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激情生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年代的久远,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教师都认为文言文教学,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也对文言文日生厌倦之情。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激情生趣呢?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尽量挖掘现有文言教材中的亮点,展示文言的无穷魅力,让教材变得有趣有味,让学生在阅读文言作品中体验到阅读文言文的无穷乐趣,
  一、多样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读自悟,清障明义。自读自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步,清障明义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学生拿起一篇文章,最先碰到的是字词障碍,这时学生便要求教于字典、辞书,圈圈点点,动手动脑。这样比教师灌给学生,学生死记下来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因为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仅字词障碍得到清除,而且“明义”也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自读能力,摒除了一切依赖教师的思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齐读感知,培养语感。齐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朗读形式,长期以来非常活跃地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即使是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齐读仍然是教师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因为齐读声音洪亮、富于节奏、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自信心。同时齐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齐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除了全班齐读之外,还可以,小组齐读;文白对读等。这样不仅让擅长朗读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还达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的目的。
  3、演读结合,愉悦身心。 演读,即将演与读糅合起来,通过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把头脑中平时所积累的表象挑出来重新组合成文章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有形有色的事物,达到如睹其物,感受到事物的形、色、味;如见其人,感受到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如临其境,感受到环境的恬静或欢腾、旷远或险峻。
  4、议读相伴,增强信心。议读是教学过程中对教材重难点的讨论和探究。可以读完再议,也可以议完再读,还可以边读边议。讨论的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或同桌讨论,或分组讨论,或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二、品字炼句,挖掘文言乐趣
  1.品字。品字在文言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溯本求源和故事引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言词义,
  所谓“本”、“源”,是指词的本义。了解字词的本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扁鹊见蔡桓公》的“君有疾”“君有病”中的“疾”与“病”就可以从字的本义去了解它们的异同,“疾”的古字是一个站立的人,其右下臂中了一箭(矢),因伤而生病,故“疾”的本义是病;“病” 的古字是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所以“病”的本义也是病。两个字的本义都是病,但程度有区别:只有箭伤右臂,故为小病为“疾”; 而病得卧床不起为大病为“病”。通过追根溯源,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印象深刻。
  讲解文言词语还可以通过故事的引入。如在练习中学生问《两小儿辩日》之“汤”的意思。我便从这个故事开始,引入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一北方人到福州旅游,吃完饭后要店家“来一点汤”,店家却端来一盆洗脸的热水。客人摸不着头脑,交流后才知道,在福州口头语中,“汤”就是热水。通过这故事,学生区分游客之“汤”与福州口语之“汤”的不同意思,同时对“日中如探汤”之“汤”也有了最佳解释。
  由上可见,我们对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要把字词放到整个古代文化体系里解释,甚至推及到现代常用的成语、熟语、方言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
  2.炼句。炼句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的妙处。而要把握句子的含义,抓住关键词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体会情感,感受文言乐趣
  首先要教给方法。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文言文学习尤其如此。常用的方法一是看作者,知人论世。只有知其人,论其世,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作者是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描绘山川河流,花草鸟兽,则要考虑隐居避世寄情山水,摆脱抑郁的心情;或是贊美祖国大好河山。
  其次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分析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在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解决疑难。然后再适时给予帮助释疑,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预习的习惯,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诗经?关雎》时,可让他们谈谈对本文主人公的看法,进而谈谈他们是怎样认识爱情的,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不仅了解到本文赞美的是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爱情生活,而且还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得到情感的教育。
  四、手脑并用,品尝文言乐趣
  古人云 “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不仅只是简单的读读写写,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勤于动手,对文中的名言警句进行摘抄,加深理解。这样日积月累,丰富自己的词汇和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如我在教学《陋室铭》中鼓励学生仿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句时,全班学生跃跃欲试,想出许多妙处横生的句子, “男不在矮,有志则名”,“ 女不在靓,自爱就行”,“ 衣不在美,合身就行”,最后我以“文不怕深,肯学则灵”作为这一节课的总结。通过手脑并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虽然难以理解,但教学中如果采用灵活有趣的方法,学生就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就会因此增色添彩,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家风是一条戒训,陪伴我们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警示着我们的言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无数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远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许多堪称经典: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家风是一
期刊
一、通过对话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通过各种渠道,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一到主动去掌握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通过与学生平等、真诚的对话,就能促进学生顺利经过知、情、意、行的过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例如,我在当值周教师时,有一位学生没有带校牌,我不让他出校门,他很不理解,还说一些难听的话,正在这时他妹妹
期刊
俗话说:“没有‘悟性’的人是不可能学好任何东西的。”是的,有的学生说:“我上课听起来全懂,可等到解题就不知怎样下手。”究其原因,是此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来建立自己的理解力,缺乏解决问题的“悟性”。一般来说,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主体——“悟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视“感悟问题”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这也是新教材
期刊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儿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信心,克服羞怯和疑虑。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孩子就会成为富有自信心、行动果断、性格开朗而富有活力的人。  现在的宝贝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没有不
期刊
为师二十余载,做了二十余年班主任,平淡、勤恳。没有丰功伟绩,只有些许心得。今天我把自己粗浅的体会和同仁们分享如下:  一、健康的人格远比优异的成绩更重要  班主任在经验交流时常提到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勤、跟、查之类的字眼,或许别人会笑我们老生常谈,嫌弃我们做的太细碎,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更能彰显品质。班主任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琐碎小事中逐步规范和完善着孩子们的认知使他们的人格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一个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绝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前提就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幼教队伍的建立不仅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幼儿教师实现自己梦想的需要,同时还是立园之本、兴园之源,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展园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现代幼教改革发展
期刊
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达到这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我根据近期上了一节口语交际的研讨课,就谈谈我肤浅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
期刊
作为一个人,我觉得最基础的是应该做到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和”。在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几年后,我更深刻地觉得我们应该做到“和”。那何为“和”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和平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应该是我们生命里一种境界。  和,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里的一种追求。  从课程性质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实也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所谓人文性,那就是着
期刊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和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具备实际需要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际能力,逐步培养具有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的现代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管是教师或者家长,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都切忌急于求成,应慢慢等待学生语
期刊
爱学生就是爱教育爱事业爱祖国,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奉献自己的爱心,只有这样才会生活的有滋有味。真正的好老师不再乎学生的差异,在自己的心目中把他们看的一样,用同样的待遇去对待他们。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同时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地照亮每个人。”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