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矛盾在过去一年是难以忽视的。那就是,很多消费支出已经便宜到让人都不好意思了,但为啥一点钱没见省?过去这一年,商家普遍下定了要拼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决心,所以各种优惠活动多得10只手都数不过来。你以为你赚了便宜,更会勤俭持家?才没有—年底的银行卡余额,比过去几年的还要少。
罪魁祸首当然是让你觉得不买买买简直就是在犯罪的购物节了。某某洗发水开了全网最低价,某某套装买一送三绝对不要错过,某某店就算老板没有跟小姨子跑掉也在搞低至3折的清仓甩卖。地铁上、大马路上、小区电梯里,到处都是它们的广告,你想不看到上面那些促销信息都难。更有土豪如阿里巴巴的,办个晚会陪你边看歌舞表演边清空购物车。
但最鸡贼的也正是这些购物节。平常没有做过什么方便民生的正事儿的发展改革委刚刚发布了《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说在这个举国同庆规模的购物节里,在750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是事先提价、当天降价。更恶劣的是,跟它们两个月以内的历史低价相比,双11当天的促销价有53.6%是实际上涨的。也难怪知乎上面诞生了一条关于理性看待双11的至理名言—再怎么你也不能够因为堕胎便宜就可以随便怀孕。
不过关于买东西的坑,又哪会只有电商大促一个?吃完晚饭去超市逛一圈,发现生鲜区哪儿哪儿都是特价商品,笑嘻嘻买回去才发现天了噜不新鲜了要坏掉了。大街上什么“加N元多N件”和“满减”之类的活动,就算再怎么精挑细选地凑单,买回去也会发现好像用处并不大只能放角落里积灰。健身和SPA这种修炼精气神的东西也开始有超低跳楼会员价了,就是一时兴起入会后,要是顶不住早就备着等你的推销大法,还是会另行再买其他东西。特价旅游算是老实的了吧?那你也得合计合计,值不值得为省下来的那点钱跟红眼航班、不怎么高档的“高档酒店”和一点惊喜也没有的“惊喜美食”过招。
还没等得及你修炼漫漫购物路上的各种防坑技巧,家里的长辈又前赴后继地赶了上来。这拨辛苦奋斗的老革命把省钱实惠看得更要紧。他们可以为几十元甚至十几元的山寨爆款货痛下买手,还有一些一看名字就知道假得可以的假洋牌,不管你怎么劝导,他们都会说那是源自意大利或者法国的高档玩意儿。一些豪爽的父母甚至都省去了截图让子女帮出主意的环节,直接扔链接,子女帮着付款就行。这时候你也只能庆幸,幸好他们买的不是电视购物里不要9998不要998只要98的纪念币、大药丸和电子产品。
还有一种悔到肠子青跟捡便宜没什么关系。这个明星那个舆论领袖或者办公室隔壁桌的小丽推荐了什么金贵东西,你看着他们用起来简直容光焕发整个人跟全智贤一样美,吃了半个月青菜豆腐攒钱买回来,用在自己身上却完全没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能怪谁呢,连豆腐脑都还有甜咸之争,何况是每个人对哪件东西是不是好的定义。盲目跟风种草,总有败兴而归的时候。
是应该做点什么了,不然2016年、2017年,你还得眼睁睁看自己默默吃土不是?看看我们的训诫书,可都是血汗钱换来的血的教训。
看到这些高危词,请捂好钱包注意躲避
爆款
普通杀伤力的爆款,可能有让你买到质量极差、撞衫几率极高、最夸张版图片与实物不符的东西的风险。
现在代购又带起来了进阶版的爆款。他们可以把一个在国外籍籍无名的小品牌包装成业界明星。
明星同款
再次再次再次强调,图片是一回事,实物是一回事。何况明星是一回事,你又是另一回事。明星都是九头身巴掌脸小蛮腰和增高鞋,这些,你确定你都有吗?
全年最低
发展改革委都说了嘛,很多“全年最低”都是假的。就算一些商家没有用上先涨价再降价的伎俩,大概它们的“全年”,也是按照一年只有30天来算的吧。
自留款
无法相信卖家自留也能成为打动人心的广告语,但事实上这3个字真的是驰骋电商多年的杀器,屡试不爽,不信可以问问你周围的朋友。可为什么要因为卖家自己喜欢而埋单啊?库存还全都是它们自留的呢。
Top X 榜单
“2015年的10大好物”“你可以在家里添置这5件东西”“最新底妆榜单”“有了它们你也可以成为型男”。你就没有纳闷过按图索骥买回来的东西到底有什么资格上榜么?大概只是为了给榜单凑一个整数出来吧。
手快有手慢无
这种惊悚的语言只会平添你的慌乱感,让你来不及选择就买了下来。放心,你错过的好东西,一定不会比你买回家招灰的东西多。
××推荐
此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都不知道那些明星和舆论领袖收了品牌商多少钱。另一种则是,拜托人家都是穿衣搭配、化妆、做饭、运动方面的行家,你要是没有那个技术,再好的东西在你手里也玩不出花来。
福袋
一种赌博,赢家永远都是卖家,而你的赔率高达1:你的付款额。所以,下回还要试吗?还不如去娃娃机上多练练手呢。毕竟,娃娃都摆在那里,没勾到还可以拍打机器发泄两下。福袋买回来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你都不知道该跟谁抱怨。
满减、换购
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为了凑单而选的东西有多鸡肋,也不会知道,在那些1+N的套餐里,和你最想买的商品顺道买下的那几样,用起来有多天怒人怨。
最后N天
不用担心,不要慌张,“最后N天”这种事,同一家店同一年就会有好几场。就像你路过街边贴着黄色大字报的“最后一天清仓甩卖”一样,过了10天去看,它不还是在么。
情怀、有故事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它们就是在赚粉丝和文艺青年的钱。
新一年不吃土的正确做法
关掉各种购物App的提醒
“××省钱快报”“××值得买”,这种看起来随时随地告诉你什么商品在降价、暗示你现在不买简直就是亏大了的App,难道不是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你越买越多么? 认真阅读全文
特价商品的保质期、代购力推的海外爆款的英文说明、便宜到不真实的旅游套餐的使用条件、淘宝上肺腑之言中的差评……不管是榜单、力荐,还是限时抢购,多看几眼总是没有错的。
对自己狠一点
一些人想买买买的理由很简单,最近太累、最近不开心、最近压力大,然后就觉得只有购物能够治愈自己。拜托对自己狠一点好吗,恨不得给自己剁手的时候,岂不是更不开心?
免疫办公室议论
今天小丽在群里说某某美白霜好,明天大刘又在茶水间安利了进口水杯。熟人的推荐,有时候比明星还能勾你买买买。你倒是可以听听他们吐槽那些买到手的差劲货,毕竟批评总比赞扬更一针见血。现在还有一些商家搞起了让一个人拉着一群人组团买东西的坏风气,同事找过来,不帮忙凑个团总觉得不够大气的样子,那你也要做好装大气可能要承担的后果哦。
问问男生啦
此条应该对女性朋友更有效。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不妨问问身边男性朋友的意见。他们有的会因为你花钱太多而制止你,有的则会因为自身审美不够又心直口快而泼你冷水。不管他们的出发点如何,至少对你的钱包而言结果都是好的。
多挣钱咯
这应该是终极秘籍了。奔小康的人为了些许优惠就买买买的概率似乎小一点,即使买错了,也不会那么痛心疾首。所以,新的一年,还请努力挣钱。
你都挨过哪些刀
图片与实物不符
这种惨案大多发生在网购上。明明淘宝里模特穿在身上好好的衣服,买回来就发现版式不对料子也水水的。本来是理想的女王或者公主范儿,上身后却一秒变大妈。也怪现在小二们的PS技术太好,网购盟军的评论太不诚实,不然每次购物节过后的退货潮,怎么会愈演愈烈。
网购生鲜的经历就更不用提。运气差的时候,大概就是你看着海报上的汉堡兴冲冲进了一家快餐店,结果看到实物那一刻的心境吧。
一堆鸡肋
鞋子、包、各种小工具、小饰品,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它们的欺骗性的确少一点。但这种东西总能让你一时兴起一买买一堆,用了一两次后,又会碰上新的心水之物。久而久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放在家里招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败给库存和保质期
节衣缩食的老一代有在价格便宜时囤白菜囤玉米的经历,换到了今天,就成了在大减价的时候囤各种货。但是天下哪有白给你的便宜。要不就是买了一打的牛奶,开箱一看才发现都快到保质期;要不就是在什么年终大促时买了一整箱的某某日用品,估计一两年里都难有“换换别的”的空间了。
团购的心机
那些比原价低很多的餐厅团购真有让你开心吗?有没有团了超值券发现根本不够吃,又自掏腰包加单的经历?有没有在留下了团购店要你留的个人信息过后,就开始隔三岔五地收到广告?一个餐厅的老板透露过,为了多少保本,他们给团购菜准备的食材质量和分量,和正常价位的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所以呀,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即使在价格战里,也没有完全被破金身。
还信旅游特产呢?
出门旅游总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在攻略上看到某某餐厅好吃到不行、某某景点不去绝对后悔,自己掏钱试过一遍才大叫呸呸呸都是什么鬼。至于为了维系友情给大家带回来的特产么,惨案通常发生在各种专门因旅游而繁华起来的商业大街和机场特产店,它们往往卖得比普通店里的贵上不少,你吭哧吭哧地背回国,偶尔还会有心直口快的朋友告诉你,“诶?这个东西不是网上就能买到么?”
罪魁祸首当然是让你觉得不买买买简直就是在犯罪的购物节了。某某洗发水开了全网最低价,某某套装买一送三绝对不要错过,某某店就算老板没有跟小姨子跑掉也在搞低至3折的清仓甩卖。地铁上、大马路上、小区电梯里,到处都是它们的广告,你想不看到上面那些促销信息都难。更有土豪如阿里巴巴的,办个晚会陪你边看歌舞表演边清空购物车。
但最鸡贼的也正是这些购物节。平常没有做过什么方便民生的正事儿的发展改革委刚刚发布了《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说在这个举国同庆规模的购物节里,在750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是事先提价、当天降价。更恶劣的是,跟它们两个月以内的历史低价相比,双11当天的促销价有53.6%是实际上涨的。也难怪知乎上面诞生了一条关于理性看待双11的至理名言—再怎么你也不能够因为堕胎便宜就可以随便怀孕。
不过关于买东西的坑,又哪会只有电商大促一个?吃完晚饭去超市逛一圈,发现生鲜区哪儿哪儿都是特价商品,笑嘻嘻买回去才发现天了噜不新鲜了要坏掉了。大街上什么“加N元多N件”和“满减”之类的活动,就算再怎么精挑细选地凑单,买回去也会发现好像用处并不大只能放角落里积灰。健身和SPA这种修炼精气神的东西也开始有超低跳楼会员价了,就是一时兴起入会后,要是顶不住早就备着等你的推销大法,还是会另行再买其他东西。特价旅游算是老实的了吧?那你也得合计合计,值不值得为省下来的那点钱跟红眼航班、不怎么高档的“高档酒店”和一点惊喜也没有的“惊喜美食”过招。
还没等得及你修炼漫漫购物路上的各种防坑技巧,家里的长辈又前赴后继地赶了上来。这拨辛苦奋斗的老革命把省钱实惠看得更要紧。他们可以为几十元甚至十几元的山寨爆款货痛下买手,还有一些一看名字就知道假得可以的假洋牌,不管你怎么劝导,他们都会说那是源自意大利或者法国的高档玩意儿。一些豪爽的父母甚至都省去了截图让子女帮出主意的环节,直接扔链接,子女帮着付款就行。这时候你也只能庆幸,幸好他们买的不是电视购物里不要9998不要998只要98的纪念币、大药丸和电子产品。
还有一种悔到肠子青跟捡便宜没什么关系。这个明星那个舆论领袖或者办公室隔壁桌的小丽推荐了什么金贵东西,你看着他们用起来简直容光焕发整个人跟全智贤一样美,吃了半个月青菜豆腐攒钱买回来,用在自己身上却完全没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能怪谁呢,连豆腐脑都还有甜咸之争,何况是每个人对哪件东西是不是好的定义。盲目跟风种草,总有败兴而归的时候。
是应该做点什么了,不然2016年、2017年,你还得眼睁睁看自己默默吃土不是?看看我们的训诫书,可都是血汗钱换来的血的教训。
看到这些高危词,请捂好钱包注意躲避
爆款
普通杀伤力的爆款,可能有让你买到质量极差、撞衫几率极高、最夸张版图片与实物不符的东西的风险。
现在代购又带起来了进阶版的爆款。他们可以把一个在国外籍籍无名的小品牌包装成业界明星。
明星同款
再次再次再次强调,图片是一回事,实物是一回事。何况明星是一回事,你又是另一回事。明星都是九头身巴掌脸小蛮腰和增高鞋,这些,你确定你都有吗?
全年最低
发展改革委都说了嘛,很多“全年最低”都是假的。就算一些商家没有用上先涨价再降价的伎俩,大概它们的“全年”,也是按照一年只有30天来算的吧。
自留款
无法相信卖家自留也能成为打动人心的广告语,但事实上这3个字真的是驰骋电商多年的杀器,屡试不爽,不信可以问问你周围的朋友。可为什么要因为卖家自己喜欢而埋单啊?库存还全都是它们自留的呢。
Top X 榜单
“2015年的10大好物”“你可以在家里添置这5件东西”“最新底妆榜单”“有了它们你也可以成为型男”。你就没有纳闷过按图索骥买回来的东西到底有什么资格上榜么?大概只是为了给榜单凑一个整数出来吧。
手快有手慢无
这种惊悚的语言只会平添你的慌乱感,让你来不及选择就买了下来。放心,你错过的好东西,一定不会比你买回家招灰的东西多。
××推荐
此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都不知道那些明星和舆论领袖收了品牌商多少钱。另一种则是,拜托人家都是穿衣搭配、化妆、做饭、运动方面的行家,你要是没有那个技术,再好的东西在你手里也玩不出花来。
福袋
一种赌博,赢家永远都是卖家,而你的赔率高达1:你的付款额。所以,下回还要试吗?还不如去娃娃机上多练练手呢。毕竟,娃娃都摆在那里,没勾到还可以拍打机器发泄两下。福袋买回来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你都不知道该跟谁抱怨。
满减、换购
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为了凑单而选的东西有多鸡肋,也不会知道,在那些1+N的套餐里,和你最想买的商品顺道买下的那几样,用起来有多天怒人怨。
最后N天
不用担心,不要慌张,“最后N天”这种事,同一家店同一年就会有好几场。就像你路过街边贴着黄色大字报的“最后一天清仓甩卖”一样,过了10天去看,它不还是在么。
情怀、有故事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它们就是在赚粉丝和文艺青年的钱。
新一年不吃土的正确做法
关掉各种购物App的提醒
“××省钱快报”“××值得买”,这种看起来随时随地告诉你什么商品在降价、暗示你现在不买简直就是亏大了的App,难道不是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你越买越多么? 认真阅读全文
特价商品的保质期、代购力推的海外爆款的英文说明、便宜到不真实的旅游套餐的使用条件、淘宝上肺腑之言中的差评……不管是榜单、力荐,还是限时抢购,多看几眼总是没有错的。
对自己狠一点
一些人想买买买的理由很简单,最近太累、最近不开心、最近压力大,然后就觉得只有购物能够治愈自己。拜托对自己狠一点好吗,恨不得给自己剁手的时候,岂不是更不开心?
免疫办公室议论
今天小丽在群里说某某美白霜好,明天大刘又在茶水间安利了进口水杯。熟人的推荐,有时候比明星还能勾你买买买。你倒是可以听听他们吐槽那些买到手的差劲货,毕竟批评总比赞扬更一针见血。现在还有一些商家搞起了让一个人拉着一群人组团买东西的坏风气,同事找过来,不帮忙凑个团总觉得不够大气的样子,那你也要做好装大气可能要承担的后果哦。
问问男生啦
此条应该对女性朋友更有效。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不妨问问身边男性朋友的意见。他们有的会因为你花钱太多而制止你,有的则会因为自身审美不够又心直口快而泼你冷水。不管他们的出发点如何,至少对你的钱包而言结果都是好的。
多挣钱咯
这应该是终极秘籍了。奔小康的人为了些许优惠就买买买的概率似乎小一点,即使买错了,也不会那么痛心疾首。所以,新的一年,还请努力挣钱。
你都挨过哪些刀
图片与实物不符
这种惨案大多发生在网购上。明明淘宝里模特穿在身上好好的衣服,买回来就发现版式不对料子也水水的。本来是理想的女王或者公主范儿,上身后却一秒变大妈。也怪现在小二们的PS技术太好,网购盟军的评论太不诚实,不然每次购物节过后的退货潮,怎么会愈演愈烈。
网购生鲜的经历就更不用提。运气差的时候,大概就是你看着海报上的汉堡兴冲冲进了一家快餐店,结果看到实物那一刻的心境吧。
一堆鸡肋
鞋子、包、各种小工具、小饰品,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它们的欺骗性的确少一点。但这种东西总能让你一时兴起一买买一堆,用了一两次后,又会碰上新的心水之物。久而久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放在家里招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败给库存和保质期
节衣缩食的老一代有在价格便宜时囤白菜囤玉米的经历,换到了今天,就成了在大减价的时候囤各种货。但是天下哪有白给你的便宜。要不就是买了一打的牛奶,开箱一看才发现都快到保质期;要不就是在什么年终大促时买了一整箱的某某日用品,估计一两年里都难有“换换别的”的空间了。
团购的心机
那些比原价低很多的餐厅团购真有让你开心吗?有没有团了超值券发现根本不够吃,又自掏腰包加单的经历?有没有在留下了团购店要你留的个人信息过后,就开始隔三岔五地收到广告?一个餐厅的老板透露过,为了多少保本,他们给团购菜准备的食材质量和分量,和正常价位的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所以呀,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即使在价格战里,也没有完全被破金身。
还信旅游特产呢?
出门旅游总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在攻略上看到某某餐厅好吃到不行、某某景点不去绝对后悔,自己掏钱试过一遍才大叫呸呸呸都是什么鬼。至于为了维系友情给大家带回来的特产么,惨案通常发生在各种专门因旅游而繁华起来的商业大街和机场特产店,它们往往卖得比普通店里的贵上不少,你吭哧吭哧地背回国,偶尔还会有心直口快的朋友告诉你,“诶?这个东西不是网上就能买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