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头骨传奇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秘论者赋予它们怪异的超自然力量,地质学家惊叹它们如此之大,考古学家疑惑是谁制造了它们,而共同的一点就是:没有人否认它们拥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恐怖美感。那么,它们到底来自哪里?是什么时间的作品?谁制作了它们?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2008年5月,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又名《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在美国首映。这部充满异想天开情节的大片再次激发了人们对水晶头骨的兴趣。该片讲述:据说外星人将12个水晶头骨遗落在了地球,而地球上还存在着第13个水晶头骨,所有这些头骨都被隐藏在墨西哥原始部落鸥尔梅卡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里。这些头骨中包含着至关重要的信息,必须在玛雅太阳历的2012年2月12日之前被找到,因为当这一天到来时,地球将被打出自转轴线,“世界末日”将降临。如果能在此之前找到全部13个水晶头骨,破译其中隐藏的指令,并按照这些指令适当排列这13个水晶头骨,那么这些头骨所产生的超自然力量就能拯救整个地球。该片主人公印第安纳·琼斯博士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水晶头骨……
  就像《夺宝奇兵》系列片中的其他故事一样,这依然是一个寻宝的故事。在现实中,人们早已从关于水晶头骨的各种离奇说法诸如拥有所谓“超自然能力”中走了出来,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水晶头骨是什么时间的作品,是谁制作了它们,水晶头骨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水晶专家可谓绞尽脑汁。那么,他们的努力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呢?
  
  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
  所谓“水晶头骨”其实就是人头骨的一种复制品,据说是由16世纪以前的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制作的,而且是由整块天然水晶打磨而成。我们知道,石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它们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岩石中,并且能够形成重达数吨的巨大晶体。纯粹的石英无色透明,但如果其中混入微量的铁、铝、锰或钛原子,水晶体就会呈现斑斓的色彩,于是就有了紫水晶、红水晶、黄水晶、褐水晶和黑水晶等,还有缟玛瑙、玛瑙这样有色带的水晶。血石是指带有红点的绿水晶;假如单独的一条色带贯穿水晶,这块水晶就可能被称为“猫眼”、“虎眼”或金红石。如此看来,水晶头骨可以打磨自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水晶。
  在已发现的水晶头骨中,有些或许很古老,由单块水晶制作,晶莹剔透,但更多的则最终被确定为赝品,它们产自当代,有的是由几块水晶拼接而成的,有的根本就不是水晶,而是玻璃或树酯的。那么,如何鉴定一个水晶头骨的制造年代呢?
  所有的水晶都很古老,但科学家却没有办法检测一个水晶头骨是何时由一块水晶被打磨或者凿刻出来的。有时科学家在一些未知其历史的水晶头骨上寻找到由制作工具留下的微小痕迹,但仍然无法确定水晶头骨的年代及来源,也不能排除当代工匠使用古代方法来制造水晶头骨赝品的可能性。
  在已发现的水晶头骨中,有一个大名鼎鼎且极具争议性,它就是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个水晶头骨。
  这个水晶头骨晶莹剔透,和真正的人头骨一般大小,约高20厘米,曾被装在一个展箱中向公众展出了多年,展箱上标注着:“可能由阿兹特克人制造,最早年代是在殖民时期。”有传言说,因为这个头骨的催眠作用太强,所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要求:当他们在它周围工作时,必须用黑布覆盖它。大英博物馆是从纽约一家珠宝公司——蒂芙妮公司那里购买到这个水晶头骨的,在此之前它属于谁则不太清楚,有人说它是一个在墨西哥发了大财的神秘士兵的收藏品。
  
  “米切尔·赫吉斯头骨”
  另一个可以与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相提并论的水晶头骨是“米切尔·赫吉斯头骨”,但它的来历更不明朗。
  “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的发现者据说是米切尔·赫吉斯,此人自称是20世纪早期的一名英国冒险家。他游历过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的大部分地区,曾为不同机构从事探险工作,还当过有名的英国八卦报纸《每日邮报》的记者。赫吉斯自称,他是在洪都拉斯探险时,在玛雅古城鲁巴吞的一座古庙里偶然发现这个水晶头骨的。奇怪的是,赫吉斯似乎很不愿意透露有关的细节。他曾写道:“我是怎么得到它的?我有理由不说。”
  不过,了解赫吉斯的人都说,赫吉斯是一个爱讲大话的人,太爱编故事。当然,他“发现”的那个水晶头骨的的确确是真的,不是赝品,但他究竟是怎样得到它的却是一个问题。现在确知的是,赫吉斯是在1944年的索斯比拍卖会上,从艺术品经纪人伯尼那里买到这个水晶头骨的。大英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拍卖会上投标这个水晶头骨时,曾做了这样的记录:“在索斯比拍卖会上投标,标号54,起拍价340镑。由伯尼带来,最终由伯尼先生卖给米切尔·赫吉斯先生,价格是400镑。”
  一些研究者相信,在洪都拉斯发现水晶头骨不过是赫吉斯的又一个大话而已。参加过那次洪都拉斯探险的多名成员都指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赫吉斯发现水晶头骨的事(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不轰动才怪)。但赫吉斯的养女安娜却极力支持赫吉斯的说法,她在赫吉斯死后继承了这个头骨。安娜说,赫吉斯只是把头骨交给伯尼作为贷款抵押,在发现伯尼试图出卖这个头骨时,他就将它从拍卖会上买了回来。她还声称,当年她随养父一起参加了那次洪都拉斯探险,而且正是她本人在17岁生日那天发现了这个头骨。她说她是在一个坍塌的古代祭坛旁边发现这个无颚头骨的。她还于3个月后在同一地点找到了一只正好与头骨匹配的水晶下颚(值得怀疑的是,虽然那次探险之旅拍摄了很多照片,却没有一张上面有她的影子)。
  赫吉斯“发现”的这个头骨简直堪称“世界上最怪异的宝石”。它重约5.19千克,高约16厘米,由一整块水晶凿刻而成。那只单独的下颚看来可以用线连接到头骨上,并且可以动,使头骨看上去似乎能开口说话。赫吉斯称它为“判决头”。他说,“判决头”用于神谕,随着声音从一根隐蔽的扩音管中传出,头骨的下颚被遥控运动,神说谁死谁就得死。他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古代的巫师就经常用类似的方法来迷惑信徒。
  赫吉斯关于这个水晶头骨的一些说法实在太惊人。他曾写道:“‘判决头’由纯水晶制造。科学家说,它需要当时一代又一代人工作150年才能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人们必须不厌其烦地用沙子打磨一块巨大的水晶,直到一个完美的头骨最终出现。这个头骨至少已有3600年的历史。根据传说,它只有在玛雅最高巫师主持玄奥仪式时才使用。据说,只要最高巫师借助这个头骨发出死亡令,死亡必定会接踵而至。换句话说,这个头骨象征着一切邪恶。”
  上述语句引自赫吉斯的《我与危险为盟》一书。不过,没有人知道赫吉斯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据说”的信息的。
  “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目前掌握在安娜的鳏夫手中,她的10个侄儿女也声称是这个头骨的主人。2007年,安娜去世,享年100岁。她在世时看管这个水晶头骨达60年之久,在此期间她曾在全球很多地方对这个头骨进行收费展出。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她和其养父的大力宣传,加之古玛雅流传下来的一些迷信因素,才使很多人包括一些玛雅人的后代对水晶头骨的“魔法”深信不疑并极度崇拜。有人声称水晶头骨的的眼睛会发出蓝光,甚至还能让电脑硬盘驱动器崩溃。
  
  史密森学院收到的“赠品”
  16年前,一个很重的包裹被寄给并不存在的“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院中美洲博物馆馆长”,结果被送到了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在包裹里有一个头骨样的东西,并附有一封未签名的信。信中说:“这个阿兹特克水晶头骨,据说属于普弗里奥·迪亚斯(1876~1880年和1884~1911年的墨西哥总统)收藏品的一部分,于1960年购于墨西哥……我将它无偿捐赠给史密森学院。”当时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西班牙语分馆馆长理查德·阿赫伯恩立即召来该馆的墨西哥考古学专家简·麦克拉伦·瓦尔希女士,问她是否了解这个比真正的人头大许多、样子令人害怕的乳白色东西。
  
  瓦尔希对阿赫伯恩说,她知道大英博物馆里有一个和真人头骨大小相仿的水晶头骨,也见过一个曾经在史密森学院内作为赝品展出的较小的水晶头骨。在讨论了寄来的这个不同寻常的水晶头骨的意义和重要性之后,阿赫伯恩问瓦尔希是否有意将它收为国家收藏品。瓦尔希毫不犹豫地说:“可以。”她当时是这么想的:要是这个水晶头骨的制作年代真的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92年10月12日)以前,如此罕见的文物绝对有资格成为国家收藏品的一部分。
  在这个包裹到达之后的好几年里,为了调查这个水晶头骨,瓦尔希寻访了世界各地博物馆里的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藏品,研究它们的历史。为此,她还和一大群国际科学家以及跟水晶头骨打过交道的博物馆馆长们进行了合作研究。
  
  水晶头骨与勃班
  在瓦尔希对水晶头骨起源的研究中,她经常会碰到“勃班”这个名字。勃班是何许人呢?他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名声可疑的文物商人,似乎跟好几个重要的水晶头骨都有关联。
  勃班十几岁时就到了墨西哥,并把自己的青春花费在考古探险和收集奇异鸟类上面。勃班逐渐爱上墨西哥文化并精通了西班牙语和阿兹特克语,随后开始出售文物和自然史样本。
  19世纪70年代,勃班回到法国,在巴黎开了一间古玩店。他把自己的墨西哥考古收藏品中的大部分卖给了法国探险家兼民族志学者阿方斯·皮纳尔。1878年,皮纳尔将自己的部分收藏品(包括3个水晶头骨)捐赠给了法国种族博物馆的前身——特罗卡德罗博物馆。其中一个水晶头骨后来被命名为“巴黎头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一件制作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前的艺术品,是阿兹特克人信奉的神灵的象征物。这个水晶头骨比任何早期的水晶头骨都大好几倍,约高11厘米,目前保存在法国凯布朗利原始艺术博物馆。
  还有一个水晶头骨最初亮相于1881年,地点也是勃班位于巴黎的古玩店。这个头骨约高15厘米,勃班在其文物目录里并未提供它的发现地点。勃班称它是石刻艺术的“杰作”,还说它“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1885年,勃班重回墨西哥城,随身带去了这个水晶头骨。在他的店里,他将这个水晶头骨跟其他一系列真正的人头骨放在一起展出,展览名为“科学博览”。据当地人说,当时勃班和利奥波尔多·巴特雷斯(当地的文物保护官员)联手,想把这个水晶头骨作为阿兹特克文物卖给墨西哥国家博物馆,但该博物馆馆长怀疑这个头骨是玻璃赝品,拒绝购买。随后,巴特雷斯谴责勃班是骗子,还指控他走私文物。
  1886年7月,勃班把他的文物生意搬到了美国纽约市,并在那里举行了一次涉及数千件文物的拍卖会,其中包括殖民时期的墨西哥官方文件及一大批馆藏图书。当时,蒂芙妮公司以95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那个水晶头骨。10年后,蒂芙妮又以原价将它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这就是前面说到的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那个水晶头骨的真实来历。
  被赫吉斯“发现”的“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看起来似乎与勃班无关。它大约出现于1934年之前某个时候,当时伦敦艺术品经纪人西德尼·伯尼购买到一个水晶头骨,没有信息能说明伯尼购自哪里。不过,这个水晶头骨在大小和形状上跟蒂芙妮公司卖给大英博物馆的那个水晶头骨十分相似,除了在眼睛和牙齿的细节打磨方面更加精细外,简直可以说就是大英博物馆的那个头骨的复制品。1943年,这个水晶头骨被伯尼卖给了赫吉斯。这就是前文提到的“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的真实来历。
  
  一个又一个骗局
  事实上,水晶头骨一直在接受严肃科学的审视。
  水晶头骨通常都被声称与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文化有关,但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博物馆中的水晶头骨藏品是来自有记载的(或者说正规的)考古发掘。此外,虽然几乎所有的水晶头骨都不时地被归属于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中美洲历史上的重要民族之一,曾居住在墨西哥北部)、米斯特克人(墨西哥的一支印第安人)或玛雅人,但它们却没能反映上述任何人群的艺术或风格特征。阿兹特克人和托尔特克人的“死亡头骨”版本,几乎全部是用玄武岩凿刻的,有时上面覆盖灰泥,很可能还要进行一番描绘。这种头骨常常被作为神的象征粘到墙上或祭坛上,或者制作成浮雕,也被用作装饰品。它们的制作工艺相对粗糙,但比水晶头骨显得更自然,尤其是对牙齿的刻画更是如此。米斯特克人常常用黄金制作头骨,更准确地说是制作拥有完整眼睛、鼻子和耳朵的面具,而非完整的头骨。玛雅人虽然也凿刻头骨,但一般只限于石灰石浮雕,并且只刻出大致轮廓,代表其历法中的日子。
  自19世纪下半叶,各博物馆开始收集水晶头骨,当时在墨西哥尚未开展任何科学的考古发掘,考古学家对16世纪之前文物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不过,在这一时期,假造16世纪之前文物的“产业”却非常兴旺。史密森学院的考古学家W·H·霍尔姆斯于1884年访问墨西哥城时,他看到城中到处充斥着“文物店”,它们出售的“古瓷器”、“古雕像”等无一例外全是赝品。两年后,霍尔姆斯为著名的《科学》杂志撰写了《墨西哥的假文物交易》一文,他在文中揭露博物馆藏品中的所谓“16世纪之前中美洲文物”大多为赝品。
  即使这样,19世纪的法国人和其他欧洲人仍然热衷于购买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雕刻品。这是为什么呢?部分原因是他们对阿兹特克活人祭祀的恐怖做法十分好奇。然而,阿兹特克人杀活人祭祀的传统虽然可怕,但他们并非把水晶头骨吊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是把被杀者的头骨放在架子上,并且从两边的水平方向而非垂直方向刺穿头骨,这也跟水晶头骨从顶至底的中心钻孔完全不同。
  瓦尔希经过长期调研后相信,所有较小的水晶头骨赝品都是在墨西哥制造和销售的,时间是在1856年~1880年之间,而且这24年中的水晶头骨都出自同一个工匠或同一间作坊。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专家对大英博物馆的那个水晶头骨检验的结果就显示,它很可能是利用一种旋转工具制造出来的,而阿兹特克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工具,因此它应该是被19世纪的欧洲人制作出来的。这个头骨目前呆在卢浮宫的地下室里,科学家已经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检验,包括先进的元素分析及光谱分析等。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水晶头骨的材质和制作年代就将揭晓。
  至于出现于1878年的“巴黎头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将它和墨西哥联系起来,除非通过勃班;而1934年才出现的“米切尔·赫吉斯头骨”,可以断定是大英博物馆水晶头骨的复制品,其复制风格和技术只有高明的造假者才想得出来。
  再来看史密森学院的那个水晶头骨。瓦尔希认为它代表着另一个骗局。与19世纪的水晶头骨相比,这个头骨实在是太大了——重14千克,高25厘米,比其他任何水晶头骨都大。按照其匿名捐赠者的说法,它于1960年被购于墨西哥,其大小或许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夸张。瓦尔希则相信,它很可能是在出售之前不久造于墨西哥。这个头骨如今是史密森学院博物馆国家藏品的一部分,编号为409954,眼下正锁在瓦尔希办公室的一个柜子里。
  瓦尔希说她已经被多次请求检验一大堆“水晶头骨”,收藏家们从墨西哥、危地马拉和巴西等地带回了大量这类头骨。不过,其中一些最终被证明是玻璃做的,还有一些则是树酯品。
  
  
  水晶头骨的“终极真相”
  2005年,据媒体报道,英国卡迪夫威尔士大学的伊安·弗雷斯通教授用高科技方法重新检验了大英博物馆的那个水晶头骨。他用牙医树酯为这个头骨做了一个印模,然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放大许多倍之后,他在印模上发现了笔直的、彼此间隔十分精确的表面痕迹,这应该是现代的打磨轮才可能留下的痕迹。他还注意到,制作这个头骨的水晶来自南美洲的巴西而不是中美洲的墨西哥,因此它应该不是出自于生活在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再者,这个水晶头骨棱角明显,不符合阿兹特克雕像的柔和风格。
  
  当然,也有人反驳说,这个水晶头骨在接受检验前曾被做过一次清理,这些痕迹很可能是清理时留下的,而非原来就有的。对此,弗雷斯通教授说:“你只要想一想都灵裹尸布,你就会明白,即使证据再多,你也难以让某些迷信的人信服。”不过,由于这个水晶头骨的来源不明,大英博物馆如今已不再展出它。
  从2008年5月20日开始,“巴黎头骨”在法国展出,并被明确指出是一件伪造品。2007年,法国凯布朗利原始艺术博物馆委托法国博物馆修复和研究中心对“巴黎头骨”进行鉴定。专家利用粒子加速器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后,在上面发现了由现代珠宝切割工具等留下的切割痕迹。专家说,“无法确定它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艺术品,因为它的上面存在明显的和只有现代工具才能创造出来的光泽度。”
  此前不久,大英博物馆的专家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再次对该博物馆收藏的那个水晶头骨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它是一件伪造品,是利用一种被称做“旋转轮”的珠宝加工工具制造的,制造时间在1867年至1886年之间,是在德国南方某地制造出来的,使用的材料是巴西水晶。美国考古学协会最新一期《考古学》杂志也宣布,美国科学家在对一些水晶头骨进行研究后指出,它们不大可能是古代中美洲的产物。
  看来,迄今为止找到的水晶头骨没有一件可以证实其真实性。那么,为什么一代又一代博物馆馆长们和私人收藏家们对水晶头骨趋之若鹜?为什么一些博物馆明知水晶头骨缺乏考古发掘依据却还要展出它们?个中原因恐怕正如《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影片一样,这些博物馆也想用模样恐怖的水晶头骨来吸引参观者。
  不管怎样,水晶头骨之假是确定无疑的。只要了解了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工匠们基本上使用石头、骨骼、木头或者铜质工具和磨砂来凿刻、打磨石头这个事实,那么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水晶头骨的完美就很难让人相信了。
  当然,水晶头骨的“终极真相”恐怕已经被勃班带进了坟墓。这个曾经交易过成千上万件16世纪以前的中美洲“文物”、其中包括至少5个水晶头骨的“贸易大师”,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使得相当多的人因为水晶头骨的存在而惶恐不安。被勃班信誓旦旦地销售给各博物馆和收藏家们的迄今为止最“有趣”的赝品或许还有许多尚未被识破。这听起来恐怕又适合再拍一部好莱坞大片了。
  
  相关链接
  “13怪论”
  在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这显然是一种迷信,同时也算是一种“民俗”吧。实际上,玄学论者(或者说伪科学论者、迷信者)一直在拿“13”这个数字大做文章。他们以钟表为例说,12个小时点围绕着1个指针中心,这“12 1”是多么的绝妙。于是,他们又推而广之地说,亚瑟王和12个骑士开圆桌会也是“12 1”;12个“创造之神”(外星人)最终创生了一个总的“生命王国”仍然是“12 1”。因此,“13就把我们在这个生命王国中的生物遗传试验带到了一个闭合点,从而让我们在线性时间里得以了解情绪”,而“2012年2月12日正是在所有(末世)预言中预告的认知进化时间,到那个时候,人类终将苏醒,灵魂将回到起源点”。
  无比玄怪的“13怪论”还声称,“地球上有12个主要的能量点,也称‘能量金字塔’或‘能量之门’,造物主将它们有策略地放置,而在意识到达‘零点’之时它们将同时激发;一些人已经看见12只飞碟(UFO)埋在起点,它们最终将全部起飞。”
  说到“13个水晶头骨最终将集合在一起”,奇谈怪论也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声称“届时人类的认识将记得自己是灵魂的使者,并且在时间的熔炉中冶炼”。下面,就是一些最具代表性的“13头骨”怪论。
  
  ●13个水晶头骨是由高度文明的“空心地球”社会留下的,这13个“大师头骨”中包含着关于地球历史和人类的一切信息,包括人与造物主的关系以及人类的未来。
  ●几千年前,古玛雅长者留下了13个水晶头骨,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发现它们。这13个头骨是知识和智慧的容器,其中包含着地球历史和人类进化史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包含着人类在地球上的使命和未来命运的信息。按照玛雅传说(注: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玛雅传说),有朝一日,当地球面临巨大危机时,这13个头骨将被发现并汇合,人类将读懂它们传递的信息,由此拯救地球。
  ●13个水晶头骨散落在全球各地,有一天它们终将被带到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矩阵,从而使得人类的意识进化并返回自己当初的自然“光状态”。其中一些头骨掌握在当地人——很可能是玛雅巫师手中,其他一些则掌握在尚未意识到水晶头骨重要性的人手中。
  ●12个人以及他们所掌握的12个水晶头骨,将在适当时机被导引至一个特定地点,很可能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尽管这个时机让人感到已越来越近,但还无人知道它将在何时出现在何地。眼下这13个头骨的地点很可能都不为人知,但外星人可能知道。它们有可能被埋在地下。不过,当时间重置时它们自然会冒出来,构成网状矩阵,让人类的认知(意识)上升(或返回)至自然的“光状态”。
  
  实际上,仅从字面上看,就能看出上述种种“13怪论”的荒诞无稽。而主流科学界一致指出,“13怪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完全不值一驳的伪科学谬论。
  2008年5月,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又名《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在美国首映。这部充满异想天开情节的大片再次激发了人们对水晶头骨的兴趣。该片讲述:据说外星人将12个水晶头骨遗落在了地球,而地球上还存在着第13个水晶头骨,所有这些头骨都被隐藏在墨西哥原始部落鸥尔梅卡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里。这些头骨中包含着至关重要的信息,必须在玛雅太阳历的2012年2月12日之前被找到,因为当这一天到来时,地球将被打出自转轴线,“世界末日”将降临。如果能在此之前找到全部13个水晶头骨,破译其中隐藏的指令,并按照这些指令适当排列这13个水晶头骨,那么这些头骨所产生的超自然力量就能拯救整个地球。该片主人公印第安纳·琼斯博士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水晶头骨……
  就像《夺宝奇兵》系列片中的其他故事一样,这依然是一个寻宝的故事。在现实中,人们早已从关于水晶头骨的各种离奇说法诸如拥有所谓“超自然能力”中走了出来,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水晶头骨是什么时间的作品,是谁制作了它们,水晶头骨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水晶专家可谓绞尽脑汁。那么,他们的努力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呢?
  
  
  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
  所谓“水晶头骨”其实就是人头骨的一种复制品,据说是由16世纪以前的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制作的,而且是由整块天然水晶打磨而成。我们知道,石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它们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岩石中,并且能够形成重达数吨的巨大晶体。纯粹的石英无色透明,但如果其中混入微量的铁、铝、锰或钛原子,水晶体就会呈现斑斓的色彩,于是就有了紫水晶、红水晶、黄水晶、褐水晶和黑水晶等,还有缟玛瑙、玛瑙这样有色带的水晶。血石是指带有红点的绿水晶;假如单独的一条色带贯穿水晶,这块水晶就可能被称为“猫眼”、“虎眼”或金红石。如此看来,水晶头骨可以打磨自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水晶。
  在已发现的水晶头骨中,有些或许很古老,由单块水晶制作,晶莹剔透,但更多的则最终被确定为赝品,它们产自当代,有的是由几块水晶拼接而成的,有的根本就不是水晶,而是玻璃或树酯的。那么,如何鉴定一个水晶头骨的制造年代呢?
  
  所有的水晶都很古老,但科学家却没有办法检测一个水晶头骨是何时由一块水晶被打磨或者凿刻出来的。有时科学家在一些未知其历史的水晶头骨上寻找到由制作工具留下的微小痕迹,但仍然无法确定水晶头骨的年代及来源,也不能排除当代工匠使用古代方法来制造水晶头骨赝品的可能性。
  在已发现的水晶头骨中,有一个大名鼎鼎且极具争议性,它就是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个水晶头骨。
  这个水晶头骨晶莹剔透,和真正的人头骨一般大小,约高20厘米,曾被装在一个展箱中向公众展出了多年,展箱上标注着:“可能由阿兹特克人制造,最早年代是在殖民时期。”有传言说,因为这个头骨的催眠作用太强,所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要求:当他们在它周围工作时,必须用黑布覆盖它。大英博物馆是从纽约一家珠宝公司——蒂芙妮公司那里购买到这个水晶头骨的,在此之前它属于谁则不太清楚,有人说它是一个在墨西哥发了大财的神秘士兵的收藏品。
  
  
  “米切尔·赫吉斯头骨”
  另一个可以与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相提并论的水晶头骨是“米切尔·赫吉斯头骨”,但它的来历更不明朗。
  “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的发现者据说是米切尔·赫吉斯,此人自称是20世纪早期的一名英国冒险家。他游历过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的大部分地区,曾为不同机构从事探险工作,还当过有名的英国八卦报纸《每日邮报》的记者。赫吉斯自称,他是在洪都拉斯探险时,在玛雅古城鲁巴吞的一座古庙里偶然发现这个水晶头骨的。奇怪的是,赫吉斯似乎很不愿意透露有关的细节。他曾写道:“我是怎么得到它的?我有理由不说。”
  不过,了解赫吉斯的人都说,赫吉斯是一个爱讲大话的人,太爱编故事。当然,他“发现”的那个水晶头骨的的确确是真的,不是赝品,但他究竟是怎样得到它的却是一个问题。现在确知的是,赫吉斯是在1944年的索斯比拍卖会上,从艺术品经纪人伯尼那里买到这个水晶头骨的。大英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拍卖会上投标这个水晶头骨时,曾做了这样的记录:“在索斯比拍卖会上投标,标号54,起拍价340镑。由伯尼带来,最终由伯尼先生卖给米切尔·赫吉斯先生,价格是400镑。”
  一些研究者相信,在洪都拉斯发现水晶头骨不过是赫吉斯的又一个大话而已。参加过那次洪都拉斯探险的多名成员都指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赫吉斯发现水晶头骨的事(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不轰动才怪)。但赫吉斯的养女安娜却极力支持赫吉斯的说法,她在赫吉斯死后继承了这个头骨。安娜说,赫吉斯只是把头骨交给伯尼作为贷款抵押,在发现伯尼试图出卖这个头骨时,他就将它从拍卖会上买了回来。她还声称,当年她随养父一起参加了那次洪都拉斯探险,而且正是她本人在17岁生日那天发现了这个头骨。她说她是在一个坍塌的古代祭坛旁边发现这个无颚头骨的。她还于3个月后在同一地点找到了一只正好与头骨匹配的水晶下颚(值得怀疑的是,虽然那次探险之旅拍摄了很多照片,却没有一张上面有她的影子)。
  赫吉斯“发现”的这个头骨简直堪称“世界上最怪异的宝石”。它重约5.19千克,高约16厘米,由一整块水晶凿刻而成。那只单独的下颚看来可以用线连接到头骨上,并且可以动,使头骨看上去似乎能开口说话。赫吉斯称它为“判决头”。他说,“判决头”用于神谕,随着声音从一根隐蔽的扩音管中传出,头骨的下颚被遥控运动,神说谁死谁就得死。他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古代的巫师就经常用类似的方法来迷惑信徒。
  赫吉斯关于这个水晶头骨的一些说法实在太惊人。他曾写道:“‘判决头’由纯水晶制造。科学家说,它需要当时一代又一代人工作150年才能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人们必须不厌其烦地用沙子打磨一块巨大的水晶,直到一个完美的头骨最终出现。这个头骨至少已有3600年的历史。根据传说,它只有在玛雅最高巫师主持玄奥仪式时才使用。据说,只要最高巫师借助这个头骨发出死亡令,死亡必定会接踵而至。换句话说,这个头骨象征着一切邪恶。”
  上述语句引自赫吉斯的《我与危险为盟》一书。不过,没有人知道赫吉斯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据说”的信息的。
  “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目前掌握在安娜的鳏夫手中,她的10个侄儿女也声称是这个头骨的主人。2007年,安娜去世,享年100岁。她在世时看管这个水晶头骨达60年之久,在此期间她曾在全球很多地方对这个头骨进行收费展出。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她和其养父的大力宣传,加之古玛雅流传下来的一些迷信因素,才使很多人包括一些玛雅人的后代对水晶头骨的“魔法”深信不疑并极度崇拜。有人声称水晶头骨的的眼睛会发出蓝光,甚至还能让电脑硬盘驱动器崩溃。
  
  史密森学院收到的“赠品”
  16年前,一个很重的包裹被寄给并不存在的“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院中美洲博物馆馆长”,结果被送到了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在包裹里有一个头骨样的东西,并附有一封未签名的信。信中说:“这个阿兹特克水晶头骨,据说属于普弗里奥·迪亚斯(1876~1880年和1884~1911年的墨西哥总统)收藏品的一部分,于1960年购于墨西哥……我将它无偿捐赠给史密森学院。”当时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西班牙语分馆馆长理查德·阿赫伯恩立即召来该馆的墨西哥考古学专家简·麦克拉伦·瓦尔希女士,问她是否了解这个比真正的人头大许多、样子令人害怕的乳白色东西。
  瓦尔希对阿赫伯恩说,她知道大英博物馆里有一个和真人头骨大小相仿的水晶头骨,也见过一个曾经在史密森学院内作为赝品展出的较小的水晶头骨。在讨论了寄来的这个不同寻常的水晶头骨的意义和重要性之后,阿赫伯恩问瓦尔希是否有意将它收为国家收藏品。瓦尔希毫不犹豫地说:“可以。”她当时是这么想的:要是这个水晶头骨的制作年代真的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92年10月12日)以前,如此罕见的文物绝对有资格成为国家收藏品的一部分。
  在这个包裹到达之后的好几年里,为了调查这个水晶头骨,瓦尔希寻访了世界各地博物馆里的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藏品,研究它们的历史。为此,她还和一大群国际科学家以及跟水晶头骨打过交道的博物馆馆长们进行了合作研究。
  
  水晶头骨与勃班
  在瓦尔希对水晶头骨起源的研究中,她经常会碰到“勃班”这个名字。勃班是何许人呢?他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名声可疑的文物商人,似乎跟好几个重要的水晶头骨都有关联。
  勃班十几岁时就到了墨西哥,并把自己的青春花费在考古探险和收集奇异鸟类上面。勃班逐渐爱上墨西哥文化并精通了西班牙语和阿兹特克语,随后开始出售文物和自然史样本。
  19世纪70年代,勃班回到法国,在巴黎开了一间古玩店。他把自己的墨西哥考古收藏品中的大部分卖给了法国探险家兼民族志学者阿方斯·皮纳尔。1878年,皮纳尔将自己的部分收藏品(包括3个水晶头骨)捐赠给了法国种族博物馆的前身——特罗卡德罗博物馆。其中一个水晶头骨后来被命名为“巴黎头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一件制作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前的艺术品,是阿兹特克人信奉的神灵的象征物。这个水晶头骨比任何早期的水晶头骨都大好几倍,约高11厘米,目前保存在法国凯布朗利原始艺术博物馆。
  还有一个水晶头骨最初亮相于1881年,地点也是勃班位于巴黎的古玩店。这个头骨约高15厘米,勃班在其文物目录里并未提供它的发现地点。勃班称它是石刻艺术的“杰作”,还说它“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1885年,勃班重回墨西哥城,随身带去了这个水晶头骨。在他的店里,他将这个水晶头骨跟其他一系列真正的人头骨放在一起展出,展览名为“科学博览”。据当地人说,当时勃班和利奥波尔多·巴特雷斯(当地的文物保护官员)联手,想把这个水晶头骨作为阿兹特克文物卖给墨西哥国家博物馆,但该博物馆馆长怀疑这个头骨是玻璃赝品,拒绝购买。随后,巴特雷斯谴责勃班是骗子,还指控他走私文物。
  1886年7月,勃班把他的文物生意搬到了美国纽约市,并在那里举行了一次涉及数千件文物的拍卖会,其中包括殖民时期的墨西哥官方文件及一大批馆藏图书。当时,蒂芙妮公司以95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那个水晶头骨。10年后,蒂芙妮又以原价将它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这就是前面说到的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那个水晶头骨的真实来历。
  被赫吉斯“发现”的“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看起来似乎与勃班无关。它大约出现于1934年之前某个时候,当时伦敦艺术品经纪人西德尼·伯尼购买到一个水晶头骨,没有信息能说明伯尼购自哪里。不过,这个水晶头骨在大小和形状上跟蒂芙妮公司卖给大英博物馆的那个水晶头骨十分相似,除了在眼睛和牙齿的细节打磨方面更加精细外,简直可以说就是大英博物馆的那个头骨的复制品。1943年,这个水晶头骨被伯尼卖给了赫吉斯。这就是前文提到的“米切尔·赫吉斯头骨”的真实来历。
  
  
  一个又一个骗局
  事实上,水晶头骨一直在接受严肃科学的审视。
  水晶头骨通常都被声称与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文化有关,但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博物馆中的水晶头骨藏品是来自有记载的(或者说正规的)考古发掘。此外,虽然几乎所有的水晶头骨都不时地被归属于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中美洲历史上的重要民族之一,曾居住在墨西哥北部)、米斯特克人(墨西哥的一支印第安人)或玛雅人,但它们却没能反映上述任何人群的艺术或风格特征。阿兹特克人和托尔特克人的“死亡头骨”版本,几乎全部是用玄武岩凿刻的,有时上面覆盖灰泥,很可能还要进行一番描绘。这种头骨常常被作为神的象征粘到墙上或祭坛上,或者制作成浮雕,也被用作装饰品。它们的制作工艺相对粗糙,但比水晶头骨显得更自然,尤其是对牙齿的刻画更是如此。米斯特克人常常用黄金制作头骨,更准确地说是制作拥有完整眼睛、鼻子和耳朵的面具,而非完整的头骨。玛雅人虽然也凿刻头骨,但一般只限于石灰石浮雕,并且只刻出大致轮廓,代表其历法中的日子。
  自19世纪下半叶,各博物馆开始收集水晶头骨,当时在墨西哥尚未开展任何科学的考古发掘,考古学家对16世纪之前文物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不过,在这一时期,假造16世纪之前文物的“产业”却非常兴旺。史密森学院的考古学家W·H·霍尔姆斯于1884年访问墨西哥城时,他看到城中到处充斥着“文物店”,它们出售的“古瓷器”、“古雕像”等无一例外全是赝品。两年后,霍尔姆斯为著名的《科学》杂志撰写了《墨西哥的假文物交易》一文,他在文中揭露博物馆藏品中的所谓“16世纪之前中美洲文物”大多为赝品。
  即使这样,19世纪的法国人和其他欧洲人仍然热衷于购买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雕刻品。这是为什么呢?部分原因是他们对阿兹特克活人祭祀的恐怖做法十分好奇。然而,阿兹特克人杀活人祭祀的传统虽然可怕,但他们并非把水晶头骨吊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是把被杀者的头骨放在架子上,并且从两边的水平方向而非垂直方向刺穿头骨,这也跟水晶头骨从顶至底的中心钻孔完全不同。
  瓦尔希经过长期调研后相信,所有较小的水晶头骨赝品都是在墨西哥制造和销售的,时间是在1856年~1880年之间,而且这24年中的水晶头骨都出自同一个工匠或同一间作坊。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专家对大英博物馆的那个水晶头骨检验的结果就显示,它很可能是利用一种旋转工具制造出来的,而阿兹特克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工具,因此它应该是被19世纪的欧洲人制作出来的。这个头骨目前呆在卢浮宫的地下室里,科学家已经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检验,包括先进的元素分析及光谱分析等。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水晶头骨的材质和制作年代就将揭晓。
  至于出现于1878年的“巴黎头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将它和墨西哥联系起来,除非通过勃班;而1934年才出现的“米切尔·赫吉斯头骨”,可以断定是大英博物馆水晶头骨的复制品,其复制风格和技术只有高明的造假者才想得出来。
  再来看史密森学院的那个水晶头骨。瓦尔希认为它代表着另一个骗局。与19世纪的水晶头骨相比,这个头骨实在是太大了——重14千克,高25厘米,比其他任何水晶头骨都大。按照其匿名捐赠者的说法,它于1960年被购于墨西哥,其大小或许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夸张。瓦尔希则相信,它很可能是在出售之前不久造于墨西哥。这个头骨如今是史密森学院博物馆国家藏品的一部分,编号为409954,眼下正锁在瓦尔希办公室的一个柜子里。
  瓦尔希说她已经被多次请求检验一大堆“水晶头骨”,收藏家们从墨西哥、危地马拉和巴西等地带回了大量这类头骨。不过,其中一些最终被证明是玻璃做的,还有一些则是树酯品。
  
  
  水晶头骨的“终极真相”
  2005年,据媒体报道,英国卡迪夫威尔士大学的伊安·弗雷斯通教授用高科技方法重新检验了大英博物馆的那个水晶头骨。他用牙医树酯为这个头骨做了一个印模,然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放大许多倍之后,他在印模上发现了笔直的、彼此间隔十分精确的表面痕迹,这应该是现代的打磨轮才可能留下的痕迹。他还注意到,制作这个头骨的水晶来自南美洲的巴西而不是中美洲的墨西哥,因此它应该不是出自于生活在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再者,这个水晶头骨棱角明显,不符合阿兹特克雕像的柔和风格。
  当然,也有人反驳说,这个水晶头骨在接受检验前曾被做过一次清理,这些痕迹很可能是清理时留下的,而非原来就有的。对此,弗雷斯通教授说:“你只要想一想都灵裹尸布,你就会明白,即使证据再多,你也难以让某些迷信的人信服。”不过,由于这个水晶头骨的来源不明,大英博物馆如今已不再展出它。
  从2008年5月20日开始,“巴黎头骨”在法国展出,并被明确指出是一件伪造品。2007年,法国凯布朗利原始艺术博物馆委托法国博物馆修复和研究中心对“巴黎头骨”进行鉴定。专家利用粒子加速器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后,在上面发现了由现代珠宝切割工具等留下的切割痕迹。专家说,“无法确定它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艺术品,因为它的上面存在明显的和只有现代工具才能创造出来的光泽度。”
  此前不久,大英博物馆的专家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再次对该博物馆收藏的那个水晶头骨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它是一件伪造品,是利用一种被称做“旋转轮”的珠宝加工工具制造的,制造时间在1867年至1886年之间,是在德国南方某地制造出来的,使用的材料是巴西水晶。美国考古学协会最新一期《考古学》杂志也宣布,美国科学家在对一些水晶头骨进行研究后指出,它们不大可能是古代中美洲的产物。
  看来,迄今为止找到的水晶头骨没有一件可以证实其真实性。那么,为什么一代又一代博物馆馆长们和私人收藏家们对水晶头骨趋之若鹜?为什么一些博物馆明知水晶头骨缺乏考古发掘依据却还要展出它们?个中原因恐怕正如《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影片一样,这些博物馆也想用模样恐怖的水晶头骨来吸引参观者。
  不管怎样,水晶头骨之假是确定无疑的。只要了解了16世纪之前的中美洲工匠们基本上使用石头、骨骼、木头或者铜质工具和磨砂来凿刻、打磨石头这个事实,那么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水晶头骨的完美就很难让人相信了。
  当然,水晶头骨的“终极真相”恐怕已经被勃班带进了坟墓。这个曾经交易过成千上万件16世纪以前的中美洲“文物”、其中包括至少5个水晶头骨的“贸易大师”,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使得相当多的人因为水晶头骨的存在而惶恐不安。被勃班信誓旦旦地销售给各博物馆和收藏家们的迄今为止最“有趣”的赝品或许还有许多尚未被识破。这听起来恐怕又适合再拍一部好莱坞大片了。
  
  相关链接
  安娜的“贡献”
  尽管有关水晶头骨具有神秘魔法的传说和文艺作品很多,但考古研究证实,真正的中美洲乃至整个美洲古代神话和灵学中并没有这种说法。赫吉斯的养女安娜曾在1970年的一封信中称,她被一些“玛雅后裔”告知,“水晶头骨被高级巫师用来指定死亡”,所以水晶头骨也有“判决头”之称,这是因为它具有“无法解释”的特性,而且“处置过水晶头骨的人常常会倒霉”。科学家指出,是否真有所谓“玛雅后裔”说过这些不着边际的话还不得而知,但安娜在全球多个地方对此进行的大肆渲染无疑为推广水晶头骨的“魔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上,一直到死之前,安娜都从未停止过这种宣传。
  20世纪70年代早期,艺术品复原师弗兰克·多兰曾临时看管“米切尔·赫吉斯头骨”。他声称,在此期间他经检查发现,这个水晶头骨上面不仅没有任何金属工具痕迹,而且其凿刻也没有依照天然的水晶轴线。多兰说,他只在头骨的牙齿部位发现了细微的机械磨痕,所以推测制作这个头骨的石英最初是被凿成了一块毛胚,凿刻工具很可能是金刚石。他还推测,要用沙子将毛胚打磨成现在这样的精细外形和如此的光洁度,得用上300~500年。
  在多兰看管这个水晶头骨期间,它还引起了作家理查德·加文的注意,当时加文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负责惠普公司的广告账目。加文请惠普水晶实验室检验这个水晶头骨,发现这个头骨制作自一整块水晶。不过,惠普水晶实验室当时并未调查它的制作方法或年代。后来,安娜拒绝了让这个头骨接受进一步科学测试的请求。
  
  相关链接
  恐怖迷恋
  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狂热迷恋头骨和骷髅的时代。在路易·拿破仑(1852~1970年)统治时期,法国艺术家创制被称为“魔鬼”的实体照——骷髅的微型透视画,用在化妆舞会上、图书馆中、与魔鬼对话中或者恋爱幽会中。作为对拿破仑朝廷腐败的极大讽刺,这种“魔鬼”表明了在第一代水晶头骨出现之时骷髅像是多么流行。
  
  相关链接
  又一件赝品
  在《夺宝奇兵》系列片《失落方舟袭击者》(1981年上映)的开始场景中,印第安纳·琼斯狂热追踪一个价值连城的南美古代金偶像,这个“正在生育的女神”雕像是琼斯从一个圣坛上顺手牵来的,不料引发了一系列陷阱,最终琼斯差点被一块巨石砸扁。影片中这个雕像的原型是被认为属于阿兹特克人的一个绿玉雕刻像——蒂娜索特托。
  美国史密森学院的南美洲考古学家瓦尔希在研究蒂娜索特托雕像时发现,它于1883年被一个东方商人卖给著名的法国矿物学家奥古斯丁·达穆尔,后者是在朋友尤甘·勃班的建议下购买它的。在检查这件“文物”时,瓦尔希发现它不符合有记录的任何16世纪之前的南美洲文物或法典中的任何条款。瓦尔希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这个雕像的制作工艺,结果在其表面发现了大量现代旋转式切割工具的痕迹。她最终做出结论:和水晶头骨一样,蒂娜索特托雕像不过也是一件19世纪的赝品。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网络教学中出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学生缺乏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调控,网络教学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等现象进行反思,探讨在教学中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机制,在反思中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学;自主学习;情感交流;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0-0028-03    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新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在
目的:探讨“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错He畸形矫治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应用“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错He共4类30例病例,并随访1~2年。结果:所有患者经过2~10个月的矫治,均
9月25日上午,首届印度教具博览会在首都新德里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中国日”活动,来自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世界教具联合会、印度教具联合会的官员,以及中国、德国、英国、印度等参展团代表共约30人出席了活动。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王富出席了博览会,并在“中国日”活动现场发表讲话。    热烈祝贺“中国日”活动成功举办   ——王富在“中国日”活动现场的讲话    尊敬的大
摘要 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已然成为健康课堂的典型特征,它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体现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性,教师可以通过实现生成这一价值追求,从中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促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可是,在实践中可以经常发现,当面对实际课堂教学中那些丰富的、开放的、多变的和复杂的课堂教学状况时,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抛弃之前的预设,甚至有的教师用生成取代预设的环节,出现生成与预设相分离的情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正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并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校园网络建设    信息中心或称为网络中心,一般由资源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主干交换机等构成。它负责整个校园网的信息交换与保障网络的正常运作。  多功能教室多功能教室是指配有多功能投影系统或大尺寸彩色电视系统的教室。多功能投影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包括多媒
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人们更加关注华南虎的命运:在野外到底还有没有华南虎?  野生华南虎自上世纪80年代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以后,科学家一直在艰难地寻找着它们。本刊特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撰文,介绍科学家寻找华南虎的情况。    虎,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分为八个亚种,其中巴厘虎、里海虎以及爪哇虎三个亚种已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和8
有时,我们在观察动物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它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它要这么做?”“它想干什么?”……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解开了有关动物心理的一些谜团。    能表达内心想法的聪明鹦鹉亚历克斯    2007年9月,一则消息说:世界上最聪明的鹦鹉亚历克斯辞世,终年31岁。亚历克斯是一只非洲灰鹦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鹦鹉,可以计算6以内的加法,还在学习如何计算7以内的加法。另外,它能叫出50种物体、7
科学家2006年11月中旬宣布,他们在俄罗斯东南部的遥远森林中捉到了一头被认为是全球最罕见的“大猫”——远东豹。据估计,全球目前仅存30头活着的野生远东豹。
说到恐龙,你的头脑中很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身躯巨大的恐龙闲庭信步于闷热的沼泽或茂密的热带丛林。其实不然,寒冷的极地曾经也是恐龙繁衍生息的家园。    在南极,距离极点约644公里处,科学家在一座海拔3900米的山坡上发掘出了一些恐龙化石,它们属于一只冰脊龙。这是一种以肉食为生的恐龙,身长约6.7米,前额长着一块骨感的冠状突起,看上去就像一簇乱蓬蓬的毛发。  在地球的另一端——北极,在美国的阿拉
2008年5月26日,美国宇航局2007年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附近成功登陆。“凤凰号”备受瞩目,首先是因为它采用反推火箭制动方式、而非借助气囊高速弹跳来着陆,这不仅是32年来首次再度采用这种着陆方式,而且是因为未来人类登陆火星也可能采用火箭制动。在登陆前,“凤凰号”因为与火星大气摩擦、借助降落伞和依靠反推火箭,使自己的速度从每小时超过20000公里最终降至8公里。登陆约两小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