的理解能力及侧重点不同,在经验收获上还有差别,所以说此阶段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是未知的。3)教学模式中最后一个“4”。学生回到课堂,进行这一阶段的总结分析课,4学时。这一过程与其说是课程,不如说是研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出自己在这三周工作中学到的内容以及对自己促动最深的内容(或事情)。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大家相互激荡,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工作经验、职业想法同大家分享,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3.考核形式
考核采取的形式为:学校+企业。学校出知识内容的考察,企业出实践成绩的分数,两部分共同组成该门课该生的总成绩。
五、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经验和实现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空白,但是只要我们遵循基本规律,因地制宜,现代学徒制一定能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年立项课题(课题号:LZY15047)结项论文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成为主要的职业教育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我国于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也将现代学徒制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它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现代学徒制中的受教者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即跟随教师学习也跟随师父学习;学习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学习的场所即有工作地又有学校。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
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教学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最为紧密的一种形式,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直接力量。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职业、满足岗位需求、适应行业要求。就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方面:理性知识、感性经验、职业素质。
1.理性知识
即是基础知识。它包括工具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工具类基础知识不需要掌握的过多,够用即可,还会因专业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我们认为普通的高职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胜任,而且也是最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深入浅出的把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输入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脑海里有一个基本的轮廓和概念,对于日后操作实施起到了知识方面的指引和铺垫。学校在这一阶段处于主体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感性经验
即学生从实训实践课程或是从顶岗实习中获得的工作经验性知识总结。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有利支持与先决条件,感性经验积累的丰富,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就不会有“断档”的感觉。但是,这一阶段想要在学校教学中达到,难度很大,原因如下。1)“人”的因素。教师毕竟不是工程师,纵使具有相关领域丰富的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多,实际应战少。缺乏在一线工作的实际经历经验,而往往理论在实践中的执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偏差,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难以达到目标的。而且,教师常年处于教学岗位,与具体行业、工作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第一时间捕捉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新动态、不能熟悉行业的新规则。2)“物”的因素。在一些具体工作中,需要相应的工具和环境。尤其是在物联网开发工作中,需要林林总总的硬件相配合;在工程施工中,需要相关的机器设备;在管理服务岗位,需要熟练配合操纵各种传感器的工作…而这些工具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提供的,这种环境是学校所无法负担的。
3.职业素质
一般来说,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及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把这一过程使学生在校时就伴随着学习而形成,无疑会在就业的时候增加学生胜出的把握;职业素质一旦形成便相对稳定,拿程序员为例,一个程序员他的职业素质一旦形成,如何思考、编程、与同组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都会变成一种习惯,不容易改变。
三、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高职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为高职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1.现代学徒制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主动性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强,关注的兴趣点又难以持久。在高职教学中就不能使用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教学方式,现代学徒制将学生从课堂中引入工厂、从学习地进入工作地,让学生在一个从心理上不抵触的地方开始学习,以亲身动手的方式取代简单的说教,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2.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迎合了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长期以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无用武之地,被企业所抛弃;企业需求的人才,又没有学校为之培养或无法培养。形成了表象上的人才过剩与实际上的“用人荒”。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承,而企业更在意的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将高职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了能力培养上,形成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四、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模式设立
课题组同沈阳某一物联网科技公司进行了沟通,在和企业的共同协商后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模式,即“4+X+4”模式:
1.教学内容
我们以《物联网应用技术基础》为试验对象,将整个的教学内容分成为4个章节: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服务技术。教学过程中,1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为1个月。
2.教学形式“4+X+4”模式
1)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4”。首先要进行4学时的基本知识介绍,采取的形式为教师课堂讲授,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就可以。2)教学模式中的“X”。在学生中做一调查,对于物联网感兴趣的或是以后希望从事此方向工作的学生,可以进入到下一环节“X”中;对于物联网不感兴趣的或是以后不希望从事此方向工作的学生,可以跳过此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学生带到企业,在企业中给学生找“师傅”。例如,在物联网感知技术这一章,我们将学生带入企业分成了几组,并分别为每组找了企业的相关方向的工程师作为他们的“师傅”,由“师傅”带领进入工作角色——演示工作过程、灌输工作习惯、讲解工作内涵、分析操作步骤、总结工作经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以职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过程之所以叫做“X”,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未知的——不同“师傅”教授的内容可能有差别;同一“师傅”带领的,又可能会由于个人的理解能力及侧重点不同,在经验收获上还有差别,所以说此阶段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是未知的。3)教学模式中最后一个“4”。学生回到课堂,进行这一阶段的总结分析课,4学时。这一过程与其说是课程,不如说是研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出自己在这三周工作中学到的内容以及对自己促动最深的内容(或事情)。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大家相互激荡,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工作经验、职业想法同大家分享,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3.考核形式
考核采取的形式为:学校+企业。学校出知识内容的考察,企业出实践成绩的分数,两部分共同组成该门课该生的总成绩。
五、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经验和实现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空白,但是只要我们遵循基本规律,因地制宜,现代学徒制一定能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年立项课题(课题号:LZY15047)结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