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黑和煤的黑(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
  煤,和成泥浆,进入火炉
  也冷暖相知,问寒于人间
  它是贫穷者的一颗定心丸
  是千里路上游子的一颗父母心
  没有谁背着煤上路
  但煤却无处不在
  它被人们装在心里
  适当的时候,都要拿出来
  拨一拨炭火
  黑夜的黑和煤的黑
  在黑夜里
  我们是否能分清
  黑夜的黑和煤的黑
  两种黑是同一个黑的两种形式
  一个是虚无的黑,而另一个是实质的黑
  但两种黑又都是孤独的黑
  都是在黑色里煎熬的黑
  都是在黑色里等待或寻觅的黑
  往往,我们是在黑夜的黑里
  找见了煤的黑
  也就找到了黑暗里的光明
  那团烧得红彤彤的火焰
  一张脸
  那些温暖的脸
  那些憨实的脸
  那些渴望而哀伤的脸
  那些坚定的脸
  那些牵挂的脸
  那些无可奈何的脸
  那些一脸惆怅的脸
  但更多时侯,他们笑口常开
  乐观的脸
  这些脸统统会被煤层覆盖
  只有一双眼睛动,而其他
  都会淹没在煤的黑暗里
  一张黑而且模糊的脸
  沉默者
  当掘煤机在不断掘进的时候
  他们的人生也在跟着掘进
  他们的身体也在跟着掘进
  而他们的灵魂早已和煤的灵魂
  融为一体
  在一百八十米的深井下
  他们也成为一块块沉默的煤
  而且他们在地底下待得越久
  这种沉默就越明显
  最后,他们会把自己
  变成一块真正的煤
  会飞的煤
  矿井中深埋的忧伤
  谁能听得出来
  那一根长笛,深埋地下
  唯有大地是其呼吸的嘴唇
  而那些矿工是一个个音符
  从长笛中发出的曲声是那
  黑黑的煤
  多么美的音乐,雄壮而铿锵
  多么富有想象力
  那些煤有数不尽的力量
  从那幽深的长笛中飘出
  继而飘向四面八方
  煤最終成为一只只会飞的鸟
  飞入千家万户
  万有文:甘肃高台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四川文学》《诗歌月刊》等报刊,已出版诗集《故地》《月照河西》,诗歌、小说、散文入选多种选本。
其他文献
矿灯吟  漆黑的巷道里  闪烁的,不是星星  也不是流萤  那是矿工的眼睛  是灯房姑娘  青春点亮的灯  是母亲长长的头发  闪烁的银银雪花  是妻子绵绵的思念  含苞待放的玫瑰  是儿女梦中的烛光  摇曳的花蕾  是黑色的王子  唤醒睡美人甜蜜的音符  碰响的钻石灯房姑娘  姑娘们修长的手指  采来春天含露的花朵  姑娘们灵巧的手指  摘下银河的星座  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  系上琴弦样的发丝 
期刊
金秋(国画) 廖松岗 作  在中国的人物画中,唐宋的卷轴、敦煌和永乐宫壁画可谓瑰宝,但其后就日渐式微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之兴起,又出现了几位人物画大家,诸如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都是以表现时代自成体系,彪炳于丹青史上的人物画家。他们又都是教育家,培养了一代中国现代人物画高手,老一辈画家和后起之秀,使当代人物画坛大放异彩。  蒋兆和以西方素描技法融入于人物画;叶浅予将西方速写与中国水墨精神
期刊
一  红云来矿上报到的那天,我父亲李大海安排我去徐州汽车站接她。我驾驶的农用三轮卡一蹦三跳的。父亲喝骂我接红云时一定要严肃,哪怕装出悲伤的样子也行。我这才醒悟,我不该一蹦三跳的,红云尚在热孝中。  红云的父亲甄海礁一个月前死了。本来他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可死神偏就找上了他。下班铃响,工友们陆续走出作业区准备升井。甄海礁说我把通道上的煤屑清理掉,你们等两分钟。其实那点儿煤并不影响接班的工人钻坑道。甄
期刊
三疤疤娶妻  那些年,矿上有门路的人和有两下子的人,都不在采煤队上班,都在机关坐办公室,或是在场上单位上班,再赖的也在个井下二线单位。在采煤一线上班的大多是从农村招来的工人,这些人大多数是“文革”时期的小学、中学毕业的,因为在农村穷都得娶不起媳妇,才走下井当窑黑子的这条路。  三疤疤便是一个这样的人。三疤疤真名叫王三春,他在村里时是给生产队放羊的羊倌。那年他爹妈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借了一千块钱,给他娶
期刊
入清生欢联(草书) 褚建鹏 作怀素·自叙帖句(草书) 褚建鹏 作录毛泽东词(草书) 褚建鹏 作  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写大草的。  褚建鹏师从言恭达先生,是我的师兄。不过与他深入的接触交流却是几年前在常熟书画艺术研究院举办的10青年书法展中。当时,院长张浩元先生邀請了常熟10位青年书家共同举办此展览,褚建鹏与我同列其中,10个青年排序,他列第一。在预备展览的召集会上,褚建鹏健谈而富激情,而后的
期刊
吴子长的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一直往南走》是2018年《阳光》杂志在头条推出的重点篇目。作为一个差不多是专事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这个中篇不独显示其中篇创作的不凡实力,更体现出作家在中篇小说创作上的新思考新探索。  《一直往南走》里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国当代史上著名的三年大饥荒时期。小说主人公徐老三一家饿死,唯独他一人逃出家乡,一直向南走,靠着乞讨,走出灾区,被淮河岸边的一家煤矿招为矿工;
期刊
近日,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东庞矿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建矿三十五周年职工摄影展正式启动。  展览主题鲜明,作品讴歌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东庞矿建矿三十五年来发展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东庞人”勇于开拓、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了东庞矿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围绕“热爱、担当、廉洁、奉献”核心理念,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而奋斗的辉煌辉煌历程!  展览的100幅作品是从三
期刊
录周恩来总理诗一首(草书) 李士杰 书李士杰  李士杰:1952年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院院长,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期刊
人之初  快活林是白岸的一处林子,地处三村交界处,大跃进的年头这儿热闹非凡,三四个村子的年轻人在这儿垒起泥土高炉,大炼钢铁;挑三尺沟深翻土地。也许靠近汾河的缘故,白岸闺女们天生活泼,柔情似水,一颦一笑多几分放浪。就月夜战,月下看姑娘,脸白有红,越发增添魅力。  偶尔听得到呢喃情话,或者类似喂猫吃食的亲嘴声,甚至还夹了呼唤,像疼痛,又像吟唱。  林子里燃烧着一种看不见的火。  若请来一两台戏,他们的
期刊
一  伏天的太阳把大地烤焦了,光着头皮能听到啪啪地炸痱子,卷成卷的庄稼叶子让人看着心疼,担心会枯死,知了藏在树叶下,拼命地叫热啊热啊——  和平家院子里,金黄色的麦子摊在水泥地上,满院子蒸腾着浓浓的麦香。和平穿着大裤衩,戴着草帽,黑黝黝的脊梁上披着一条湿毛巾,赤着脚,蹚着滚烫的麦粒,将木锨翻过脸儿,双手虚握着,一推一抽,轻轻一抖,一绺麦粒儿翻卷起来,像鲤鱼打挺,一浪接一浪,呼哧呼哧有节奏地翻滚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