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德”无声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ularmp3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以情境教学为突破口,努力在创设的情境中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能达到培养良好人格品质的目的。本文尝试对运用表象、创设情境、延时情境、拓宽情境等方法进行总结,探讨如何在情境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教学;德育
  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对学生品德进行熏陶,在情境中拨动其心灵的“情”弦,对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品质有着独特的作用。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情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表象,在情境的探究中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寓于对课文的欣赏之中的,不能单纯地空洞说教。我们在赏析文章时要注意创设探究性情境,注重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之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春天来了》时,笔者是这样铺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同学们,春姑娘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你们那充满智慧的双眼发现大自然都发生哪些变化了吗?”这一问,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柳树变绿了”,“小草发芽了”,有的说“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听学生兴奋地说的同时,笔者相機在黑板上用粉笔勾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画卷(部分还采用了剪贴画)。这一课的情境探究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加上简笔画、剪贴画等手段的应用,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并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二、创设情境,在感知课文内容时赏析其中的道德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如何拉进他们之间的距离呢?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
  在六年级的一次研究课上,笔者讲《大江保卫战》一课,这是讲述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文章,场面宏大,事件感人。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和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笔者并没有急于学习课文内容,而是在学习之前进行了情境的创设。首先,让学生联系身边发生的事及报刊和电视中播放的资料,说说洪水带来的灾难。同时,发放资料让学生了解1998年的特大洪涝情况,了解洪水的凶猛与无情,为文章中出现的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涝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境做了情感铺设,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教学中,笔者适时、深情地讲述了这次“战斗”中的感人故事《周运兰老师获救记》,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解放军战士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保证人民的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在文章最后,笔者选择了一首《军民一家》的歌曲播放,将课堂气氛又一次推向了高潮。创设情境拉近了文章内容与学生情感认知的距离,学生不仅感知了课文内容,更学习了其中的道德因素,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感情。
  三、延时情境,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品德熏陶
  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践行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思想准则的能力。在这方面,笔者主要利用课文内容的延伸,立足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就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德育思想开动脑筋,观察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判断、评价。
  如在学习《郑成功》一文时,从文中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三个阶段,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祖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一教学从文入手,将学生带入延长的情境之中,使形式与思想、内容有机统一,以达到德育的内化。
  四、拓宽情境,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深化德育
  教师要运用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创设一种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启发学生、教育学生。小学生喜欢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喜欢从事各种活动,并且容易在活动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感染,这种影响往往超过课堂学习,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在低年级可采用做游戏、说故事、演童话的形式进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熏陶。如表演《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表演的情境过程中领会到“骄必败,谦受益”的思想,引导他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骄傲自满。无需多言,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已得到教益。
  而在高年级则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外活动的情境中注重融入德育教育。如清明节扫烈士墓,了解烈士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加倍努力学习来回报先烈们的付出;结合3月5日“雷锋日”在学生中开展“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学雷锋热潮;在三八节开展“为妈妈做件事”活动;教师节献给教师一份“礼”;国庆节举行“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班队活动。要让学生在各种情境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感染,拨动其心灵的“情”弦,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总之,教师要从情境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使之感知其中的美和道理,情感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叫苦连天……笔者觉得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小学生面对作文时的表现并不过分。学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终于写出文章来了,当我们读后却惊奇地发现所写的内容相似,所用的手法雷同。学生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室里擦桌子”,有教师称之为“五子登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谈
期刊
我们都知道,在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门课程中,评价都是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课程目标为准绳的。课程目标的导向功能保证了评价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而不发生评价方向的偏离。同时,课程也通过评价保证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个小牧场内,作为“牧人”(品德教师)的我们,又如何走出“放牧”的误区,让每一只“羊”(学生)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草”(真实评价)呢?  一、“亡羊”的
期刊
语文教学中,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教版语文教材一直是我国初中语文界的主流教材。今年秋季,人教社统编出版了崭新的新课标语文教材。下面,笔者就201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抛出一管浅见,期望与潜心教学的同仁一起研讨、共同进步。  一、与2010版语文教材的大致比较  2013版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体系设置、主题单元顺序、“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1.内容体系的设置更加紧凑、实用  2
期刊
摘 要:无疑,在高中古典诗歌鉴赏过程中,“知人论世”法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过分强调该鉴赏方法,容易走入淡化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的误区中,从而无法正确解读诗歌。所以,笔者以为,要真正利用好“知人论世”这把双刃剑,要做到“先觉后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知人论世;先觉后知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期刊
摘 要:台湾省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较为关注。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台湾省台东县瑞源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瑞源小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  关键词:绿色校园;校园环境:细节  台东县瑞源小学创办于1948年,位于台东县鹿野乡瑞源村文化路67号,学生来自于瑞源、瑞隆、瑞礼和瑞和四个村落。瑞源小学前期为瑞礼学校,1968年秋,台湾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改名为“台东县瑞源小学”。其教学理念为“活力、超越、欣赏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课程中都有语文“阅读课”的安排,但“阅读课”往往流于让学生自由看书的形式,或者变成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在学校教育中,阅读课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学生对阅读也不向往。当今的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没有大的阅读量支撑,将“行之不远”。面对此现状,我们要寻找破冰之策。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观念;阅读动机;教学策略;书香环境  一、我校语文阅读课现状  新课
期刊
摘 要:纵观概念隐喻的研究,在其研究语料的选择上几乎绝大多数都是政治演讲,很少有非政治演讲。本文以其独到的眼光选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研究语料,打破了传统的、重复使用语料的困境,旨在扩展概念隐喻的研究文本范围,同时也希望对英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概念隐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认知学  关于隐喻的研究,历史上有众多名家对其进行了详尽深刻的
期刊
一、针对的问题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功课负担减轻了许多,每天都有大约五六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在没有教师和家长引导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都迷恋网络游戏,还有的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嗜好。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都依赖电脑,可以说五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另外,班级出现了“三多”现象:上课睡觉的多,学科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多,学生个人不及格的学科多。班里那些不喜欢玩游戏的学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究其原因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江苏大学在校本科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现状及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状况,并找出原因,提出激发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途径,为学生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氛围  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学习需要和行为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中一种积极的态度。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大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还原生活的情境,追溯生活的本质和真实,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认清和扮演好政治教师的多元角色则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此,笔者提出教师应成为课程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者、课堂生活探究活动的策划者、课堂生活能力提高的促进者和课堂感悟生活真谛的引导者。  关键词:生活教育;新课程;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了,教育发生了日新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