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琅琅书声”,又要“默默读思”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提倡“琅琅书声”的呼声越来越高。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朗读训练的倾向仍然存在。因此,提倡“琅琅书声”,不言而喻,是真知灼见。但我以为,在提倡“琅琅书声”的同时,也应提倡“默默读思”。
  首先,从功能来看,朗读与默读,各有各的优势。朗读便于调动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参与,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吟诵、记忆。低年级儿童内部语言还不够发达,尤其要重视朗读教学。与朗读比较,默读适应范围更广,它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默读的速度儿朗读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人。因此,小学中高年级要在进行朗读训练的同时,强化默读的训练。
  其次,从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经验来看,古人既提倡“熟读”,又提倡“精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家喻户晓的古训。宋代以后,一些有见识的学者开始强调“熟读”与“精思”结合。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认为:“大抵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侧重于朗读;“精思”,侧重于默读。《红楼梦》描写黛玉教香菱学诗,其基本方法是“揣摩”,这“揣摩”二字.当然可以包括朗读、熟读,但侧重点是默读精思。总之,传统的语文教学,既强调朗读,又强调默读。
  再次,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默读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一个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广泛吸收知积,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善于在们读中思考、比较、鉴别,善于精读、略读、泛读、跳读。缺乏默读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因此,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们丝毫不可忘记默读训练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忽视朗读的倾向固然存在,忽视默读的倾向也许更为严重。听语文课,常常给人一种从头到尾闹哄哄的感觉,听观摩课尤其如此。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默读10分钟课文,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那样做,会被斥之为“课堂气氛沉闷”。默读,在一些语文课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教师钻研课文,主要靠反复默读,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的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轻视默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极大的失误。由此可见,加强默读训练,何等重要,又何等迫切!我们在强调“琅琅书声”的同时,岂可把“默默读思”抛在一边?
  加强默读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低年级以朗读训练为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训练。默读训练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按以上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二、提供默读条件
  默读是需要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一给时间,二给问题。这说起来很简单,落实下来却很不容易。默读是需要时间的。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如果要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真正做到自悟自得,那就要若干个三五分钟。学生默读课文,是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的讲解、问答、议论、竞赛等,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或者说,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基础。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先静──默默读思,再动──或书声琅琅,或议论纷纷。一堂课的静与动,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不可顾此失彼。
  默读要提供问题情境,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教《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有的从头至尾提了十几个问题让学生默读,收效甚微。于永正老师只提了一个问题:“小红军是怎样一个人?”整堂课,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读、思、议,收益颇丰。还有一位教师教《詹天佑》一文,只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默读:“这篇课文赞颂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那么,课文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这个中心?’”一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学得有声有色。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老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就会设计出一大堆挤牙膏式的问题;如果心中有学生这个主体,那么问题自然会是开放式的。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在默读中自悟自得。
  三、尊重学生感受
  默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默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它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因而,学生的感受可能与作品的主旨不一样,可能与教参的分析不一样,可能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是正常现象,有时可能是一种创造的萌芽。学習《落花生》一课,有的学生说:“花生很有用,可惜不好看,我还是想做石榴,又有用,又好看。”学习《小猴子下山》一课,有的学生说:“我也想象小猴子那样,丢掉小的去捡大的。”这些认识显然与作品的本意、与教参的分析、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致,但确确实实是学生的独特感受,而且有合理的因素,含蕴着创造意识。对这样的独特感受,我们尤其要尊重、呵护,即使是一些不大正确的感受,也不要丢一个“错”字了事,而要耐心诱导,以理服人,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四、教给默读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要形成好的习惯。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①动眼不动嘴。凡是动嘴的默读不是真默读,而是“默朗读”,那是很难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质量的。②边读边想。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是促进默读深人的基本方法。③边读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提倡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思考的质量。④“一目十行”。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我们比较重视“咬文嚼字”,但却忽视“一目十行”。信息时代对速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读,“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尤须予以重视。方法的掌握靠反复训练,训练得多了,就可以成为终生受用的习惯。
其他文献
『丑书』是民间、网络语境下对当下某类书作的统称,其定义边界比较模糊,而涵盖范畴却非常广,深刻影响到目前的创作与审美.本文试从学理脉络上予以梳理,并兼顾了傅山『四宁四
摘 要:小学蒙语文初看新教材的内容好像很简单,但要教师抛开旧观念、旧思想、旧传统、旧教学模式就会有一定的惰性。因此首先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进行蒙语文教学,教师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应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探索
幼儿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该如何在主题活动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其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如果能在这样的关键期给予幼儿适当的干预,使我们的幼儿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关心他人。同时也逐渐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把他律行为逐渐内化为自律行为。为了能在幼儿的关键期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我尝试从各个环节渗透相关
一策划二○一九『水+墨:回望书法传统』展览的意图rn这十年来,由于日本的井上有一现代书法在中国经常展出,让美术界的人关注起了书法这个领域.当然进入二○○○年,随着黄宾虹
期刊
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要尽可能深入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通过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做渗透学生心灵的阳光。  成为“渗透心灵的阳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是必备的素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走入了很多孩子紧闭的心门,打开了他们心灵的窗
摘 要:社会的发展依靠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则依靠教师的发展。教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师是教育教学设想的实践者,更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只有教师成长了,教育教学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自身能够发展。形成发展观,应用发展性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是使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成长;方案  教师的素质影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要想提高复习的效率,就需要教师明确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做什么,要到达的什么目的。复习是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达到温故的目的,让学生把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點通过复习弄清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入手,搞好复习:  一、结合教材实际,制订复习计划  教学在确定好复习的目标后,需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制
在我国政府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想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资产管控以及规范财务管控工作,就要仔细研究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不同点以及创新点,重新认识政
当代书法史发展的速度和广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特别是近四十年来的书法的创作和理论研究都进入到一个繁荣的境地.这与思想的开放,眼界的拓宽,文化的介入,文献的繁多以及参
期刊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以创业板企业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最终得出了如下结论.(1)风险投资参与会增强企业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2)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