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仿是我国传统写作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名家在模仿上下过苦功夫。汉代张衡曾模仿过前人班固的《两都赋》写下了《二京赋》,他“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后来,西晋文字家左思又模仿张衡的作品写了著名的《三都赋》,他构思了整整十年。在唐诗中,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模仿崔灏《黄鹤楼》的佳话流传至今,这是无可讳言的。现代作品,也有不少的模仿。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其构思和写法就是模仿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连题目都一样。然而这些所谓模仿,决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前人的诗文为榜样,从中吸取营养,积累诗文,提供材料,并受到了立意、构思的启迪,谋篇、布局的点化。难怪朱熹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说:“古人作文做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名家尚且如此,学生习作一般属于练习的性质,更应广泛阅读,博采众长,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现在语文考试改革考试内容更倾向于阅读和写作,作文教学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虽然有了师生的重视,但如何指导全班的学生写出好文章,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却并不容易。为此,我试着探索一种作文模仿训练法。在研究大量文献和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尝试,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模仿训练教学方法,希望能对作文教学提供一种参考。
一是出示范例,学生模仿。要写什么类型的作文,先给出一些现成的优秀作文,最好是名家作品,其次可以是教师下水文,第三其他优秀学生的作品也可以。上课伊始,先用多媒体出示优秀作文,一般需要三个左右,不然太少的话没有说服力。然后,让学生反复看这些优秀范例,看完之后先自己概括期中的共同点。课堂上交流讨论这些共同点。老师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指导,给出明确的写作思路。(当然,也要强调一下如果学生有写作的灵感或者其他自己规划好的比较好的思路,也可以用自己的思路来写。)这里的写法知道非常重要,指导是否到位,决定着学生作文的成败。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写作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们曾说,写文章并非难事,难的是写什么文章。只要确定好了题目,文章也就水到渠成。这里说的就是作文写作的规律。古人写文章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旦有了灵感,确定好了想要写什么,那么写作的最优思路就已经出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古代文化兴盛,文人墨客写过很多很多的文章,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一篇文章的最优思路早就确定好了。古人饱读诗书,当然很快就就能确定好最优思路,但是学生们不一定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积累,所以我安排这一环节。观千剑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用心学习这一环节,可以为接下来的写作确定好整体思路。例如命题议论文的“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材料议论文的“述、析、引、联、结”五字法、议论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借物喻人中“先写物的特点,再通过这些物的特点来写具有这些特点的人”的思路就是常见的公认的写作模式。
二是激发兴趣,发散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写作事半功倍。作文的写作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克服畏难情绪的好办法之一便是激趣。先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能更积极的的投入到写作中去,更容易产生灵感,写起来速度也更快。比如,在写关于“山”的作文中,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认识哪些山,然后想想中国的文学中是怎样写山的,留下了哪些关于山的名言名句,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山中的事物有哪些,尽可能多的想象,最后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山。以上说的是横向思维,还可以用纵向思维展开来写,山的历史变化,山的春夏秋冬,山的早晨中午晚上……当然,一旦中心确定之后,这些内容的安排一定要与中心相关,不能突出主旨的部分,再好都不能要。这里谈的是写“山”,是关于“物”的文章,如果是关于事的,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整体思路可以是顺序、倒叙、插叙,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安排。还有的可以按照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比如写“如今的我更加自信了”这样的文章,按感情线索安排写作思路更好。主旨是“自信”,可以用之前的“不自信”做铺垫,并且用一些事情来表现这个特点。然后写中心事件,中心事件可以分成几个小部分,一开始不得不做,后来紧张,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成功获得了巨大的喜悦感,最后产生“更加自信”这种情感,详细写作,表明主旨。
三是课堂练习,拓展练习。老师指导完成后,大家应该就有了整体思路,结合激发兴趣、发散思维环节,学生们已经热情高涨,至少已经有了想要写的内容了。所以最好趁热打铁,当堂写作。老师可以规定好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开始规定的时间不宜太短,最好照顾到全班学生。后来熟练之后再适量减短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构思写作的时间,不因为慌张而影响发挥。练习主要分两类,一是写什么,可以讨论;二是怎么写,独立完成,重點是过渡句、主旨句。课堂练习之后还有拓展应用。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类似主题的作文训练,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强化对此思路的记忆。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观察,这种作文模仿训练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所执教的学生中,作文平均分明显领先同学科其他班级,多人在全县语文竞赛考试中名列前茅,一些优秀学生的作文在县市作文比赛中获奖。
总之,作文模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走完这段路程,还在于我们的勤奋。模仿,是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途径。当然对于提高作文,很多老师也会有自己的方法,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吝赐教。
一是出示范例,学生模仿。要写什么类型的作文,先给出一些现成的优秀作文,最好是名家作品,其次可以是教师下水文,第三其他优秀学生的作品也可以。上课伊始,先用多媒体出示优秀作文,一般需要三个左右,不然太少的话没有说服力。然后,让学生反复看这些优秀范例,看完之后先自己概括期中的共同点。课堂上交流讨论这些共同点。老师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指导,给出明确的写作思路。(当然,也要强调一下如果学生有写作的灵感或者其他自己规划好的比较好的思路,也可以用自己的思路来写。)这里的写法知道非常重要,指导是否到位,决定着学生作文的成败。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写作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们曾说,写文章并非难事,难的是写什么文章。只要确定好了题目,文章也就水到渠成。这里说的就是作文写作的规律。古人写文章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旦有了灵感,确定好了想要写什么,那么写作的最优思路就已经出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古代文化兴盛,文人墨客写过很多很多的文章,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一篇文章的最优思路早就确定好了。古人饱读诗书,当然很快就就能确定好最优思路,但是学生们不一定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积累,所以我安排这一环节。观千剑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用心学习这一环节,可以为接下来的写作确定好整体思路。例如命题议论文的“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材料议论文的“述、析、引、联、结”五字法、议论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借物喻人中“先写物的特点,再通过这些物的特点来写具有这些特点的人”的思路就是常见的公认的写作模式。
二是激发兴趣,发散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写作事半功倍。作文的写作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克服畏难情绪的好办法之一便是激趣。先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能更积极的的投入到写作中去,更容易产生灵感,写起来速度也更快。比如,在写关于“山”的作文中,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认识哪些山,然后想想中国的文学中是怎样写山的,留下了哪些关于山的名言名句,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山中的事物有哪些,尽可能多的想象,最后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山。以上说的是横向思维,还可以用纵向思维展开来写,山的历史变化,山的春夏秋冬,山的早晨中午晚上……当然,一旦中心确定之后,这些内容的安排一定要与中心相关,不能突出主旨的部分,再好都不能要。这里谈的是写“山”,是关于“物”的文章,如果是关于事的,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整体思路可以是顺序、倒叙、插叙,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安排。还有的可以按照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比如写“如今的我更加自信了”这样的文章,按感情线索安排写作思路更好。主旨是“自信”,可以用之前的“不自信”做铺垫,并且用一些事情来表现这个特点。然后写中心事件,中心事件可以分成几个小部分,一开始不得不做,后来紧张,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成功获得了巨大的喜悦感,最后产生“更加自信”这种情感,详细写作,表明主旨。
三是课堂练习,拓展练习。老师指导完成后,大家应该就有了整体思路,结合激发兴趣、发散思维环节,学生们已经热情高涨,至少已经有了想要写的内容了。所以最好趁热打铁,当堂写作。老师可以规定好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开始规定的时间不宜太短,最好照顾到全班学生。后来熟练之后再适量减短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构思写作的时间,不因为慌张而影响发挥。练习主要分两类,一是写什么,可以讨论;二是怎么写,独立完成,重點是过渡句、主旨句。课堂练习之后还有拓展应用。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类似主题的作文训练,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强化对此思路的记忆。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观察,这种作文模仿训练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所执教的学生中,作文平均分明显领先同学科其他班级,多人在全县语文竞赛考试中名列前茅,一些优秀学生的作文在县市作文比赛中获奖。
总之,作文模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走完这段路程,还在于我们的勤奋。模仿,是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途径。当然对于提高作文,很多老师也会有自己的方法,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