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者组织化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并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协调和平衡。“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四种社会学范式,其中把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主要的媒介功能理论”①,这表明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期刊等)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协调和发展起着其他结构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6个方面,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拟把这6个方面进行分类,以新闻报道的个案为例,阐释新闻媒体必须要发挥的作用,力图厘清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宣传与解释:推进国家政策的贯彻
  
  新闻事业是置身于特定政治环境下的社会文化事业,与政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有学者则进一步认为政治宣传是新闻传播重要的直动功能②。党中央是制定和谐社会发展政策的主体,需要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新闻媒体是传达国家政策意志的“中介”,必须发挥宣传作用。
  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南方都市报》的一篇社论《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为基,宪政秩序为纲》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有读者认为,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进一步阐明了其与老百姓的关系。这篇文章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很多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传统的观点认为,新闻媒体是执行客观报道的载体,只需要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受众就可以了,不需要作过多的解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国家的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社会发展所制定的总目标,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受众的认知水准不一、欣赏水平不同,新闻媒体需要进行转化,将政策精神通过许多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新闻媒体除宣传之外必须肩负的一项重大职责。《南方都市报》的社论正是起到了这个关键作用,所以会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提高与保持:强化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构成社会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全社会提供精神支柱,丰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特征,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等。由于新闻媒体具有社会“中介”的特殊定位,往往要进行“议程设置”,用社会业已形成的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标准去评判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不仅要担当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而且要通过新闻报道与社会形成互动,提高并保持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关教育的话题如高校扩招、学费增长、学生创业等在新闻媒体上层出不穷。近几年,高校学术诚信问题也成为热点。2007年12月14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其校园网上挂出“2007年第1号”通告,向全校师生通报该校三起学术剽窃事件的调查审议结论与处理建议,此事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各大门户网站以及相关论坛竞相转载,引发网民热议,同时一些报纸、广播和电视也在第二天作了报道,相关报道认为复旦大学是“自揭家丑”,但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对目前的学术诚信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高校用学术机制处理自己违反学术道德的老师和学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充分表明现代新闻媒体传播新闻事件的速度,也说明其引导社会对新闻事件评价的力量,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对学术诚信建设而且对提高和保持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营造与增强:形成自主创新的氛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能力的增加与创新产品的运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程度,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对全民族创新体系形成的一个基本要求,提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等。新闻媒体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对全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给予表扬,另一方面要能对标志性的创新事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报道,激励整个社会投入创新性行动。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寄托着整个民族希望了解月球的美好愿望,本世纪初的一天,这个愿望终于迎来了实现的机会。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20日开始传回数据,标志着我国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国家的行列。“嫦娥一号”是数十万科技工作者两年多的辛勤研究成果,它的成功发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从准备发射的那一时刻起,中央电视台就开始直播,请卫星和火箭以及地面测控系统的相关专家与技术人员做客直播室,绝大多数科技人员是第一次公开亮相,讲述“嫦娥一号”的构造原理和研制过程,以及自己的科研经历,使全国人民对月球探测器本身及幕后科技人员的创新过程有了详细的了解,这次直播报道对全社会的创新实践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学者认为,新闻媒体不仅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自主创新,凝聚人心,同心同德、加快创新进程”,而且还要“呼吁全社会重视知识、重视科技、重视人才,为自主创新铺平道路”。③这实际上诠释了新闻媒体为和谐社会创新实践所起的氛围营造与增强作用。
  
  监测与预警:保持环境发展的协调
  
  环境是社会实现正常发展与良性循环的基础性因素,一般来说,环境包括作为内环境的社会环境与作为外环境的自然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目标中的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基本特征,要求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等。传播学家拉斯韦尔认为,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三种功能④,新闻媒体是大众传播具体的体现渠道,必然负有监测社会要素存在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对异常情况予以及时报道,发出警示信号。
  新闻媒体在执行环境监测功能时,首先是通过报告社会以及自然环境总体状况实现的,其次是通过报道具体的环境危机案例进行的。2008年1月1日,陕西《华商报》的一则报道《校长为落实助学金求县长签字竟被拘留》被新浪网、搜狐网等知名门户网站转载,引起社会一片哗然。报道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职业中学校长高勇为落实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去找县长崔博签字,却赶上县长去开会,心急的校长两次打开车门要求县长签字再走,结果惹怒了县长,为此,绥德县教育局决定让校长停职检查并向县长道歉,县公安局决定对高勇作出行政拘留7天暂缓处理的处罚决定。这则地方新闻通过门户网站迅速受到媒体的关注。几天后,事件的影响迅速扩大,引起榆林市委的高度重视。1月4日,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赶赴绥德调查此事,作出了撤销原有两个处分决定,责成绥德县县长、公安局局长、教育局局长向绥德职业中学校长道歉。最后在市委书记的主持下,县长与校长相互致歉,圆满解决了问题。可以说,这起涉及社会公权使用矛盾的问题是报纸与网络联手造成压力,促使有关方面迅速行动而得以解决的。从另一角度讲,也是新闻媒体对出现危害社会管理体系与管理秩序事件的主动监测,其无疑是对新闻媒体为实现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目标而发挥作用的最好诠释。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一样对人们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渐入公众视野。去年以来,有关全球变暖、南极融化、环境污染等新闻报道的比例在上升,表明整个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在加剧。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方面的报道力度不大,新闻媒体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环境监测与预警仍然任重而道远。
  总之,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新闻媒体要更好地扮演现代社会中政府与公众的“中介”角色,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的6个基本特征是紧密有序、有机联系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新闻媒体要找准定位加强自身建设,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服务的能力。一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各类新闻报道、文艺节目要继承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以社会价值为首,培养和保持畅通的传播渠道。二是要增强创新能力,善于运用各种容易让广大人民接受的媒体形式传达有价值的又比较抽象的内容,促使新闻媒体与受众积极互动,进一步增强新闻媒体的发展活力。三是形成媒体之间互动并形成结构优势,为政策的宣传和重大问题的解决创造环境。四要抵制不正确的传播观念。随着近年来我国媒体企业化经营意识的增强,各种低俗的节目时有所见,新闻媒体要增强“防化”能力,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新闻媒体是在社会不断进步中完善自己服务社会的功能的,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也将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新闻媒体在未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程世寿、刘洁:《现代新闻传播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廖海泳:《新闻媒体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新闻爱好者》,2006(4)。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地震猝不及防,非常时期媒体如何组织抗震救灾报道让人措手不及。为九个专业广播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提供资源保障的节目资料如何发挥作用,令人深思。  非常时期,广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大灾面前,广播是灾区人民接受信息最为方便快捷的媒体,是向灾区人民传播党和政府的救灾措施、传递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爱心关怀的重要渠道。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紧急动员,迅速行动,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报道,
期刊
包装其实就是一种营销,成功的包装能够提高收视率,从而带动广告收入。新闻节目的包装是一门声、光、电的综合艺术,那么怎样才是成功的包装呢?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大局出发,小处着手。首先要把整个频道的定位找准。定位找准以后,就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大包装。比如,国内电视媒体老大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包装就非常成功。频道一经推出,就一炮而红。这除了得益于它的央视平台之外,全局包装
期刊
济源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水景观,涌泉、温泉、溪流、潭瀑、河渠、平湖、灌区等并存。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济源市立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了“利用水资源,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谋求水经济”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建设思路,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济源打造成一座风景亮丽的“灵秀”水城。  《河南日报》对济源打造“灵秀”水城这一城市建设重大举措高度关注,记者站站长史颂光对此跟踪采访。作者以“新标题
期刊
国家法在任何社会里都只是整个法律秩序的一个部分,除了由政权强加的法律规则外,过去存在、现在仍然存在着一些并非总体社会的组织权限中产生的“法”。①它们生于民间,存在于人们的感悟之中,②铭刻在人们心里,③作为一种自然秩序维持着民间安定。由于在中国传统语汇里,与“官府”相对的是“民间”,因此,与“国家法”相对将其称为“民间法”。④而在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生命”乐章中,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紧密结
期刊
当人们正在纷纷议论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日渐被新兴电子媒体挤压得似乎失去了往日光辉的时候,“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使传统媒体在历史性特大灾难新闻报道中,再次凸显出巨大的生命活力,展现出超强的能量和功效。在手机失去信号、讯息中断、道路不通的瞬间,传统主流媒体重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于众声喑哑处放送出超强的主旋律——人的生命之音。  传统媒体使我们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救灾现场,部队官兵、白衣战士
期刊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按:  汶川地震给国人带来了空前灾难,也使国人的精神得以净化和升华。其间,新闻传媒发挥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从总体上可以说,各类媒体围绕地震所展开的报道,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地、持续地刊播灾情,所提供的信息立体而透明,诸多新闻人排除艰险与困难在抗震第一线恪尽职守,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表现委实可圈可点。新闻人以自己的不朽业绩,给今人以思想启迪,也给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
期刊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在四川汶川爆发了8级强烈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而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救灾重建工作亦在持续进行中。自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还有各大门户网站和新闻博客也开始不间断地提供关于地震的新闻报道。  “坚韧顽强的生者”、“自我牺牲的逝者”、“舍身忘我的救者”、“无私奉献的援者”——通过20多天的新闻报道,他们和他们的故事,给了国内外读者、看者、听者最深
期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较之于以前历次的灾害性报道,它完成了从救灾报道到受灾报道的演变,信息传播呈现出时效快、透明度高和立体传播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新闻管制尺度的适当放宽和策略的转变。新闻管制的进步,带来的是媒体强有力的报道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演变:从救灾报道到受灾报道    灾害性事件的传
期刊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    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    “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
期刊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最广阔的农村,投向最基层的农民,“三农”报道成为近几年来媒体宣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综观众多的“三农”报道,在表现手法上和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话套话多、贴近性差等问题。笔者以为,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使之更多地体现出“农味”,这是搞好涉农报道的关键所在。    转变观念,平民视角    在从业过程中,记者首先应该对自己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