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来源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推动“四化”同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对象,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县域城镇化进程略慢于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且区域差异明显。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耦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进展快慢直接影响“四化同步”目标的实现。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于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乃至加快实现“四化同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定量分析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以期从县域层面探究一些规律、做一些有益探索。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耦合协调度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耦合作用和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发展状况,基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关系,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理论,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C={(u1×u2)/(u1+u2)2}1/2公式(1)
  其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u1与u2分别是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当耦合度接近于1时,两系统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状态,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最强;当耦合度接近0时,二者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系统因素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甚至发生拮抗作用。同时,为准确评价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引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D=(C×T)1/2 其中T=αu1+βu2公式(2)
  D为耦合协调度,其数学含义为在保障系统综合得分最大的情况下,使各分系统的离散程度最小。D的取值位于0到1之间,取值越接近于1,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发展的程度越高。C为耦合度,T为城镇化系统与农业现代化系统综合协调指数。其中α,β为待定系数,因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起步早,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初期,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设α=0.7,β=0.3。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14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考虑到兵团垦区体制不同,本文剔除黑龙江垦区、广东垦区湛江垦区、宁夏农垦、湖南屈原管理区、湖南常德市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新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新疆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垦区等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这些示范区点状分布在各个区域类别、各种地形当中,且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各区域的前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第二,由于目前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点是县域城镇化,而已有新型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级层面或全国层面,考虑到示范区大都以县为单位,以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从县域层面对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也能对现有研究进行有效补充。第三,农业部连续两年发布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其中的评价结果及一系列数据为此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指标选择
  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显著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根据新型城镇化内涵,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本文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统筹化三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城镇化率、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等3项指标进行测算(如表1所示)。使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城镇化得分,每项指标赋予1/3的权重。
  农业现代化评价参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进行,农业现代化得分直接采用农业部公开发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中的结果。
  (四)数据处理
  为了消除不同趋势变化及不同量纲对数据分析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将有量纲的表达式,经过变换,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具体方法如下:
  d=a(Xi-Xmin)/(Xmax-Xmin)
  当序列有正变化趋势时取a=1,当序列有负变化趋势时取a=-1。
  二、估计结果分析
  (一)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
  根据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分别计算出2013年146个示范区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进而得出31个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2013年,我国县域农业现代总体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分别为0.6097和0.3776,城镇化进程明显慢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同于有些全国层面或者省级层面的研究结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縣域层面是加快城镇化的关键,也是加快城镇化的重点。分省看,江苏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达到0.8879,北京市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0.5974,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相关关系,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高的地区,城镇化进程也相对较快,反之亦然。
  (二) 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发展度结果
  依据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得到2013年各示范区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经简单平均,得出2013年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为0.4540,总体上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如表3所示),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拮抗时期,二者均获得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发挥系统间的互补作用,处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竞争时期。   分省看,2013年,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南、新疆等8省(区、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0.50.69,属于初级协调阶段;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等6省(区、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00.39,属于失调阶段;其余17个省(区、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0.40.49,属于濒临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经济不平衡决定的经济较发达区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普遍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区域。
  从示范区看,2013年,47个示范区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占32%;76个示范区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占52%;23个示范区处于失调阶段,占16%。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和失调阶段的示范区占到了样本总数的68%,从县域层面看,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仍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层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革除制度障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两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14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考察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基本结论如下: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县域城镇化进程需加快推进,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县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展处于拮抗时期,相互促进的作用还没能有效发挥。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是中部,协调度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了较强的相关性。
  由此,得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快推进县域层面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二三产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第二,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制定向中西部倾斜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水平。第三,健全城乡产业互动的良性合作体系。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化农产品结构,利用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农业观光、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多措并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为县域城镇化提供劳动力、原材料等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殿霄,胡志全.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285290.
  [2] 蔡 臣,李 晓,赵颖文,陈春燕.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川西地区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27( 11):124128.
  [3] 錢 丽,陈忠卫,肖仁桥. 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11):1017.
  [4] 徐 君,高厚宾,王育红.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耦合机理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3(9):8588.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的新课题,是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保障和核心内容,对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内在地包涵着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农民的思想觉悟;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垃圾分类的概念已经得到了政府、企业、公民等各层面的普遍认同,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出一套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通过分析国外现行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探讨其成功的经验,高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讲话,期以总结出一条切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
期刊
摘 要:大学生与农民工返乡创业风起云涌,由于社会场域变更、社会身份转变,两类群体将面临系列角色变化。文章首先揭示了大学生与农民工返乡创业角色变化的必然性,然后根据大学生与农民工本身的差异,剖析他们的角色认同与归化,最后就两大群体的角色转化提供有针对性建议。比较两大群体返乡创业的角色认同及转化,为指导两大群体在乡村创业定位及其发展提供角色化思考新角度。  关 键 词:大学生与农民工;返乡创业;角色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四川省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首先,基于四川省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认为污水排放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安全饮用水等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其次,深刻分析后认为:资金缺口大、项目推进方法及参与主体单一、自由裁量導致项目不平衡推进等制约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最后,拟从整合政策资金、促进项目推进方法及参与主体多元化、严格落实监督机制助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干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但这些素质要求的内涵、评价标准及其特殊性等问题都需要有人来回答。在调研和梳理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发现:“三农”干部的“一懂两爱”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和若干四级指标。其中,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个人素质。“懂农业”包括懂现代农业和懂农业
期刊
摘 要: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量持续增长,业务领域持续拓宽。但关于农民合作社究竟应该是包括小农户在内的大集体,还是以农村中“能人”为主体的少数派,越来越成为各地区在发展农民合作社过程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对于农民合作社发展来说,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制度基础?究竟在何种制度环境架构中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
期刊
摘 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中国基于国情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新尝试。本文以四川省M市A区政府购买服务为案例,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三阶段双元主体模式,并从双元主体的供需匹配、精准帮扶与全方位测评对其进行了深度理论阐释,剖析了模式在双元联动、专业素养、评估有效性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应通过政策引导、反向社会嵌入、整合多方资源等措施,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多方深度联动的养老
期刊
摘 要: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大致情况;第二,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建设路径思索。  关 键 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乡村振兴;建设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到十九大报告当中乡村振兴战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借助“三圈理论”,深入讨论如何平衡与协调党校主体班在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环节中的内在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刻认识党校主体班的内涵,把握党校主体班的培训规律。  关 键 词:党校;主体班;三圈理论  2000年,原农业部农垦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首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2010年,原农业部在批复部党校(学院)主要职责时,将“承办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
期刊
摘 要: 目前,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重要时期,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人员内生动力不足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人员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出发,深度探究缺乏内生动力的原因,提出激发深度贫困人员内生动力的对策措施,为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助力和保障。  关 键 词:脱贫攻坚;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人员;内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