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67-02
摘要:电子电工在中等职业学校理工专业都会涉及这两门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又有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功效。电子电工教学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析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职 电子电工 教学 创新能力
21世纪的今天,科技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而大部分的高新技术都和电子电工息息相关:同时使得中职学校毕业生必须具备有开拓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基本技能。电子电工的教学恰恰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能力的平台。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注重前人已有的成果,忽略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在电子电工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做好实验和质疑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试验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电工电子教学中,实验有一定的比例,利用实验来验证定理定律结论的正确性。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重要定律,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从实际中证实它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布置给学生课外实验,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使学生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并通过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新思路,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这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经常为学生提出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解答,特别要表扬、鼓励敢于提出质疑问题的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新颖、另类问题,是大胆思维,敢于创新的初期表现,鼓励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充分肯定、善于表扬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创新意识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质疑问题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启发学生在电工电子学习中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二、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子电工教学具有丰富的实验,又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实践活动,能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对此缺乏认识和组织、实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在学完理论后按照教师制定的步骤操作一遍,记录几个数据,写一份象征性的实验报告,即可万事大吉。然而,电子电工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思想和能力就这样被忽略掉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行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导出理论。在操作上都必须设计问题,提示实验实践理论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材料,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如在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设计问题: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上三个电流的分配是如何的,变化情况又如何?让学生设计连接电路,设计如何测量电流,设计如何研究三个电流的变化情况。问题可以逐步延伸下去。在过程中提示,鼓励学生做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便是不成功,也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结合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帮助学生挖掘“创新”源泉
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电子电工是物理电学衍生下的分支如果仅仅停留在电学的层面上,创新便成为无源之水,最终便会枯竭,结合了物理中的光学、声学、力学、能量等知识,创新就会变得有活力起来,现在的创新往往是跨学科的创新,所以教学中应该有意无意地在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
如电子电工实验离不开实验电源,如果都用學校提供的学生实验电源就没新意了,可以根据教材上关于稳压电源的介绍,在网络上查找些资料设计出自己的稳压电源:也可以结合物理的光学知识,采购些太阳能光伏电池,制作电压比较低的电源:也可以应用化学知识,采购些材料做成出自己的干电池:难度大点的话还可以制作简单手摇发电机,再进行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源,不管成不成功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培育学生的创新“土壤”
电子电工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专业是创新能力的发源地,由于专业课程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在本专业进行创新,因此,在教学上应多向其专业倾斜,做到主次有序。总之。各行各业的创新很多都是以自身专业为基础的。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正所谓是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出智慧和灵感。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讲解科学发展史上的典故、科学家研究结果的经过来激发学生创新求学的兴趣。如:讲到功率单位瓦特,介绍科学家瓦特通过壶水烧开蒸汽推动壶盖现象,发明了蒸汽机:当讲到照明灯时,介绍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用一千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电灯,这种不惧失败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当讲到半导体元件时,说明今天我们所喜爱的网络,即通过网络学习、交往沟通、游戏,了解天下大事。是晶体管集成电路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没有最初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网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探掘教材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并能够充分运用恰到好处,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六、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生之间平等沟通交流,使学生思想放松、思维敏捷,他们的想象力、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摄取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他们才有了自信和勇气,才能敢想、敢说、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出想象空间,表达创新思想,锻炼创新能力。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强烈的爱心,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情绪和语言来感染学生。师生之间产生共鸣:然后教师利用幽默风趣语言或故事、活跃课堂的气氛,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人。
七、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力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但这又恰恰是团队合作的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合理安排好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实验小组的任务,学生就能在团队中取长补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落实了这一点:学习主动的学生作为“总设计师”,负责实现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等动脑的工作:学习一般的学生作为“总设计师”的助手,在“总设计师”的要求下,进行连线,焊接等需要动手的工作: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作为实验的记录员,要求他们进行记录数据,观察现象等动笔的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职位进行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观能动力。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力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其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而学生在职业中学期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惠文,浅议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2010
[2]罗定庚,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J],物理教学,2001,1
摘要:电子电工在中等职业学校理工专业都会涉及这两门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又有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功效。电子电工教学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析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职 电子电工 教学 创新能力
21世纪的今天,科技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而大部分的高新技术都和电子电工息息相关:同时使得中职学校毕业生必须具备有开拓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基本技能。电子电工的教学恰恰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能力的平台。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注重前人已有的成果,忽略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在电子电工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做好实验和质疑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试验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电工电子教学中,实验有一定的比例,利用实验来验证定理定律结论的正确性。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重要定律,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从实际中证实它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布置给学生课外实验,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使学生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并通过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新思路,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这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经常为学生提出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解答,特别要表扬、鼓励敢于提出质疑问题的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新颖、另类问题,是大胆思维,敢于创新的初期表现,鼓励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充分肯定、善于表扬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创新意识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质疑问题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启发学生在电工电子学习中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二、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子电工教学具有丰富的实验,又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实践活动,能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对此缺乏认识和组织、实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在学完理论后按照教师制定的步骤操作一遍,记录几个数据,写一份象征性的实验报告,即可万事大吉。然而,电子电工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思想和能力就这样被忽略掉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行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导出理论。在操作上都必须设计问题,提示实验实践理论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材料,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如在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设计问题: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上三个电流的分配是如何的,变化情况又如何?让学生设计连接电路,设计如何测量电流,设计如何研究三个电流的变化情况。问题可以逐步延伸下去。在过程中提示,鼓励学生做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便是不成功,也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结合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帮助学生挖掘“创新”源泉
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电子电工是物理电学衍生下的分支如果仅仅停留在电学的层面上,创新便成为无源之水,最终便会枯竭,结合了物理中的光学、声学、力学、能量等知识,创新就会变得有活力起来,现在的创新往往是跨学科的创新,所以教学中应该有意无意地在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
如电子电工实验离不开实验电源,如果都用學校提供的学生实验电源就没新意了,可以根据教材上关于稳压电源的介绍,在网络上查找些资料设计出自己的稳压电源:也可以结合物理的光学知识,采购些太阳能光伏电池,制作电压比较低的电源:也可以应用化学知识,采购些材料做成出自己的干电池:难度大点的话还可以制作简单手摇发电机,再进行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源,不管成不成功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培育学生的创新“土壤”
电子电工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专业是创新能力的发源地,由于专业课程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在本专业进行创新,因此,在教学上应多向其专业倾斜,做到主次有序。总之。各行各业的创新很多都是以自身专业为基础的。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正所谓是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出智慧和灵感。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讲解科学发展史上的典故、科学家研究结果的经过来激发学生创新求学的兴趣。如:讲到功率单位瓦特,介绍科学家瓦特通过壶水烧开蒸汽推动壶盖现象,发明了蒸汽机:当讲到照明灯时,介绍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用一千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电灯,这种不惧失败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当讲到半导体元件时,说明今天我们所喜爱的网络,即通过网络学习、交往沟通、游戏,了解天下大事。是晶体管集成电路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没有最初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网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探掘教材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并能够充分运用恰到好处,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六、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生之间平等沟通交流,使学生思想放松、思维敏捷,他们的想象力、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摄取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他们才有了自信和勇气,才能敢想、敢说、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出想象空间,表达创新思想,锻炼创新能力。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强烈的爱心,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情绪和语言来感染学生。师生之间产生共鸣:然后教师利用幽默风趣语言或故事、活跃课堂的气氛,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人。
七、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力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但这又恰恰是团队合作的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合理安排好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实验小组的任务,学生就能在团队中取长补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落实了这一点:学习主动的学生作为“总设计师”,负责实现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等动脑的工作:学习一般的学生作为“总设计师”的助手,在“总设计师”的要求下,进行连线,焊接等需要动手的工作: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作为实验的记录员,要求他们进行记录数据,观察现象等动笔的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职位进行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观能动力。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力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其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而学生在职业中学期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惠文,浅议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2010
[2]罗定庚,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J],物理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