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年龄关系的定量影像评估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f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骨密度、年龄的关系;同年龄段男女间骨密度和骨髓脂肪含量的差异。

方法

根据统计上样本量要求标准,每组最低样本量为18名,前瞻性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296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39名、女157名,年龄21~70岁。按年龄分为5组,组1(21~30岁)、组2(31~40岁)、组3(41~50岁)、组4(51~60岁)、组5(61~70岁)。以定量CT测量腰椎椎体骨密度,以MR魔镜成像技术(MRI mDIXON-Quant)测量第3腰椎骨髓脂肪含量。骨髓脂肪含量、骨密度的比较,男女各年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年龄组男、女间采用t检验(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另外,对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及骨密度、年龄做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男13.598、女73.419,P值均<0.001)]。女性椎体骨髓脂肪含量50岁前低于男性,但仅组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29.7±7.1)%~(36.1±6.6)%、男性(34.1±8.4)%~(39.9±5.9)%,组1的t=1.984,P=0.053,组2的t=5.699,P=0.000,组3的t=2.017,P=0.050];50岁后高于男性,但仅组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48.3±8.8)%~(52.5±8.2)%、男性(45.5±8.1)%~(46.2±7.4)%;组4的t=-0.914,P=0.365;组5的t=-3.400,P=0.001]。男性骨髓脂肪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527,P<0.05),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730、校正年龄因素后r=-0.584,P<0.05);女性骨髓脂肪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1,P<0.05),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809、校正年龄因素后r=-0.473,P<0.05)。

结论

椎体骨髓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大整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总结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抑制剂药物相关性脑病的MRI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帮助。方法回顾总结和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15例AA患儿,男7例、女8例,年龄3~15岁,中位年龄7岁。10例患儿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症状;4例出现视物模糊、失明、凝视表现;1例仅有癫痫、意识丧失表现。分析allo-HSCT治疗后出现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头环状韧带损伤的MRI表现,提高对其损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综合诊断为环状韧带损伤患儿的MRI资料。患儿年龄4岁8个月~12岁11个月,均于外伤后2~4 d内行肘关节MR检查。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分为单纯环状韧带挫伤、环状韧带脱套伴挫伤、环状韧带脱套并撕裂。结果单纯环状韧带挫伤2例,表现为环状韧带
期刊
目的探讨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疾病(AS-IL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并对不同AS亚型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59例确诊为AS-ILD患者临床资料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59例患者中男14例、女45例,平均年龄(51±12)岁。37例抗Jo-1抗体阳性,6例抗PL7抗体阳性,6例抗PL12抗体阳性,10例抗EJ抗体阳性。统计的临床资料包括肌炎、关节炎、发
目的探讨椎体骨髓脂肪及微循环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队列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2例246个椎间盘[腰椎(L)2/3~L4/5]进行研究,对每个椎间盘行Pfirrmann分级(Ⅰ~Ⅴ级);用化学位移成像(CSI)获得每个椎间盘相应上位、下位椎体信号强度比值(SIR);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获得上位、下位椎体骨髓各IVIM参数: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slow)
期刊
目的研究宽体探测器CT多物质降低硬化伪影技术(MMAR)对消除颅脑CT成像中硬化伪影的作用。方法(1)体模实验:把9个具有不同碘浓度(含碘0.1~16.0 mg/ml)的试管,放置于一个均匀物质的体模内,采用传统的混合能量80 kV、530 mA,100 kV、295 mA,120 kV、190 mA和140 kV、135 mA分别在64排CT和256排CT扫描仪上进行扫描,测量试管之间的均匀物质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及不同噪声指数(NI)指导管电流自动调节对脑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确定头颅CTA最优扫描条件。方法采用PH3头颅CTA仿真体模,行头颅CTA检查。扫描方案:按管电压不同分为120、100、80 kV共3组,每组分别采用固定毫安(300、400 mA)和NI为3、4、5、6、7、8、9、10的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行头颅CTA扫描,管电压和管电流参数组合共30种扫描方案。记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