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莫要“追”

来源 :教育·名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物理课,讲的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选修3-1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二课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和说明书,再画出电流表的三量程的示意图,当时笔者很诧异,为何上来就让学生做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呀?课后交流的时候,这位老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时这样解释这一教学环节:“如果学生能理解三量程的电流表的原理,那么理解双量程的肯定就没有问题了。”其实本节课让学生理解电流表双量程的原理并画出示意图就已经很难了,而在没有衔接和过渡的情况下,让学生猛然去做“理解电流表三量程的原理并画出示意图”这样高难度的“动作”,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显然这位老师的做法太急了,要知道学习是有梯度的,做好知识和思维的铺垫,学生才能架梯而上,到达目标,急于求成是不可能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的。
  在笔者曾经参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建设研讨会暨二七区第八届多彩课堂文化节”物理分论坛交流中,郑州市第七十四高级中学的冯宁老师现场展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节的教学过程,令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学遵循规律、放慢脚步的重要性。
  冯老师先播放了蹦极视频,利用计时软件记录了不同时刻的速度,让学生画出蹦极体验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把学生画的两种典型图像展示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解释画图的依据。再带领学生比较了两种画图方式得出的实验结果的异同,并根据图像的特征确定了蹦极体验者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用卡纸填充图像与坐标轴之间的空白的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3 s时间内蹦极者下落的高度(位移)。历时20多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体验了规律得出的不易和乐趣,感受了化繁为简处理问题的思路,体会了简化、微元、求和、极限、合理外推等物理思想的妙用,直至一步步接近规律的真相。
  当规律得出后,虽然一堂课所剩的时间无几,但是笔者觉得这节课就像文火熬小米,香味慢慢地飘出来,一丝丝地入侵感官,沁人心脾!
  笔者非常欣赏冯老师课堂的慢节奏!敢于在课堂上花时间慢下来的老师,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知识和方法的慢示范作用,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通过多次的听课和自身上课的体会,笔者发现教师们多数不敢慢下来,而是在“追”,追什么呢?
  一、“追”求课堂设计的完整性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设计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老师会走向完整的极端,即每一个环节都要凸显,面面俱到,结果每一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都没有做到真正的凸显,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也没有彰显,这就好像模特走T台一样,急着要把设计好的过程走一遍,目的只是走完,而没有考虑走的方式和走的技巧,没有思考哪个位置需要放慢脚步,来抽丝剥茧地完成动作,这样的课上下来教师觉得完整了,学生可就模糊了。
  二、“追”求各环节和时间的契合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希望自己备课的环节和预设的时间点是契合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学的情况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某一环节的时间延长,那么接下来,老师就开始了“追”,为了“追”逝去的时间,压缩预设的内容,争取在下一环节和预设的时间契合。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去“赶”学生,催促他们快一些,以追上教师“追”时间的步伐,而学生一快,思考的时间就少了,思辨的空间就压缩了,质疑的灵感也可能倏地消失了,课堂交流的内容就从多样走向单一了,这样一来师生都会感觉不尽兴了。
  三、“追”课堂知识的容量最大化
  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容量,但不知从何时起,大容量也被扯进了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的评价里。好像这一节课只解决一两个问题既不能显示一个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也不能显示我们所培养学生的聪明和才智似的,所以必须有大的容量方能显现课堂教学的本色,方能让听者觉得课堂高效,学生学到的本领多了,这节课才不是虚度光阴。
  其实容量的大小是分学情和授课类型的,学生的基础弱,思维能力不强,那只能是低起点、小步子。对于新授课、实验探究课和规律课的教学,一定不是知识的大容量的载体,而是在教师构建情景中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交流合作碰撞、水到渠成地得到真知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得学科思维方法贯穿其中,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慢慢地体会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慢慢地梳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慢慢地感受科学思维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而在“慢”的过程中,课堂知识的容量可能不多,但学生思维的容量和科学方法的容量可以很多。那么,学生得到的方法和体验一定比得到的知识更有意义,而老师在这样“慢”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会更加深刻,对自己教学能力和艺术的提升会更有帮助。
  四、“追”教学进度的超前性
  教学中需要有一定节奏的进度,进度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将本该一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5分钟就结束了,本该3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本该演示的实验用动画代替了,本该分组的实验用视频播放替代了。这样就把自身对这节课的思考给剥削了,同时也把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思考空间挤没了。这些老师如此着急赶进度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赶在某个阶段性考试前几天完成教学内容,接下来用刷题、刷卷来实现利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标。如此这般,学生会解答问题,但是会解决相关问题吗?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了解答问题的技巧,但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六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为例,本节课是学生分组实验课,目的是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概念的得出和定理的进一步理解做好思维铺垫。但是,由于临近期末,时间紧张,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潦草地说说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就直接和下一节合并了。如此,通过学习,学生会记住实验条件:平衡摩擦力和小车质量远远大于所挂钩码质量。但是,如果出现涉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处理数据或者对实验稍有创新变化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似是而非或者无从思考。如:涉及本实验的题目中出现为何要平衡摩擦力、为何要满足小车质量远远大于所挂钩码质量时,或者改变实验器材后关于这两个实验条件的变化分析时,学生就会出错。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创造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甚至老师连演示实验都没有做,学生对本实验各种要素的实践、思考、交流评估、质疑总结等都没有经历,实验能力和素养自然就无法形成。纸上空谈兵终究抵不过打“一场硬仗”更有收获!
  俗话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生在跟着我们经历一堂有思维含量的体验课堂后方能有所感思,有所觉悟,有所收获。这样的收获可能是知识量的积累,可能表现为思维等能力水平的提升,也有可能是战胜困难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无论何种收获,学生会使得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坚定,自身的学习态度更执着。而这样的收获,在“快餐式”教学中是不能实现的。
  看来,教学不妨放慢脚步,智慧地留给学生学习成长的缓冲时间,就像中原名师司德平教授所主张的“以实验为基础、以情景为本源、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以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为手段”物理教育思想那样,不断进行实践与研究,教师所期望的物理教学愿景才有可能达成。
  冰心说:“教师的现在,是学生的未来!”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太过功利,适当慢一些,在不消减知识的同时有育人的滲透,在不得不“授人以鱼”的同时要多考虑如何更多地“授人以渔”。为了学生的未来,物理课堂教学莫要急着“追”,而要多修炼“慢”功夫,提高“慢”的教学艺术修养。
其他文献
“小蜜蜂”综合活动课程,是上海市奉贤区洪庙小学为学生是身定制竖起的“成长路标”,也是学校致力于上海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建设的“洪小方案”。“小蜜蜂”综合活动课程的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对小学课程优质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创新实践。一、课程缘起  成长,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大主题,也是对学生最好的关怀、关照的最佳课程。为了远郊小学的孩子也能享有优质的
期刊
規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是社会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所蕴含的不仅是个体所了解的规则知识的多少,更包括个体有多愿意自觉遵守规则。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是了解规则内容的知识。也就是说要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二是理解规则的价值。这是规则的人们共同意识的体现。三是自觉地遵守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的
期刊
一、课题概述  (一)概念界定  1.脑科学  脑科学是研究脑和心智现象及规律的科学,是一个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的科学领域。  2.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它不等同于一般的艺术表演能力,它是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领悟以及表现后具有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并且达到理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一种能够自觉体现和迁移的能力。  (二)政策背景  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
期刊
一、课堂展示是现代教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学生的“学习获得”来评价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课堂教学和课堂研究的共同趋势。这里的“学习获得”不仅指学生学习认知的结果,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西方课堂教学的这种转向是对“儿童中心”的回归,“儿童中心论”是近现代以来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ey)称赞“儿童中心论”是教育思想和实践领域中的一场“哥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面对大段的,特别是缺乏情节性的文字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时,学生的预习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多数学生仅标好自然段号、圈画生字,连文章都不愿细读就结束了预习。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大部分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文本信息,缺乏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
期刊
2019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关于教育活力的概念,目前研究者均指向教育活动中主体性的彰显、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的释放和实践性的增强。何谓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笔者认为巧妙寻求恰当的课堂文化生长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的语文课堂会具有灵动的活力。  《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
期刊
幸福是人们的终极追求,是每个人学习、工作等努力的方向,也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共同话题,而幸福观主要指人们在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等方面的认识与看法,是个人的三观在幸福领域的具体体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不同的幸福观又会引领个人不同的行为。因而,引导高中生这个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群体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对其个人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当前高中生幸福观的现状
期刊
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并非苛求,但其前提是老师要有主动思考的意愿,要有积极思考的意识。一名不善于思考的老师,注定无法成为一名纯粹的老师、一名脫离低级趣味的老师。其实,积极、主动的思考并不需要高大上,只需保持平常心,做个有心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始终保持反省态度。每次上课之前的备课,老师需要认真去思考课标、教材、学情,进而来设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在上完课后去反思,本节课有何得失,预设与生成的效果如何,学
期刊
一、国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学生应该做到“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樂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写作是表达的基础,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使其观察能力、思
期刊
新时代中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凝练德育特色,丰富德育内涵,力争实现德育工作品牌化、特色化,切实发挥品牌效应与育人功能。  一、“向心德育”的提出和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一出现就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