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旦召》草原沙漠拍摄手记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蒙古族画家恩和拍摄的数字电影《展旦召》,日前在他的家乡内蒙古达拉特旗封镜。我作为该片的摄影师,回想起来这二十多天风雨变化的拍摄历程,深深感觉到拍电影对摄影师来说绝对是一件靠天吃饭的累活,尤其是在天气多变、沙尘肆虐的草原沙漠拍摄。
  《展旦召》讲的是一段发生在内蒙古草原展旦召苏木的一对当代牧民之间从爱情转变为亲情的故事,描述了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一段亲情和爱情纠葛。
  呼麦“呼麦”是古代蒙古人中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特殊的发音方式,是一种原声态的民间唱法,声音是从喉底发出来的,能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和动物的声音,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创造,他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的哲学思想和体会,表达了蒙古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想和健康向上的生活审美情趣,它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呼伦贝尔,新疆阿勒泰一带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地区。影片一开始就用悠扬深远的“呼麦”起头,在茫茫无尽的沙漠草原和繁星点点的苍穹之间回荡,如诉如泣,为观众展示了幅内蒙古草原无限遐想的美丽画卷。“呼麦”是我们这部影片重要的声音元素,它贯穿了影片的全过程。
  蒙语《展旦召》是一部大量使用蒙语对白的影片,因剧情需要剧本有三分之一的对话都必须讲蒙语,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感觉比较困难因为她要求演员既会演戏又要会说蒙语,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即使是蒙古族也不太会说蒙语,更别说在北京城找了,后来选了好几个演员不是因为蒙语不好就是因为长相不太像蒙古族而作罢,历尽千回百转之后演员总算找到了,但除了导演稍通蒙语之外我们一点都不明白演员说的是什么,即使对着剧本看好像也不明白他们说的什么意思,所以对摄影师来说开始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拍,对于什么时候该拉镜头,什么时候该摇镜头,还真有点发懵!
  
  天气 草原沙漠的天给人的印象总是蓝无白云,非常干旱,但有的时候那可能也是种错觉,原计划十五天的拍摄周期由于阴天和下雨一共拍了二十多天,制片人急的团团转,三十多人的摄制组要吃喝睡,天下来的费用也在万把块钱左右,能不急吗?但天公不作美,下完雨还要再等上两天,沙子干了以后才能拍摄,经常是室外戏拍摄正酣的时候,大片大片的云可能会从你的头顶掠过,这时你会感觉取景器里画面会突然黑了下来,因为要接戏,光影(太阳的角度,明暗,色温)其中每一秒钟的变化都可能对画质产生影响,这对摄影来说至关重要,没办法很多的时候只有等。这次我们使用的是索尼F900HD数字高清摄影机,机器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能力都非常出色,不同光线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拍摄。
  除索尼F900HD数字电影摄影机之外,我也随身使用索尼SR60E数码摄像机配合拍摄花絮,其优势在于容量大,硬盘是30G的,可以连续拍摄130个小时不用换带子,机上的LED显示器也是可触式的,每一个操作键都是薄膜密封,沙子很难进入机器内部,这在风沙严重的沙漠地区是非常有利的。其外观小巧宜人,350克的重量,只有我的手掌心那么大,操作非常容易,加上操作版面简洁明了,这给我在拍摄花絮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随时掏出来就可以拍摄,所以二十天下来我拍摄了将近几十个小时的影像素材,为各电视台和平面媒体制作宣传片提供了方便。
  沙尘 在沙漠里拍戏,沙尘对摄影摄备,录音设备及其附件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在北京的设备租赁公司一听说要到沙漠拍戏一般都摇头拒绝出租。对于大型摄像机来说在沙漠防沙和防尘方面有点防不胜防,即使全部贴上保鲜膜好像也无济于事,沙漠中看不见的沙尘微粒无孔不入,比如焦距环,镜头表面,电池和机器连接处和裸露外的开关等等都有可能进灰尘,每次回来都要对机器进行一次大扫除。有一次由于风沙的原因,电池和机器的连接处的触点出现了毛病,机器不能正常开机,每次非得把电池板拆下清理干净才可以正常工作。这样很影响拍摄进程。更影响演员的情绪,
  对于在沙漠拍摄来说,索尼SR60E是一种比较好的机型选择,因为它所有的功能键基本上都有一层软硬适中的保护模,密封性很好,功能键简单实用,触手可得。唯一的就是外置话筒上的金属网,沙尘很容易漏入话筒内部,影响话筒的收音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在进入沙漠之前,准备一小块海棉,在大风或者沙尘暴天气时把海棉贴在话筒上,这样既保证话筒的收音质量又避免了沙尘对随机话筒的侵扰。
  移动轨小摇臂 在沙漠中拍戏不管是用大摄像机还是小摄像机,移动轨和小摇臂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移动轨如何在松软的沙漠上铺设的比较平整需要花很大工夫,因为好几次明明放平了轨道,由于流沙运动,放平的三脚架慢慢就会倾斜,而有时自己还感觉不到。所以一定要在拍摄的位置下面铺一层厚板,以防流沙,板下面最好先用沙子垫平,然后让人和轨道车在板上面压一压,再在上面架轨道,用大量的楔子来重新找准水平,推车之前最好把轨道用湿布抹一遍,因为轨道上可能会粘有大量的细沙,从而影响轨道的平滑程度。对于小摇臂来说三脚架和云台是最容易进沙子的,一旦进入沙子就很难清理干净,尤其在拍摄横摇镜头时阻尼磕磕拌拌特别不好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进人沙漠之前就把这两个地方用塑料袋包裹起来,以防沙子进入。
  在草原沙漠拍摄需要面对多变的天气,肆虐的沙尘,虽然拍摄环境比较艰苦,但最终能见到《展旦召》顺利封镜内心还是甚感欣慰。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会碰到音量不一致的音频素材,如果它们都独立成段且处于不同轨道上的话,我们可以使用音量电位与均衡滤镜、轨道音量调节线,或者混音器等传统方法来调节音量,但是如果同一段音频音量有高有低,用上述方法就比较麻烦了。现在,在EDIUS 5中,我们可以使用新的izotope效果器来轻松实现音量的均化。  在时间线轨道上放置一段音频素材,从它的波形上可以看出来,在这段时间中音量有大有小。  如果此时这段音
期刊
2005年初,索尼高调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专业级HDV高清摄录一体机HVR—ZIC,此消息一经宣布就得到了业内用户的广泛支持,ZIC一直大卖到今天。虽然其间也推出过如HVR—V1C等新款机型,但是ZIC在性价比和功能性上的平衡优势令其当家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2008年是索尼HDV推陈出新的一年。2008年2月20日,索尼在北京隆重推出了HDV新机型HVR—Z7C和HVR—S270c,这两款机型都具有
期刊
你有在欧洲学习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你后来的创作有什么影响,99年我去丹麦学习影视,02年回国。我从小都很喜欢看电影。父亲是专职摄影师,他对我的影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至于后来我对影像的一种特殊的偏爱和敏感,说不太清楚,总之很着迷。高中毕业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去了国外学习摄影。  你觉得在国外能学到什么?  我觉得不能用一个量化的标准去形容。更多的是从思维意识方面的影响,能更好的去独立思考,没有任
期刊
一个真正的工作狂,不会放过任何积攒素材的机会,哪怕只看到一次晴朗的黄昏日落,都会找一台相机拍几张照片。不过,随着技术上的日新月异,目前的小型数码摄像机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这类用户的需要。一些最新款的高端小型数码摄像机已经不比前几年的卡片机厚多少,在良好的光线下画质也能和入门级单反相机一较高低。  在视频制作领域,依靠小型机器积攒素材直是个难题。随身携带摄像机还可以接受,但是随身携带十几盘磁带就太不实际
期刊
林鑫 画家,独立影像制作人,1960年生于陕西铜川市,祖籍江苏太仓。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及西安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出版画集《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林鑫》诗集《噢!父亲——黑色的记忆》。2003-2004年编导了纪录片《陈炉》,2005年入选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和云之南记录影像展。2005-2006年,拍摄制作关于矿工生活的纪录片《三里洞》,获得第四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每年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已不太远的一月份,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电子秀就早早的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架势。今年的CES与往年有些不一样,有人提出口号称CES不应再是“Consumer Electronlcs Show”(消费电子展),而应该是“Consumer Electronics Save”(消费电子拯救)这是一场遭遇战,对阵双方一方是全球最尖端数码技术的大秀场,一方是历史上最为
期刊
央视终于在2010年2月13日除夕之夜首次对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了高清现场直播,全球观众通过高清电视广播、标清电视广播、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多种方式观看了春晚。虽然舞台设计、灯光和演员阵容同样空前绝后地强大,但是众多观众还是对春晚的节目不满意——网络调查中13.6%的满意率,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81.6%的满意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互联网为今天的春晚观众提供了对节目品头论足的资本和
期刊
视音频硬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多功能型,如MOTU的V3HD,既可以单独实现多种接口信号的交叉转换功能,又可配合计算机做为非编接口箱使用,一种呢,硬件功能非常单一,就像今天我们要测试的Canopus ADVC-HD50转换器,它的用途只有一个:将HDMl信号转换为HDV信号。    造型简洁专业小巧    我们能够看到,ADVC-HD50非常小巧一事实上它的重量只有400g,15cm见方,厚
期刊
我们杂志曾连续介绍了大洋MAM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组成,但对大多数中小型用户而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还是一个难以深入理解的概念,它究竟适用于什么样的用户?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难题7就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音像部的安永利主任,给您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  中国戏曲学院,前身是中国戏曲学校,诞生于1950年,在5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级戏曲人才,为中国的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
期刊
你见证了西安独立影像的发展历程,最早是什么契机让西安的年轻作者开始了创作之路的?  当时是02年吧,杨子把首届独立映像节带到了西安,张献民、章明、邱志杰都过来了,是在建筑科技大学做的。我参加了那次展映,作品是01年做的《垃圾车》,那是我第一次拍东西,借的是我舅舅的Hi8掌中宝。  独立映像节在西安的展出,你认为是否对当时的西安年轻创作者带来了影响?你的第一部作品在这次映像节上反响如何?  影响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