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定位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时代,传统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从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特征出发,阐述了高校教师角色应由传统的权威者地位向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开发者、合作者、导向者、研究者的转化与定位。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教师 角色转换 定位
  
  伴随着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网络化教育时代已经来临。教师如何转变自身的角色意识,如何迎接网络教学的改革,以迎合网络教育时代的要求,成为我国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角色”,高等学校的教师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呢?“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教师在网络时代的教育中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呢?首先,我们应该从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特征出发来思考问题。
  
  一、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特征
  1.打破时空界限,构建学习的社会化。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地区、国家或国际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信息系统的发展,使得远程教育更趋完善。人们学习的场所更为多功能性、多样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跨学科教育和系统的高等教育。于是,常规大学失去了对国家高层次后备人才的培养的教育垄断。这意味着传统的常规大学必将突破“围墙”,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将更加走向开放。
  2.突破地域限制,形成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实施网络教学时,其信息资源不仅来源于本地电脑所提供的磁盘内容或教学课件,而更多的来源于分布在网上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师生通过联网的学校办公室、图书馆、社会甚至在家中即可迅速地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权威的专家请教。
  3.关注主体地位,促进学习的个性化。传统的学校教学总是围绕“教师、课堂、教科书”三主体来进行,致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难以进行。网络教育则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其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的交互手段和教师进行适合自己“口味”的深入细致的交流,从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对他们提出各不相同的学习建议和期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正是由于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这些特征,都要求高校教师在网络时代,必须重新转换、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
  
  二、网络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扮演的好坏取决于角色期待、角色规范遵从、角色特征把握、角色差距调适和角色冲突化解等方面。当前,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日益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课题。从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到当前的“教学中的主导者”以及“管理者”等,始终没有摆脱教师角色的片面性认识,显而易见,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高校教师的角色该如何转变呢?
  角色意识重心的转换。旷日持久的教师和学生角色意识重心的争论,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网络教育时代的日益临近而显得日渐明晰,角色意识的重心由传统的“突出教”向目前的“关注学”偏移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在网络教育时代,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媒体接受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得多的信息,甚至在某些领域学生完全有可能超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范围,这就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文化优势受到严重的挑战。所以网络教育打破了教师是教学信息传播的唯一途径,也打破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垄断,使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为角色重心向学生偏移提供了资源和手段。
  教师角色由“单一”向“综合”转换。当前的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光盘化、媒体化,而这些都推动了教师角色由“单一”向“综合”的转换。正如美国建构主义理论的倡导者杰夫里·舒尔曼的教师角色模型中就主张传授者、管理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等角色的综合。
  教师“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整合与转换。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应该是“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统一。“角色自我”更多的是指由教师这种职业所要求的规范和原则。“个性自我”指教师这个职业因个人所承担而被赋予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一个教师必然要处于这两种矛盾的角色意识当中。角色自我意识要求教师以某种社会观念和准则去规范、统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个性自我意识则是根植于个体的生命存在,反映了教师对自己的内在需求、情感世界真实的把握。过去,教师多是用角色意识压抑个性意识,扮演一个无个性的、一般化的个人,它在师生之间无形的划出了一道无法逾越、不可沟通的“鸿沟”。网络时代崇尚创新教育、提倡教学活动的人性化理念,而这种角色意识的整合恰恰是实现其转换的重要保证。
  当然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虽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将高校教师从繁重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解脱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削弱并代替教师的作用。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从微观的教学过程来看,在实现了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之后,教师必然会不再被视为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可以给学生更多、更精确、更生动的知识和信息。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式,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这种方式,如何查找信息、发现知识,如何在众多信息中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如何带有一种创新精神的态度去对待所选择的信息。由此可见,即使多媒体和网络给学生再多的信息,但仍然代替不了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其次,从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培养来看,教育并不等同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而这是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更不能完成的。
  
  三、网络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的定位
  正是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的众多的新特征,要求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到如今的“学习者、咨询者、导向者、合作者、研究者、开发者”的多重角色的统一。
  1.学习者。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育体制下,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现代网络化社会中,即使教师有“一桶水”也不够用了,现在的高校教师要成为“活水源头”能供学生汲取。
  2.咨询者。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高科技信息库,在缩短人与人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孤独、忧郁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方便和财富的同时,它也是信息垃圾的生产源和网络犯罪的万能钥匙。高校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捷的交流和联系,却往往不擅于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果是心理问题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又担负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职责: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心灵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3.导向者。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传统的以信息的传播者和知识的呈现者为主,其只能从传统的“教”转化为目前的“导”。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二是指导,三是诱导,四是辅导,五是教导。
  4.合作者。在网络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课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离的高校、研究单位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师可以一起分工合作,共同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相互之间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同一学科之间的教师还可以合作开发教学软件。
  5.研究者。高校教师成为研究者体现在教育研究和自我反省、自我建构研究两方面。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是由大学高深文化、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的。现代教育观念要求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高校教师不能够只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播者”的层面上,而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成为研究者”这在国外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美国学者伯金翰姆指出,教师抓住研究机会,“不仅将推进教学技术,并将使教师的工作具有生命力和尊严”。在我国,教师同时作为一个科研者,这一观念才刚刚起步。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达到30%以上。”这虽然是到2005年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目标,但直到现在,这一目标仍未实现。从这方面上讲,说明了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的科研职能,十分重视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大学成为知识经济的“发动机”,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关于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雅斯贝尔斯曾精辟的这样描述到:“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给别人。因此,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冲破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走向科学研究的领域,为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推波助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开发者。在网络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开发者在其众多的角色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高校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确立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构建。决定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什么。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以一系列新技能为基础来改组课程,改革课程的结构和课堂教学风格,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项光勤,戈夫曼.角色距离理论及其意义.学海.2005.3.
  [2]林靖.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中国电子教育. 2004.5.
  [3]顾萍.网络教学模式特点与高校教师角色特征分析.2003.2.
  [4]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6:335.
  [5]海克·威廉斯.教师角色[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5.9.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其他文献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对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如果自己的心
本文是全球职业规划师利用生涯发展理论与模型、助人技巧、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规划的正式与非正式评估手段等相关技能,以北京城市学院引入的北森测评公司开发的Careersky测
本文阐述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前提。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自觉融人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具体讨论某个学科的教育方法,而在于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教学思路的探寻。本文针对学生学习出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尝试性地提出一
本文旨在探索基于就业导向的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组编写了三套调查问卷,分别对实习和就业单位、毕业生、任课教师进行了匿名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英语专业商务
【摘要】思维形成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思维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转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大纲也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因此,初中数学
【摘要】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线性代数;案例教学;独立学院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J012).  一、独立学院线性代数课程引入案例教学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理工类专业数学基础之一,是研究变量间线性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知识 知识传输    人文观念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树立学生正确的人文意识和观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最早兴起于英国、与外控式评价相对应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教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