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教育·名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bsb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目标,而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现行的统编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作指导,所选择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一边促使这些被获得的知识能够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导学系统关注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呈现,以提高学习效率,达成学习目标为目的地支持教师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活动设计方面,统编教材关注学生生活与语文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建构对语言和外部世界的认知。那么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在与共同体协商的过程中通过建构语言文字等知识,获得语言素养的过程,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与项目式学习不谋而合。在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引领下,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整套教材显性的线索,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作为主线,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能关注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通过情境化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范围内去深入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用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鼓励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与以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现状存在着矛盾。教育适应未来,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但从目前学习状态上来讲,教师还是习惯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论,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缺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思考,这样往往使作为主体的学生陷入被动的状态。
  脱离生活实际,更多地停留在意识层面的重视实践和运用。语文课程本身在于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但目前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还是知识层面的讲授,只针对应试能力的培养。只用教材来进行教学难免会使语文学习成为远离实际生活、远离实际问题的学习。学生的收获大多是对他们而言复杂、深奥、琐碎、枯燥的语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无法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就具有了实践意义和可行性,而相关研究也是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项目化改造,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指导。我们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来说明。
  二、基于项目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尝试
  从中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来看,目标、内容、活动、情境、结果和评价六大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式学习框架。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因为主要由整合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组成,所以这一学习方式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一)从单元目标向项目目标的转化
  单元教学目标关注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但是项目目标除了达成单元目标之外,还要包含学生幸福生活能力的目标。良好的习惯、求知欲、通用的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四点,对于孩子们未来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最重要的、能被衡量的标准。例如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阅读方面是:学生会写34个字,会写38个词语;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习作方面是: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除此之外还要体验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等。因此在将第一单元进行项目化转化时,我们把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三部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风俗是什么?第二阶段:为家乡的风俗代言。第三阶段:探寻风俗中的秘密。驱动目标是:通过在交流预习中了解到的风俗,进行自主预习的交流学习;初步感知风俗包括什么;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通过借助注释和资料学习古诗三首,并交流学习其他传统节日的古诗;通过探寻风俗中的秘密,发现风俗中的地方独特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形成地方共同性的,从而思考风俗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将本单元的学习转化为三个项目研究阶段,并重新进行课时安排。
  (二)从教学情境向生活情境的转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给语文阅读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提供了解决的策略,必要的语文知识扎根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促使学生运用这样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语文阅读教学真正落地。在“我为家乡风俗代言”的项目驱动下,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把原本距离生活较远的老舍、沈从文及古代诗人笔下的风俗改造成为自己家乡风俗代言的学习资源,当面对的是一个具有真实情境的问题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体,因为这是他的家乡风俗,他要为自己的家乡发声,这一点别人无法替代。通过自主地学习有关风俗内容、表现手法等,借助资料、访谈和调研,了解风俗背后的秘密,并为自己家乡的风俗代言,在此过程中就实现了教学从知识和能力获取向解决问题的转化,从讲授为主向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转化。
  (三)从单元检测向项目过程性评价的转化
  在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的预习、预习检测、查阅的资料、如何介绍自己家乡的思维导图、课堂的学习笔记、访谈、调研、项目书、表演和演讲等内容都可以成为过程性评价的材料,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内容都不用是非对错的单一标准评判,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出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且有助于教师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在开学第一周,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怎样预习可以更加细致深入?怎样独立识字可以更准确?怎样小组合作可以更高效?怎样培养自己的目标和内驱力?在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随时利用班级项目授课时间和班会时间,与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流程,并达成共识、共同践行,从而在项目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基于项目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对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并且尝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引入项目式学习,通过亲身尝试和教师交流反思,探讨出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项目式学习的一些实践经验。
  如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项目就是将课文作为家乡风俗代言的优秀案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做好预习,然后整体感知,先分析思考风俗是什么,再借助项目研究进一步探究自己家乡风俗的独特性和共同性,然后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学习和汇报展示。简单地讲,这就是案例学习模式,从案例中总结出方法规律并运用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首先,呈现恰当的经典的案例,思考这一案例的创意在哪里;其次,探究该案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最后,设计一个新的案例。案例学习模式也将学和用有效地联系起来,主要环节为:
  环节一:呈现课文经典案例,为学生项目研究提供内容和方法的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内容和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应“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環节三:设计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经典案例的规律和方法运用到自己设计的项目案例中去。
  利用项目式学习解决我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这一实验还在不断进行中,我们会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形成基于项目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和策略。
其他文献
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并非苛求,但其前提是老师要有主动思考的意愿,要有积极思考的意识。一名不善于思考的老师,注定无法成为一名纯粹的老师、一名脫离低级趣味的老师。其实,积极、主动的思考并不需要高大上,只需保持平常心,做个有心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始终保持反省态度。每次上课之前的备课,老师需要认真去思考课标、教材、学情,进而来设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在上完课后去反思,本节课有何得失,预设与生成的效果如何,学
期刊
一、国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学生应该做到“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樂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写作是表达的基础,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使其观察能力、思
期刊
新时代中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凝练德育特色,丰富德育内涵,力争实现德育工作品牌化、特色化,切实发挥品牌效应与育人功能。  一、“向心德育”的提出和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一出现就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
期刊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物理课,讲的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选修3-1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二课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和说明书,再画出电流表的三量程的示意图,当时笔者很诧异,为何上来就让学生做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呀?课后交流的时候,这位老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时这样解释这一教学环节:“如果学生能理解三量程的电流表的原理,那么理解双量程的肯定就没有问
期刊
一、问题的呈现  3.我們下面讨论一个与本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特例:椭圆或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我们下面仅以标准椭圆(二者情形完全类似,双曲线分类讨论即可,最后得到两支双曲线的统一形式)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我们发现标准圆锥曲线的定义形式十分对称,结论也非常简洁,可是现有高中数学教材上给出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却一点也不美(这一点显然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在“课标”的课程性质与基
期刊
大量教学研究已经证明,单一化的数学知识授课模式,反复向学生输送数学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致不高,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就可以对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进行强化,促进他们本身的思维能动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帮助他们高效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巧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学
期刊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人均寿命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不久的将来,也会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所以,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成为了我们当今社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对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必须受到重视。但是从目前中职院校的专业老年照护的人员培养现状来看,这类人员的数量缺口严重,这与我国实际对老年照护的人员需求差距很大。  一、相关背景 
期刊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开阔视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利用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不
期刊
为了能够转变传统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辅助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受到相关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分课堂的具体应用理念是需要将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中一半时间用于讲解新的知识,而另一半时间则用于学生之间的深入探讨,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吸收。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
期刊
语文教育作为关键的内容,凸显出人文性特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教师未将生命教育引入课堂当中。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未形成,缺少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认识。教师必须将生命教育视为关键载体,对小学语文教学合理定位和创造升级,将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生命教育内涵传授给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洗礼,净化学生内心,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命的真谛与意义。我们要将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