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道坎,一道较难跨越的坎。作文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关键词:中学 作文教学 方法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道坎,一道较难跨越的坎。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瞎编瞎套瞎凑,敷衍了之。民意测试显示,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学科是语文,而学语文最怕的就是作文,“无内容可写”,“找不到恰当的词语”,“缺乏文采”。
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关系,不喜欢阅读课外书,不善于练笔,不关心社会,也无法了解社会。可是老师的作文教学弊病也不可忽视: 一是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二是效率低下。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老师又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似乎作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而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初中作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进行有序教学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没掌握好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捕捉学生感情的火花,燃起学生作文的欲望和激情。
学生若对自己写作的内容不感兴趣,写出的文章必令老师头晕目眩。因为情感是写作的生命,文章没有感情,怎能打动别人?因此,可让学生写他们喜欢的、熟悉的内容,如《同学雅号趣谈》,学生一看此题,欣然提笔,一气呵成。速度之快,令我大吃一惊,特别是那几个一向“咬笔杆”的调皮生,写来更是得心应手 , 虽然语句尚不是很通顺,但是文章里却明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着初中学生特有的青春气息,“吹着自在的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老师批阅也不再索然无味,而是兴味盎然,在批改时肯定学生,在讲评时给同学们以自信心。
三、范文引路,模拟訓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累写作素材,变“无话说”为“有话说”。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写文章也要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1、从观察中积累。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或是内容空洞无物,或是因为不会留心观察和体验自己周围的生活,题材贫乏,写作素材枯竭,不会动脑筋分析生活。要解决作文材料来源问题,就必须学会观察。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如参观、远足游玩、参加劳动实践,让学生投入自然怀抱,放眼世界,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等。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积累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并要从旁暗示动情点,感悟点,闪光点,引发学生想象或联想。
2、从阅读中积累。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 阅读与写作,应以读为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把书读透了,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应主动介入学生的读物选择,帮助学生读有价值的书,使他们在阅读经典读物中感受丰富的人生体验,以此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学会积累与写作相关的素材,如包括语言形式与技巧、精妙的结构和深遂的思想底蕴等方面,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从写作中积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观察笔记。同时,在写观察笔记还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其次,指导学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阅读书籍,就是要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记忆。第三,让学生养成每天写周记、日记的习惯。学生写周记、日记不仅是一个作文积累过程,还是灵魂的自省过程,更是一次又一次加强练笔,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总之,教无定法。让学生开心地写作,写出心中的快乐,应是我们所追求的。
关键词:中学 作文教学 方法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道坎,一道较难跨越的坎。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瞎编瞎套瞎凑,敷衍了之。民意测试显示,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学科是语文,而学语文最怕的就是作文,“无内容可写”,“找不到恰当的词语”,“缺乏文采”。
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关系,不喜欢阅读课外书,不善于练笔,不关心社会,也无法了解社会。可是老师的作文教学弊病也不可忽视: 一是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二是效率低下。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老师又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似乎作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而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初中作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进行有序教学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没掌握好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捕捉学生感情的火花,燃起学生作文的欲望和激情。
学生若对自己写作的内容不感兴趣,写出的文章必令老师头晕目眩。因为情感是写作的生命,文章没有感情,怎能打动别人?因此,可让学生写他们喜欢的、熟悉的内容,如《同学雅号趣谈》,学生一看此题,欣然提笔,一气呵成。速度之快,令我大吃一惊,特别是那几个一向“咬笔杆”的调皮生,写来更是得心应手 , 虽然语句尚不是很通顺,但是文章里却明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着初中学生特有的青春气息,“吹着自在的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老师批阅也不再索然无味,而是兴味盎然,在批改时肯定学生,在讲评时给同学们以自信心。
三、范文引路,模拟訓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累写作素材,变“无话说”为“有话说”。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写文章也要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1、从观察中积累。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或是内容空洞无物,或是因为不会留心观察和体验自己周围的生活,题材贫乏,写作素材枯竭,不会动脑筋分析生活。要解决作文材料来源问题,就必须学会观察。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如参观、远足游玩、参加劳动实践,让学生投入自然怀抱,放眼世界,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等。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积累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并要从旁暗示动情点,感悟点,闪光点,引发学生想象或联想。
2、从阅读中积累。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 阅读与写作,应以读为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把书读透了,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应主动介入学生的读物选择,帮助学生读有价值的书,使他们在阅读经典读物中感受丰富的人生体验,以此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学会积累与写作相关的素材,如包括语言形式与技巧、精妙的结构和深遂的思想底蕴等方面,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从写作中积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观察笔记。同时,在写观察笔记还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其次,指导学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阅读书籍,就是要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记忆。第三,让学生养成每天写周记、日记的习惯。学生写周记、日记不仅是一个作文积累过程,还是灵魂的自省过程,更是一次又一次加强练笔,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总之,教无定法。让学生开心地写作,写出心中的快乐,应是我们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