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反映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成效难以有效提升。作为地理教师,应当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开展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与改进,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高一地理教学工作,针对高一地理教学成效不高的问题开展了积极的分析与探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地理;教学;困境;探究
学生在刚升入高一年级后,地理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见现象。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学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小学科”,学习投入程度不足,学习成效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在高中阶段学习内容难度明显加深,学生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不适应。因此,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学习实际,进行针对性改进与尝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一阶段以后,对于地理学习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一些片面的观点上面,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平时不注意深入开展探究学习,认为只要临考试前突击背背记记就可以了,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主要从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入手,消除学生的片面观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笔者注重纠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仅仅依靠机械记忆是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的,要通过探究与理解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杜绝“临时抱佛脚”的侥幸思想。其次,笔者还向学生灌输地理科学重要性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了解基础的地理学科知识,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我们走上社会、接触自然的需要,并列举地理科学在改变我们生产生活方面的多个实例,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二、开展拾遗补缺,帮助学生实现前后衔接
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教学,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和学生一起对初中阶段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回头看”。这一环节看似与高一阶段地理教学关系不大,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应试思想,只注重应试知识点的教学活动,过于强调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记忆、轻理解,对于一些重难点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与透彻。而这些教学内容都是进入高一级学校开展地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这一现实,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前后衔接,一是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分步选择一些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回顾,二是将本册教学中涉及到初中地理的一些知识点罗列出来,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复习回顾,帮助学生顺利开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升,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需要搞太多的“花样”。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程度与教学效率具有直接的联系,现代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将地理教学中一些抽象与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增强感知体验,提高教学生动效果。如教学“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模拟演示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及其季风的形成,深刻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方面的常识,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另一方面,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相关专业网站上搜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如教学“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播放了长江综合开发利用的影音和数据资料,对教学活动发挥了补充作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加大参与程度,引导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作为高一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果还是被动充当接受知识的角色,是很难有效提升教学成效的。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将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将学生的精力更加有效地引导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笔者将原本由教师为主的讲解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将教学目标以探究题纲的方式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思考活动,凡是能够以学生的自身努力来实现的学习内容,基本上不讲,主要依靠学生独立来完成,教师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难点进行点拨与启发,必要的时候在全班进行讲解与探究。其次,笔者还注重及时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在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些时间进行当堂检测,着重检测教学要点完成情况,获取第一手反馈资料,为下一步教学活动调整提供参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出来,参与师生双边活动的热情明显高涨,学习成效与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除此之外,笔者在地理教学中还注重综合利用资源,拓展高中地理教学空间,构建立体教学模式。如运用课外兴趣小组这一载体,来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再比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像开展环境调查活动,让学生对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加深认识等,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关键词】地理;教学;困境;探究
学生在刚升入高一年级后,地理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见现象。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学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小学科”,学习投入程度不足,学习成效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在高中阶段学习内容难度明显加深,学生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不适应。因此,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学习实际,进行针对性改进与尝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一阶段以后,对于地理学习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一些片面的观点上面,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平时不注意深入开展探究学习,认为只要临考试前突击背背记记就可以了,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主要从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入手,消除学生的片面观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笔者注重纠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仅仅依靠机械记忆是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的,要通过探究与理解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杜绝“临时抱佛脚”的侥幸思想。其次,笔者还向学生灌输地理科学重要性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了解基础的地理学科知识,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我们走上社会、接触自然的需要,并列举地理科学在改变我们生产生活方面的多个实例,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二、开展拾遗补缺,帮助学生实现前后衔接
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教学,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和学生一起对初中阶段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回头看”。这一环节看似与高一阶段地理教学关系不大,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应试思想,只注重应试知识点的教学活动,过于强调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记忆、轻理解,对于一些重难点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与透彻。而这些教学内容都是进入高一级学校开展地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这一现实,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前后衔接,一是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分步选择一些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回顾,二是将本册教学中涉及到初中地理的一些知识点罗列出来,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复习回顾,帮助学生顺利开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升,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需要搞太多的“花样”。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程度与教学效率具有直接的联系,现代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将地理教学中一些抽象与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增强感知体验,提高教学生动效果。如教学“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模拟演示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及其季风的形成,深刻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方面的常识,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另一方面,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相关专业网站上搜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如教学“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播放了长江综合开发利用的影音和数据资料,对教学活动发挥了补充作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加大参与程度,引导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作为高一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果还是被动充当接受知识的角色,是很难有效提升教学成效的。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将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将学生的精力更加有效地引导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笔者将原本由教师为主的讲解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将教学目标以探究题纲的方式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思考活动,凡是能够以学生的自身努力来实现的学习内容,基本上不讲,主要依靠学生独立来完成,教师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难点进行点拨与启发,必要的时候在全班进行讲解与探究。其次,笔者还注重及时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在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些时间进行当堂检测,着重检测教学要点完成情况,获取第一手反馈资料,为下一步教学活动调整提供参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出来,参与师生双边活动的热情明显高涨,学习成效与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除此之外,笔者在地理教学中还注重综合利用资源,拓展高中地理教学空间,构建立体教学模式。如运用课外兴趣小组这一载体,来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再比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像开展环境调查活动,让学生对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加深认识等,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