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一地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对地理教学而言,表达力最强,学习者参与性最强。它对教材内容的传播和学生的接受起着有益的作用。但是,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计算机功能的发挥,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中学地理辅助教学软件来支持。也正是有一个优秀的中学地理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才能真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挥上述的优越性。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一地理 兴趣教学
  
  在长期的地理课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并不少,但在诸多方式中,高一地理教学最好的莫过于适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正面临着几方面的严峻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整个中学地理教育处于危机之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现行地理教材内容过于浓缩,流于从概念到概念,没有大量的事实作基础;自然地理和人 文地理的结合不够,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不够;现行教材结论过多,启疑太少;封闭式问题多,开放式问题少; 代替学生思维的现象严重;缺乏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很不充分。
  
  2.教学手段问题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教学手段的主要问题在于表现地理内容时无力。
  地理教学内容有直观性强,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信息源种类繁多,研究尺度范围变化大等特点,这就要 求教学手段的表达力强,运用灵活。而现有的电化教学手段有的有声无影,有的有影无声,有的画面静止,无 法进行动态演示。即使如录像、电影这样有声有影能动的教学手段,由于只能显示某一特定的过程,画面不能 实现分段、选择、修改、缩放、分割,而且一般不能做多次的重复,速度也是固定的,所以在表现地理教学内 容时表达力和灵活性还是较差,显得乏力。这些局限性大大降低了现有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 用。
  
  3.学生的接受问题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目前的问题是:
  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目前的课堂教学造成的心理氛围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过程不利于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提高学习兴趣;现有教学学生参与程度低,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针对上述问题,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一般 来说,计算机应用于地理教学可有以下的功能:
  1.计算机有很强的信息储存功能,可以储存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并快速检索和提取,方便地实现信息的比较、叠加。这些事实材料可以大大充实教材的概念和有关结论,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计算机有很强的显示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分布;可以对不同区域的信息进行比较、组合,将抽象信息形象化,将平面信息立体化。对局部进行放大或缩小,通过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大 量信息中的主要信息。
  3.计算机有很强的模拟仿真功能,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理过程。无论空间演变还是时间演变,计算机 都能形象生动地模拟,把长时间,大尺度的地理过程从大自然“搬到”室内,使这些本来很抽象的过程能够被 学生直观地了解。而且许多危险或昂贵的地理实验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无限重复。可以由学生亲手操作,获得与实际动手类似的训练效果。
  4.计算机有很强的逻辑分析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分析问题,形成条理分明有序的思维方法。地理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各因子间联系复杂。计算机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清晰的逻辑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它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开放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计算机可以在无教师的情况下教学,能较好地实现个别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6.计算机可以通过友好的交互方式,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基本没有思想 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并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学习的成功可能性大大提高。
  7.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具有可变性和可管理性,可以方便地更新和修改,为学生提供搜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训练。
  8.计算机弥补了大部分电化手段的不足,还能把各种电化手段以计算机为核心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的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9.计算机可以提供有趣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地理为主动学习地理。
  总的来说,计算机对地理教学而言,表达力最强,学习者参与性最强,并能接受反馈的交互式教学媒体。 它对教材内容的传播和学生的接受起着有益的作用。但是,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计算机功能的发挥,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中学地理辅助教学软件来支持。也正是有一个优秀的中学地理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才能真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挥上述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兴趣是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不会把精力投入到刻苦钻研数学知识中去,反之,如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数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巧”激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知识时,如引导的好,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以“印度国王奖赏国
期刊
摘要:本文在以往关于情感与教学相互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心理学新近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培养,以促进学生智慧形成和情感形成步调一致的重要性,并具体地探讨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  关键词:情感;认知;信息技术教学;培养策略    在已有的许多研究文献中,大都探讨的是情感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问题。本文拟从信息技
期刊
摘要:对于如何更好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如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提问艺术,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 设问 艺术 教学    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的成败关键。所以,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不时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常常能营造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
期刊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关键词 化学课外活动 兴趣 源动力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
期刊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要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乐学、会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中应首先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把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摸索学法、发展能力、促其良性循环的过程。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说话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为此,小语教学大纲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几年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说、演结合是进行低年级说话训练的有效途径。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这方面训练的。    一、兴趣引路,创设说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即使有较高的智力,但如果对学习的内
期刊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依据上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同
期刊
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实在太苦了。其苦大致表现有三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之苦,学习生活枯燥单调之苦,师生关系紧张之苦。应运而生的愉快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把这“三苦”变为“三乐”(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乐从何来?乐生于情,情源于境。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里谈点粗浅看法。    一、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应该是优美的、整洁的。一两个花池,几行常青树,能使学生感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种现象,作为语文教师要思考改革作文教学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改革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难点。改革作文教学思路,完善作文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 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也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和战胜挫折的奋斗史。历史上治国安邦的经验、军事外交的谋略、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遂、文学艺术的魅力、个人成就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尤其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认真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学生继承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