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之上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_l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芸是一名港片迷,上大学期间曾看过八九十部香港电影。她总结出一个规律:有三分之二的港片,拍摄了长短不一的天台镜头。
  警匪片中的追逐戏、窃听戏、狙击枪伏击戏、烟头明灭的兄弟谈心戏,乃至高潮段落的直升机搏命戏,楼顶的天台都是不可或缺的拍摄场地。天台看似无路可逃的悬崖,也可能酝酿着瞬间的反转。港式爱情片也少不了天台桥段。表白戏在天台上拍,比在珠宝店或游乐场拍有趣多了;分手戏在天台上拍,比在办公室或厨房里拍,更添一份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凉感。
  天台之上,风势粗硬劲朗,光影质感非常粗糙,巨大的净水箱像巨兽一样潜伏着,这些似乎是与灯红酒绿的香港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少年与伙伴对谈,衣衫如鸟翼一样飞起,他满怀豪气地畅想未来……也许,几十年后,等到头发花白,他还能再上天台,与老伙计吹嘘自己这一生,怎么踉踉跄跄度过在这里痛哭流涕的那一刻,决定好好活下去,从此成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凡英雄。
  香港那地方我去过不止一次,高楼如危崖,窗户如蜂巢。夜里,千万盏灯从山谷深处一直排列到天上,似可上接星辰。只要是在天台上,风势与阳光应该都很烈。



  而同样在高楼林立的日本,天台早就被不按常理出牌的“90后”占领。日本的大都市人口稠密,居住空间狭窄。“60后”年轻时,每天都攥着拳头打拼,做着从文员到社长,从工程师到总裁的美梦。为了能在离市中心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买一个逼仄的独家小院,过上中产阶层的生活,他们甘愿将自己嵌入公司运营的庞大机器中,成为一颗螺丝钉。而“90后”早就不以这样的生活为人生理想,他们嫌弃父辈循规蹈矩地过一生,发誓要尽自己的心意来生活。许多“90后”做自由职业,靠设计游戏、画插画、做美妆主播或电竞解说,或者在寿司店里切鱼煮饭,来支付日常生活开销。收入不高不要紧,东京和大阪都有那么多天台板屋可以租住,租金比正儿八经的房屋便宜多啦。虽然冬寒夏热,但好在一出板屋,外面就有空旷的天台可以看星星,可以生火跳舞,可以踏着滑板溜来溜去,幻想自己生活在高山之巅,吹着白居易和紫式部吹过的风。
  朋友芸留学结束后,曾在日本做过两年社工,她的主要任务就是走访天台板屋,与天台的租住者聊天,防止他们离群索居久了,精神状态与社交能力出现问题。
  她一趟又一趟地去慰問天台“原住民”,发现政府官员们的忧虑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存在的。“90后”年轻人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得很。他们并不是因为落魄才被迫躲到天台上来的,相反,他们是为了生活得自由自在,而在这里汲水煮饭的。一位名叫藤本一郎的男生指着天台下的万家灯火对芸说:“如果我想按部就班地生活,容易得很,这下面就是。可要是我想过既能沉思默想也能玩得疯狂的生活,却是不容易的,得考虑清楚能忍受什么,又能承担什么。”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出生在邮轮“弗吉尼亚”号上的天才钢琴家1900,坚持不肯走下船舷,到陆地上过脚踏实地的日子,他一生都飘摇在海上,直至与“弗吉尼亚”号共亡。人们都觉得他痴傻。殊不知,在1900眼中,执着于岸上灯红酒绿生活的人,何尝不痴傻?天台上与天台下的人,差异之大,跟1900与岸上众生的差异,庶几相似。
  (赵红星摘自《扬子晚报》2019年3月5日,杜凤宝图)
其他文献
即使不写作,我也离不了阅读。这当然是因为,只有现实是不能使人满足的,永远不能,无论一个人在现实中的位置怎么改变。  想起读唐太宗诗时的感觉。太宗年轻时南北征战,父亲建立新王朝,他又陷入兄弟间的争权,他登基后,注重在历史上的声名,一心要做好皇帝。为此,在很多方面,他不得不克制自己,甚至受臣下左右。这样一个人,只活了五十多岁,日理万机,却爱书法爱到痴迷,写诗也十分投入。唐朝皇帝里,他是留下诗作最多的,
期刊
崇尚写实的西方经典绘画特别注重对人物的描绘,人物画和肖像画因此成为绘画中的独立分支。一些世界名画里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以至观者在赏画时,不仅能够欣赏画家的精湛画技,还能对画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产生感性的了解。换一种角度看肖像画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欣赏绘画时何尝不是如此。以达·芬奇的名画
期刊
诗人模仿鸟语  脖子伸长  喉结突出  仿佛旋律之翼上一根笨拙的手指  他开口吟唱  深信这样可以催促日升  让歌声变得温暖  让高音变得纯净  诗人模仿石头的睡眠  脑袋缩进肩膀  仿佛一尊雕像  呼吸少而痛苦  入睡后他相信唯有自己  能洞悉生之奧秘  无须神学家的援手  就能将永恒掬入急切的口中  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倘若没有诗人  不停奔忙于  飞鸟和顽石之间?  (库 肯摘自《外国文艺》
期刊
在你买一匹马之前,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考虑——  你打算把它安置在哪里?你打算买哪种马鞍和装备?你打算多久骑一次?你打算給它喂什么料?  买马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其他方面的因素往往会使其变得很难达成。  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一开始看起来都是不错的,但其实之后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职业的决定,开支的决定,假期的决定,开展新业务的决定。  总而言之,在仔细考虑所有后果之前,不要太急于做决定。
期刊
近日整理友人来往信函,看到一封萧乾写给翻译家许钧的信。信中说:“我看译书与做人之间是不能分的。我还是相信‘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训。拍着胸脯称自家译本为‘定本’不可取,尚未动手译即预言自己的译本将是‘定本’尤不可取。译书做学问,贵踏踏实实。很赞成您为文匡正一下时下的译风。”  这封信是1995年9月26日写的。我回忆起,当年萧乾、文洁若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金隄的全译本随后出版。对上述
期刊
海明威  莱斯利·M.M.布鲁姆在讲青年海明威旅居巴黎时的故事《整个巴黎属于我》的尾声中,描述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波莱特·阿施利夫人——也是和海明威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的观光团成员杜芙·特怀斯顿夫人——时,引用诗人宾纳对得了肺结核在疗养院里度过了生命最后时光的杜芙的刻画。  在海明威笔下,《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波莱特·阿施利夫人是“不羁魅力的典范,永不老去”;生活中的杜芙,亦如莱斯利所勾画的那样
期刊
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树木上,它们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总会比你先听到什么,更多地知道些什么,却不为你所了解。  那时候,知道这山里有木耳的,还只是很少的几个人,他们把木耳采回家也只是自己尝尝鲜而已。  我妈却想靠它发财。我妈一心想找到野生的木耳。她爬山峰、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来,
期刊
宇治65岁,身高1.8米,海军出身。他头戴鸭舌帽,身着黑色雨衣、雨裤,脚穿长靴,背着帆布包。冬季,田里积雪,他席地而坐,分开双腿,两腿之间,有一只不满一岁的小朱鹮,老人正在用手喂它吃活泥鳅。有时,泥鳅从喙里滑落,在地上乱蹦,朱鹮瞬间瞪大眼睛,赶紧把它捉回来,慌乱的样子惹人怜爱。  不清楚这只朱鹮的雌雄,宇治管它叫“朱鹮子”。1  1967年7月29日,一只迷路的朱鹮出现在真野町的田里。这就是后来被
期刊
大片开阔的青草地,绿茸茸的,一直伸展开去。远处的树林后面,可以看见连绵的青山。太阳正从青山背后升起,把初夏温和的光洒向这个高尔夫球场。  谢大为的车停在球场门前。门旁站着几个球童,排首的一个抢步过来,站在车尾后备厢前,等谢大为打开后备厢,便熟练地取出球包,提进门去。谢大为泊好车,从另一个入口进去,见球包已经被放在自己的场地上。球童站在旁边,问他是不是先打练习场。  这球童十五六岁,头发漆黑,眼睛明
期刊
你或许听说过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给孩子们两个选项:一个是他们能立即享用一颗棉花糖,另一个则是他们要独自等待20分钟,之后可以获得两颗棉花糖,二者只能选一项。  这个实验在2006年经《纽约时报》记者大卫·布鲁克斯报道后广为人知。实验者后来发现,那些能等待得到两颗棉花糖的孩子,成年后身材保持得更好、社交更活跃、人生更成功,并且有更高的成就——坚持时间最短的3个孩子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