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在车辆、汽车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等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安全行车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汽车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汽车安全驾驶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行车;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汽车也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突飞猛进,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也变得日趋严峻,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不胜枚举。在这些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因汽车驾驶人员违法违规引起的事故占据绝大多数,其中,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为事故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就汽车驾驶安全行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因素
车辆、汽车驾驶人员以及道路环境是道路交通系统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相应的,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也就是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因素也是来自这三个方面。在这三个影响因素中,各个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驾驶人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也就是说,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汽车驾驶人员。
车辆本身是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影响因子包括车辆维修保养状况、汽车的安全配置以及安全技术性能等。在众多的影响因子中,汽车技术性能中的制动性能是对汽车安全驾驶影响最大的,从道路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来看,因车辆机械故障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制动失灵是最大的原因,由此可以见其对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之大。
汽车驾驶员因素是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在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由驾驶员因素引起的占到了80%以上,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汽车安全驾驶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汽车驾驶员因素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龄、性别、驾龄、性格特征、驾驶行为、安全态度等方面。在年龄上,小于30岁的驾驶员在保持车距、安全超车方面不够重视;在驾龄上,少于3年驾龄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打手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指标上表现更为良好;而在性别上,男性驾驶员较女性驾驶员在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指标上表现更为严重。
在驾驶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道路条件以及夜间行车等是主要的影响因子。标线模糊难辩、标志前置距离或近或远都会对行车安全构成影响;信号显示不完整、时间间隔设置不合理也会对汽车安全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型车辆超载、行人或非机动车抢道、交叉口视距不足等不良道路条件对于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也较大;而对夜间行车来说,反光严重、照明不足或夜晚车辆占道等都会对挡车安全行驶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降低行车安全系数。
2汽车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知,驾驶员因素是汽车驾驶安全行车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汽车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是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人为因素。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主要包括攻击性驾驶行为、冒险行为、超速行驶等,其中,攻击性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影响巨大,是道路交通行车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攻击性驾驶行为表现为:超速驾驶、追尾、右侧超车、不打转向灯突然变道、闯红灯、急促鸣笛等。攻击性驾驶行为从危害程度上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表现为汽车驾驶员在心理上的愤怒,但并没有明显的外在驾驶表现;中层次的攻擊性驾驶行为具有明显的外在驾驶表现,如任意变换车道、行车中故意阻挡他人路线、紧随前车、大声鸣笛、闯红灯等;再高一层次的攻击性驾驶行为为极端驾驶行为,属于道路暴力犯罪,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对他人实施伤害。通常情况下我们所指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是指中、低层次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诱发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以下三种,即挫折因素、驾驶员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当汽车驾驶员处于压力状态时,往往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变得比较差,在平常可以忍受的小挫折变得几乎无法接受,对挫折的自我感觉会变得极为敏感,一点小挫折就可能引起极大的心理爆发,从而引发攻击性驾驶行为。不同的汽车驾驶员因为个人生长环境、性别、年龄等发展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攻击性环境的熏染,那么人在成年后往往会更具攻击性,这在汽车驾驶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特别容易在开车时生气发脾气,产生所谓的“路怒症”。而就驾驶个性研究而言,越接近中庸派的驾驶员感受工作与生活对其所造成的压力低于激进派或保守派,因此温和性格的驾驶员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次数较少。就环境因素而方,在固定时间、天气、交通量与道路区域内,如果存在性能较差的交通设施如标志设立位置、停车场空间占用、红绿灯时间的设计与道路限速太低等,都有可能影响攻击性驾驶行为意图。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七成的驾驶员会因限速过低而失去耐心,从而导致进一步发展攻击性驾驶行为。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这些刺激,驾驶员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意图会大大降低。
3汽车驾驶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在道路交通中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因素较多,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要保证安全驾驶,关键是做到“人、车、环境”的和谐统一,然因车辆及环境因素为客观因素,不能人为所决定,因此作为驾驶员,要做的就是严格把握“人”这一主观因素,从提升安全行车意识及驾驶技能两方面保证行车安全。要做到安全驾驶,具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是要养成良好的安全驾驶习惯。如起步前仔细查看周边情况;做好驾驶前基础准备工作,备齐随车应急物品;坚持车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切忌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载行驶等等。其次,掌握并落实安全驾驶五要素,即“放眼远方,先知先觉;眼观六路,洞悉危机;视线灵活,保持扫视;预估风险,留有余地;目光接触,信息沟通”,以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技能保证行车安全。第三,掌握突发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道路交通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实际驾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和特殊情况,如转向不足、转向过度、闪避等突发状况,山路、涉水路段、陡坡、土路或泥泞路等特殊路面情况,阴雨、雾霾、冰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一旦不能准确处理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处置措施,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置对策,这既是合格驾驶员必备的技能,也是保证安全驾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成喜.我国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251-252.
[2]骆勇,罗霞.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7(02):1-4+44.
[3]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475-482.
(作者单位:丰县中医医院)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行车;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汽车也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突飞猛进,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也变得日趋严峻,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不胜枚举。在这些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因汽车驾驶人员违法违规引起的事故占据绝大多数,其中,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为事故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就汽车驾驶安全行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因素
车辆、汽车驾驶人员以及道路环境是道路交通系统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相应的,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也就是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因素也是来自这三个方面。在这三个影响因素中,各个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驾驶人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也就是说,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汽车驾驶人员。
车辆本身是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影响因子包括车辆维修保养状况、汽车的安全配置以及安全技术性能等。在众多的影响因子中,汽车技术性能中的制动性能是对汽车安全驾驶影响最大的,从道路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来看,因车辆机械故障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制动失灵是最大的原因,由此可以见其对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之大。
汽车驾驶员因素是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在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由驾驶员因素引起的占到了80%以上,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汽车安全驾驶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汽车驾驶员因素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龄、性别、驾龄、性格特征、驾驶行为、安全态度等方面。在年龄上,小于30岁的驾驶员在保持车距、安全超车方面不够重视;在驾龄上,少于3年驾龄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打手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指标上表现更为良好;而在性别上,男性驾驶员较女性驾驶员在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指标上表现更为严重。
在驾驶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道路条件以及夜间行车等是主要的影响因子。标线模糊难辩、标志前置距离或近或远都会对行车安全构成影响;信号显示不完整、时间间隔设置不合理也会对汽车安全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型车辆超载、行人或非机动车抢道、交叉口视距不足等不良道路条件对于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也较大;而对夜间行车来说,反光严重、照明不足或夜晚车辆占道等都会对挡车安全行驶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降低行车安全系数。
2汽车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知,驾驶员因素是汽车驾驶安全行车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汽车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是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人为因素。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主要包括攻击性驾驶行为、冒险行为、超速行驶等,其中,攻击性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影响巨大,是道路交通行车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攻击性驾驶行为表现为:超速驾驶、追尾、右侧超车、不打转向灯突然变道、闯红灯、急促鸣笛等。攻击性驾驶行为从危害程度上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表现为汽车驾驶员在心理上的愤怒,但并没有明显的外在驾驶表现;中层次的攻擊性驾驶行为具有明显的外在驾驶表现,如任意变换车道、行车中故意阻挡他人路线、紧随前车、大声鸣笛、闯红灯等;再高一层次的攻击性驾驶行为为极端驾驶行为,属于道路暴力犯罪,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对他人实施伤害。通常情况下我们所指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是指中、低层次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诱发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以下三种,即挫折因素、驾驶员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当汽车驾驶员处于压力状态时,往往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变得比较差,在平常可以忍受的小挫折变得几乎无法接受,对挫折的自我感觉会变得极为敏感,一点小挫折就可能引起极大的心理爆发,从而引发攻击性驾驶行为。不同的汽车驾驶员因为个人生长环境、性别、年龄等发展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攻击性环境的熏染,那么人在成年后往往会更具攻击性,这在汽车驾驶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特别容易在开车时生气发脾气,产生所谓的“路怒症”。而就驾驶个性研究而言,越接近中庸派的驾驶员感受工作与生活对其所造成的压力低于激进派或保守派,因此温和性格的驾驶员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次数较少。就环境因素而方,在固定时间、天气、交通量与道路区域内,如果存在性能较差的交通设施如标志设立位置、停车场空间占用、红绿灯时间的设计与道路限速太低等,都有可能影响攻击性驾驶行为意图。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七成的驾驶员会因限速过低而失去耐心,从而导致进一步发展攻击性驾驶行为。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这些刺激,驾驶员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意图会大大降低。
3汽车驾驶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在道路交通中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因素较多,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要保证安全驾驶,关键是做到“人、车、环境”的和谐统一,然因车辆及环境因素为客观因素,不能人为所决定,因此作为驾驶员,要做的就是严格把握“人”这一主观因素,从提升安全行车意识及驾驶技能两方面保证行车安全。要做到安全驾驶,具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是要养成良好的安全驾驶习惯。如起步前仔细查看周边情况;做好驾驶前基础准备工作,备齐随车应急物品;坚持车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切忌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载行驶等等。其次,掌握并落实安全驾驶五要素,即“放眼远方,先知先觉;眼观六路,洞悉危机;视线灵活,保持扫视;预估风险,留有余地;目光接触,信息沟通”,以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技能保证行车安全。第三,掌握突发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道路交通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实际驾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和特殊情况,如转向不足、转向过度、闪避等突发状况,山路、涉水路段、陡坡、土路或泥泞路等特殊路面情况,阴雨、雾霾、冰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一旦不能准确处理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处置措施,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置对策,这既是合格驾驶员必备的技能,也是保证安全驾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成喜.我国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251-252.
[2]骆勇,罗霞.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7(02):1-4+44.
[3]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475-482.
(作者单位:丰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