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爱情故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我独自从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前去雨花台瞻仰革命先烈,因订好当天返程机票,我一路脚步匆匆来到雨花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坐落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南端的任家山上,是一座既有传统民族风格且具现代气息的优美建筑。
  纪念馆于1984年4月破土兴建,198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镌刻在门额上方,檐下正中还雕着象征烈士英灵永存的“日月同辉”图案。
  馆内设10个展厅,其中9个用于陈列展览革命烈士的事迹,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宽敞明亮的展厅内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为主线,串联各时期重要事件,以烈士牺牲时间先后为顺序,共陈列了127位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他们当中,有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有刘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泽东介绍入党的毛福轩、曾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朱克靖、八路军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等等。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看到战争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让我的心情很沉重,此刻,我对着先烈们的英魂深深的三鞠躬!以表达我内心崇高的敬意和缅怀之情!他们当中,有的放弃亲情!有的放弃爱情!甚至放弃青春年华和生命!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新中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历史不能忘怀,大爱在这里充分诠释,他们仿佛在向我诉说那一场场战争经历过的血与泪,生與死的考验,还有失败时的沮丧和胜利后的喜悦!我走进那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好久好久不能自拔……
  瞻仰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烈士纪念碑,独自走在雨花台幽静美丽的林荫道上,突然被眼前的一棵丁香树所深深吸引,丁香树的下面,篆刻了革命烈士丁香的爱情故事,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看完这个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这是一棵丁香树,也是一个人。这棵树,名丁香;这个人,亦名丁香。
  丁香,原为苏州的一个弃婴,从襁褓里的纸条,人们得知其生日:1910年4月4日。所幸,一位美籍女牧师收养了这个弃婴,并给她取名丁香。
  丁香家教严格,志向远大。在东吴大学读书期间,她结识进步青年阿乐,一起加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1932年4月,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同年9月,丁香在北平参加了一个秘密会议,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于12月3日在雨花台从容就义,而此时,她已身怀六甲。噩耗传来,阿乐悲痛欲绝。在祭悼丁香时,他写下了“情眷眷,唯将不息斗争,兼人劳作,鞠躬尽瘁,偿汝遗愿”的誓言。
  因为深深爱恋丁香,他始终独身一人,直到1950年10月,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宣传部长的阿乐,在部队进军西藏的途中,遇到一位酷似丁香名叫时钟曼的姑娘,他才打开了关闭18年的心门。4年后成婚,并为第一个女儿取名为“乐丁香”。或许是天意,二女儿的生日是4月4日,而这一天恰是丁香的生日。
  1982年,在丁香烈士牺牲五十周年的纪念日,阿乐来到雨花台栽下了这颗丁香香树。1992年阿乐去世后,时钟曼又领着女儿从沈阳来到南京,将阿乐的骨灰静静地安放在丁香树下。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需要牺牲精神,和平发展时期,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公而忘私和大无畏精神,以坚强的毅力、勇敢的斗志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所鼓舞,激励我们战胜困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积极向上。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战争是对人类的浩劫,让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与安宁,让我们记住战争带给人类的沉重灾难,让我们记住千千万万个丁香一样的烈士,为战争和人类和平牺牲的永恒爱情!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今年假期回家,问起爸爸以前田野里的那口泉。爸爸说,好多年没去过了,不知道那里还有没有泉水。妈妈说,肯定有,前几年种地时候还特意去取水喝。打我嫁到这里,那泉就在,多少年了泉水一直汪汪直流。  怀着满心的欢欣,午饭带着孩子和爸爸一路溜达着过去看那口泉。  离开家乡多年,如今居住在城市里。很多时候,却很怀念小时候的时光,想念家乡。家乡的河,家乡的泉眼,那些伴随我成长的美好记忆。  村东头有一条河,河里水
期刊
早早的起床,与内心的懒虫做了一番小小的较量,实在是不忍心辜负这大好的时光,外面的阳光正好,清凉的夏风,欢快的鸟鸣,亮丽簇拥的花朵,成荫的树丛,幽深干净的小路,清澈潺潺的流水,沐浴在晨阳下的楼群,还有赶趟似的晨练的人们……多好的早晨,多好的太阳,多好时光,多好的生命。青涩的春季已经褪去,晦涩的秋季还未到来,就在这最美的时刻,生命的色彩与温度绽放到刚刚好,让感思的藤蔓爬满夏日馨香硕绿的灵动中,变成这一
期刊
近几年朋友圈火了,男女老少没事都爱刷刷朋友圈,给紧张的生活带来乐趣,形形色色的朋友朋友圈里不乏有活宝们的精彩创意。  有的朋友圈有点像脑筋急转弯,在不经意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笑果”。一次刷朋友圈时,一行字闪过:老婆失踪后,老公第一时间报警。警察对老公说:“你先冷静一下……”我感到好奇,怎么会失踪呢?老公一定急坏了吧,本能的点开后,下面大片空白,使劲往后划,终于看到最下面一行字“你这样一直笑我没办法
期刊
1988年,四年级下学期。  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大、很成熟了,是时候做点事情证明一下自己了。  麦收总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昨天还带青头的麦穗,经过一天毒日头的暴晒,今天就黄了,且低下了头,如果明天之前不收割,便什么都迟了。形容一个人分不出轻重缓急,通常会说“麦子掉头了还是该吃吃,该睡睡”。  麦子成熟是从内陆先开始的,逐渐往海边蔓延,因为受海水的影响,海边夏天温度要低于内陆,且昼夜温差小。  麦收季
期刊
1.题记  走进文明,走进内心。我停下来,静下来,以博物馆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目的地,去拜望我们的人类文明。  我不知道古人的生活,那些璀璨的古文明遗址让我走进远古家园;我不知道秦汉时期的世界,那些陶俑和青铜器让我感受到天地绝响;我不知道魏晋南北朝的面貌,那些石刻给我留下了时代剪影;我不知道唐宋时期的经济,唐诗宋词给我呈现了盛世和衰颓……  内心被远古呼唤,远古被内心企盼,于是开始了又一次春节假期
期刊
70年代,“光棍村”已无人查证它的原名,还处在一个穷山恶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里,仍然沿袭着祖上的“传统”,“转亲、换亲”,谁家有儿又有了闺女,谁家就不愁找儿媳妇,谁家的父母就可以在大街上,叉着腰站成圓规状高声讲话。  15岁的春妮在父母的逼迫下,为给30岁出头的哥哥娶妻,通过换亲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0岁的男人。出嫁那天,吹吹打打的迎亲曲,击碎了一对恋人的心。情人山牛恨这故土的贫穷,恨这千古不变
期刊
故乡的麦子熟了,村庄里飘荡着暖暖的麦香。此时,母亲正安睡在村庄南面的那片麦地上,日夜守望着她最爱的麦子。  母亲独自守望这片麦田已经十三年了。那年腊月,小雪飘飘,麦苗青青,我们把母亲送到了这里安息。从此,麦子陪伴着母亲,走过了一个个春秋冬夏。  温暖的麦子拥裹着母亲的一生。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麦子是母亲极其珍爱的粮食。母亲珍惜每一粒麦子,麦粒如同金子,极其珍贵地储存在母亲沉甸甸的岁月里。  麦季
期刊
那横亘千里、连绵不绝的群山哟!你们在听吗?那飘入你耳际的是环山绕崮的千里沂河用先秦编钟奏出的音符。你听:叮咚、叮咚,多么的悦耳。  几十年来,每每我漫步在沂河岸边的时候,脑子里总萦绕着一个问题:沂河形成于何时?源头在哪?为什么围绕着沂河总有那么多故事?于是我心里便时时出现一种“涌动”:兴许我能写写她呢!我觉得有一种责任感在鼓动着我写写她,因为,我家就在沂河岸边,我是沐浴着沂河水长大的。  沂河,流
期刊
旧时言崂,必及即墨,缘于崂山属即墨辖地。  即墨之东南,四十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崂山,峰之高者曰巨峰。  古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非虚誉哉,形胜名山之冠焉。  华夏名山,皆山奇而远海。成山、蓬莱山临海而不奇,兼而有之者唯崂山。观其凌峰之高,不让岱岳;盘道入空,险比华山;飞瀑澄潭,媲庐山之美;古松怪石,及黄山之致。可谓揽众山之奇,集众山之妙境。  我爱崂山,非为名山而爱,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
期刊
轻柔的微风轻轻掠过鄂尔多斯的西南,你站在倾颓的明长城烽火燧上,似乎依然能看到,那历史的烟火风云之中鼓角争鸣,人嘶马啸。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活跃着数十个少数民族,有的已经被岁月湮没,有的依然屹立于华夏民族之林。战火纷飞的影像,似乎已经尘封。放眼望去,三边内外,高楼林立,经济繁荣,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一派盛世气象。忆往昔,多少革命先辈们为了今天的繁荣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畏牺牲,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