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来源 :吉林画报·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ixing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人说,中国画很深奥,确实,中国画蕴涵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背景,沉淀着岁月赋予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内涵。每一种艺术可以表出一种空间感型,并且可以互相移易地表现它们的空间感。
  [关键词]中国绘画 西方绘画 空间意识 表现
  
  绘画,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它可以让事物在一张薄薄的画纸上鲜活起来。而空间意识的存在,才使得绘画变得更奇妙,更鲜活——这也正是绘画的一种语言体现。
  
  一、中西方空间意识的差异
  
  有人说,中国画很深奥。确实,中国画蕴涵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沉淀着岁月赋予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内涵。而中西绘画里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画面上的空间表现。笔者通过对清代画家邹一桂对于西洋画法的见解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画的传统立场对于西画的空间表现所持不同的态度。
  (一)几何学的透视画法
  画家利用与画面成直角诸线悉集于一视点,与画面成任何角诸线悉集于一焦点,物体前后交错互掩,形线按距离缩短,以衬出远近。邹一桂所谓的是“西洋人善勾股,于远近不差锱黍”,然而实际上我们的视觉的空间并不完全符合几何学透视。正可谓,艺术亦不拘泥于科学。
  (二)光影的透视法
  物体由于受光,会显出明暗阴阳,圆浑带光的体积,衬托烘染出立体空间。远近距离因明暗的层次而显露。但我们主观视觉所看见的明暗,并不完全符合客观物理的明暗差度。
  (三)空气的透视法
  人与物的中间不是绝对的空虚,这中间的空气含着水分和尘埃。地面山川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调变化,显出远近距离。在西洋近代风景画里这空气透视法常被应用着。
  
  二、书法与中国画的空间意识构造
  
  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光影的实写和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一种抽象的笔墨表现,它显示的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确切地说: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中国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是情感与人格的表现。它不是摹绘实物,却又不完全抽象,如西洋字母般保有暗示实物和生命的姿式。
  我们研究书法的空间表现力,便可以了解中国画的空间意识。
  书画的神彩皆生于用笔。用笔有三忌,就是板、刻、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扁,不能圆混。”用笔不板,就能状物不平扁而有圆混的立体味。中国的字不像西洋字由多寡不同的字母所拼成,而是每一个字占据齐一固定的空间,在写字时用笔画,如横、直、撇、捺、钩、点,结成一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同时也就成为一个“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四隅相招,大小相副,长短阔狭,临时变适,八方点画,环拱中心”的一个“空间单位”。
  中国字若写得好,用笔得法,就成为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味十足的艺术品。若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的话,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如一段舞蹈或一曲音乐。
  书画都通于舞。它的空间感觉也同于舞蹈与音乐所引起的力线律动的空间感觉。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意境。一件表现生动的艺术品,必然也同时表现空间感,因为一切动作以空间为条件。若果能状物生动,像中国画绘那样一枝竹影,几叶兰草,纵不画背景环境,而一片空间,宛然在目,风光日影。如绕前后。又如中国剧台,毫无布景,单凭动作暗示景界。常见一幅八大山人画鱼,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尽。
  
  三、中国山水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现在再来看山水画的空间结构。在这方面中国画也有它的特点,我们仍旧拿西画来作比较。(本文所说西画是指希腊的及十四世纪以来传统的画境,至于后期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自当别论。)
  西洋的绘画渊源于希腊。希腊人发明几何学与科学,他们的宇宙观是一方面把握自然的现实,他方面重视宇宙形象里的数理和谐性。于是创造整齐匀称、静穆庄严的建筑,生动写实而高贵雅丽的雕像,以奉祀神明,象征神性。希腊绘画的景界也就是移写建筑空间和雕像形体于画面;人体必求其圆浑,背景多为建筑。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更是自觉地讲求艺术与科学的一致。
  所以西洋透视法在平面上幻出逼真的空间构造,如镜中影、水中月,其幻愈真,则其真愈幻。中国山水画的开创人可以推到六朝、刘宋时画家宗炳与王微。他们两人同时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建设者。尤其是对透视法的阐发及中国空间意识的特点透露了千古的文化内涵。这两位山水画的创始人早就决定了中国山水画在世界画坛的特殊路线。
  综上所述,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互为表里的。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画传统去探寻和体认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也可以反过来说,即用中国哲学、宗教、思想、学术文化的理念与思维去透析中国画传统,进而发现其中的外在与内在关联。中国画之所以给人以经久耐看的印象,就是因为它所站的视角是独特的,而且有着它特有的思维方式,并且容入了创作者的文化底蕴。而我们华夏民族的源远文化历程,也造就了中国画今天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展现。笔者以为,这也许就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真实写照吧。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开发学生潜能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和学生潜能的发挥成为专家、学者、教育同仁研究的热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更深入的讨论、探讨。  [关键词]素质 教育 潜能发挥 教育教学    时代呼唤教育,教育注目于学生素质和潜能的发挥,素质教育和潜能的发挥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潜能发挥的主渠道,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深深地体会
期刊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一项任务,根据事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或者作品进行评定,以确定学生学业成就的一种评价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获得关于学生的更多信息,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评价结论更具说服力。在信度、经济性和类推性等方面,表现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客观地认识并合理使用表现性评价,对小学科学教学将能发挥促进的作用。  
期刊
[摘要]语言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共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够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期刊
[摘要]数学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数学的应用已经深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想要攀登科学的高峰,高深的数学素养是首先要具备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是培养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所以,作为学生数学启蒙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 教育    从教的这段时间里,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针对数学这门相对抽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要取得好的成果,不应该只注重美术基础的培养,还要在美术之外下功夫,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美术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导趣 导看 导议 导练 导评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在“导”字上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激活美术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只有熟读课文,才能对文字和语言掌握的更加熟练,那么如何在阅读中增强自学能力,本文给出了明确的阐释。  [关键词]阅读 点拨 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
期刊
[摘要]“真谛”的基本解释是“真实的道理或意义”。作为教师,面对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教什么”与教学目标有关,要“真实”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怎样教”与效益有关,研究怎样才能达到科学有效,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定位在“一切为了发展”,这就自然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道理”。本文结合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课题学习:镶
期刊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可归结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即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本文中,笔者围绕《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方法 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其主要研究问题可归结为质量、生产率
期刊
[摘要]城市公共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宜人化设计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公共设施本身,宜人化的公共设施更是可以迅速影响到城市结构和人们的生活结构,甚至又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哲学。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 宜人化设计 设计原则    考虑到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在户外的交往、接触和停留都逐渐增多,良好的环境感受是人们交往与休憩的基本保障。城市公共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中国的基本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溶入传统美德教育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最重要手段,值得很多教师学习和推广。  [关键词]创设 拓展 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