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借势造势策略的思索与实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l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着同样的教材,教师常常在思考有效的教学策略,往往预设了很多方案,也不及在课堂上抓住契机借势造势来得惊喜。下面,笔者就识字、阅读、习作教学中借势造势的策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识字教学中借势造势,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拓展识字渠道
  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由于识字量大,识字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往往是按照音、形、义步骤按部就班地教学,单项灌输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识字效果不好。倘若教师能抓住契机借势造势,原本“风平浪静”的课堂定会“荡起涟漪”。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教学“挂”字时说:“挂就是一个提手旁加两个重叠起来的土字。”这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知道这个字怎么记,把我们班陈佳怡同学的‘佳’字单立人换成提手旁就可以了。”教师怔了一下,问全班是否可行,学生自发地爆发出一阵掌声,异口同声地说:“行!”教师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识字方法的新颖和独特,是生活的有心人。从此以后,班里的学生更加关注同学的名字,经常在识字教学课堂上玩“换一换”这一招,还时不时地自编几个谜语来帮助识记,饶有兴趣,记忆深刻。
  由于受地域和方言的影响,学生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韵的掌握是个难点,教师三令五申的提醒成了学生的“耳边风”。一位教师让学生寻找交流平翘舌音、前后鼻韵、边鼻音等特殊音节的记忆方法,一个学生很形象地说:“我觉得平舌音在走平路。”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个学生马上插嘴:“就像一条直线。”教师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接下来的教学就“跑题”了。全班讨论通过标注这些特殊音节的符号,形成班级的“约定符号”:用“直线”表示平舌音在“走平路”,用“波浪线”表示翘舌音要卷起舌头,用“箭头往前”表示前鼻韵,用“箭头往后”表示后鼻韵,用“圆圈”来标注整体认读音节,表示它是一个整体……以后,学生在预习时就自发使用了这些符号,提前“备课”,到课堂交流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音节时,就有了“百家争鸣”的教学效果。
  二、在阅读教学中借势造势,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再向课外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情境创设,借势造势地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使学生投入到文本当中,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学生都没有经历过课文所描述的水灾,很难体会到受灾群众对解放军全力救灾的感动和感激之情。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播放了一段呈现当时洪水肆虐,摧毁老百姓家园的视频,并伴着音乐配了一段画外音,5分钟的“煽情”导入,把学生置换成了文中的受灾群众。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住筑坝和救人的词句品读,感动和感激之情就诠释在学生的朗读中了。
  有时候,教学中看似尾声的拓展,也是借势造势很好的切入点;有时候教师的一个话题也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样可以生成精彩。教学《村居》这首诗,当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教师发现学生的眼睛里有内容,他们似乎已经置身于绿草如茵的旷野上,举着风筝奔跑着、嬉笑着……这位教师似乎读懂了学生内心涌动的希望,在下课铃声响起时,他说:“关于风筝的话题继续,请同学们准备三项活动:第一,请大家搜集关于风筝的资料,下周举行‘风筝文化发布会’;第二,请为自己的风筝取一个美丽的名字,并撰写解说词参加‘个性风筝’评选;第三,举行‘放风筝’活动。等待你们的准备,期待你们的参与!”全班高声欢呼起来。在如期举行的风筝系列活动中,学生受到了风筝背后的民族文化的熏陶,观赏了一场展示风筝的 “语言盛宴”,体验了一次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放飞风筝、放飞心情的愉快之旅。
  三、在作文教学中借势造势,化难为易,创新习作形式
  作文难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教师难教,学生怕写。倘若教者能把空洞的作文教学转化成游戏活动,那时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不吐不快”。在一节作文课上,一位教师在变魔术前不慌不忙地采访学生当时的心情,于是,“迫不及待、好奇、疑惑……”就迸了出来。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后,开始第一次游戏。当教师成功猜中魔术中的硬币在哪一个杯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猜测空间和时间,顺势引导学生回忆并表述刚才教师的动作、神态,板书关键词语,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两轮游戏下来,魔术揭秘——原来教师和助手早就约定好了。如果硬币放在一号杯,当教师问放好没有时,助手就答“好”; 如果放在二号杯,助手就答“好了”;如果放在三号杯,助手就答“放好了”;如果放在四号杯,助手就答“已经好了”。全班学生恍然大悟,从而受到了“细微之处有奥妙”的启发,最后落笔成文,水到渠成。
  写日记、周记对学生来说也是头痛的事情,但是作文重在积累运用,不练习怎么行?笔者一直想给学生“减负”,却苦于没有找到能保证质量的好方法。一位教师建立了一个班级QQ群,把全班学生招集进来,让他们在空间里写日记,同学和教师可以帮忙“踩踩”,还可以相互留言。没想到这一招十分有效,学生们一个个行动起来,考虑到“游客”很多,每个学生都在挖空心思搞“创作”,一时间好不热闹!学生们既完成了自己的日记,又评价了别人的习作,真是一举两得。家长们听说有这么一个平台后也纷纷进来拜读孩子的“大作”,说这样的习作方式孩子们很喜欢!
  借势造势是教师研究性和智慧性素质的体现,既然它对于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1.1一般资料尿道损伤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8~67岁,平均年龄41.2岁。骑跨伤14例,车撞伤8例,挤压伤16例,其他损伤2例;前尿道损伤22例,后尿道损伤18例。部分病例并发有其他脏器损伤。治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主张:“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良好语感的形成是语文素养的集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6岁。因间断性黑便3d,鲜血便1d,无呕血,伴头晕,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胃炎,2011年5月2日急诊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较差,贫血貌,甲床及结膜苍白,
期刊
导师刘正伟先生送我一本书《品读洪宗礼》,我知道导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只要一有空就将书打开细细品读,其中大师的智慧结晶,总是使心灵深处一次又一次受到深深的震撼,我懂得了洪宗礼老师辉煌成就背后的坎坷探索之路,我明白了“做学问就要甘坐冷板凳”(许嘉璐)。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都重要,这是无疑的。但是从中国人学习语文的实际出发,又必须在加强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两种能力是语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本文作者对154例视力残疾患者的特点进
目的:观察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CDDI)治疗他莫昔芬(TAM)所致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TAM治疗后出现脂肪性肝病的乳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年余于2011年9月20日入院。该患者1年前发现右侧颈部肿物,无疼痛,逐渐增大,现约鹌鹑蛋大小,伴有咽部异物感,一直未正规诊治。近
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对课文语言悟不到、悟不深的现象,让笔者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慨。感悟是什么?教育者认为感悟是一种模糊的整体性的悟,是一种感性化的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悟,是一种主观个性的悟。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如何去触动,如何去激活呢?    一、静思默想,开启感悟的金钥匙    静思默想是引领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揣摩语言文字,以获得对文本的审美感悟、情感感悟、
创造力是衡量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小学阶段应及早抓起。而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下面单从学习方式角度谈以下四点建议。
流畅得体的口语交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进入小学高年级,口语表达能力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教师需要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  一、学生的口语交际障碍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无话可说。口语交际一旦涉及自我表达,有的学生就出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