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更有效

来源 :华人时刊·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8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有效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35-01
  “提问”是最古老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它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著名“产婆术”之核心,又是当今世界每一个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原因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对此很多教师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主观上希望通过课堂提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用“提問”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把“问答”当作“对话”。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在互动,实质上则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乎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但师生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交流和互动。“对话”也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二、促进数学课堂提问的对策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皮亚杰说过:“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亲身经历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巧妙的提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学生们用小棒摆作品的主题图,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产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然后提出一些问题:
  1.你们会摆这么多作品吗?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此处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你所摆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
  3.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
  这个例子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经历了由特例进行探索、归纳、猜想的积极思维过程,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既让学生感悟到了乘法和加法的内在联系,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我们在“敢于发问——学会思考——互助合作”的良性轨道上,创建平等和谐宽松的“对话场”,让课堂提问成为“学习共同体”对话的桥梁,让“质疑问难”成为课堂提问的精彩一环,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
  [2]游爱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研究,2009(6).
  [3]沈宣旺.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J].吉林教育,2008(3).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興趣低,英语应用能力不强。文章以能力本位教育为理论依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加以探讨,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英语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28-01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兴趣普
期刊
【摘要】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有这样的看法,就是与其在概念教学中花费时间,不如教师多讲一些题,学生多做一些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就会理解和掌握好概念。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的教学结果是:数学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准,大量的机械、盲目的做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常常事倍功半,反而使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中国与法国虽是东西方两个迥然不同的国家,其民族性格确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有人将法国比作“欧洲的中国”,将中国比作“亚洲的法国”,这并不无道理。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对两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加以分析和总结,并对此进行比较。  【关键词】社会性;民族性格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40-01  一、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  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
期刊
【摘要】个性化朗读注重的是个性化的思维和体验,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表达能力。在倡导推进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它越来越注重促进学生内在学习能力的提升,指向学生的终生发展,推动学生成为有能力的人才。本文,仅就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给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个性化朗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
期刊
【摘要】新课改之后,课本中高中化学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增大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概念图作为一种知识表征和组织的工具,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工具,对于化学知识的整合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效,可以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化学;化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30-01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为宗旨,重过程而轻结果
期刊
【摘要】《包法利夫人》有着精致的画框结构,以查理的童年开始,死亡结尾,他的妻子爱玛则是这镜框里的画。多年来,人们只对画津津乐道,却往往忽略了画框。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查理·包法利做分析,试图还原他的多重身份。  【关键词】布尔乔亚;女性气质;反讽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39-01  福楼拜用近乎完美的笔描画了众多经典形象,其中,查理·包法利是最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同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前提,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地研究,巩固马克思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积极地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要性;内涵;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欧洲联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成立之初,就试图在经济领域谋求突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领域的成就为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而在欧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与培训对提高劳动者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作用就为欧盟所重视。当然,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通教育与国家主权问题紧密联系,欧盟难以在此领域一展身手,而職业教育与培训因与劳动力市场和经
期刊
【摘要】由于古代印刷技术和交通的限制,文学作品的传播及保存都极为不易,造成如今某些诗人诗歌的缺漏和讹误。诗歌《清明》近现代被列入教科书,“其作者为杜牧”的观念深入人心,却仍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经过相关考究,本文将从渊源、诗律、诗歌风格、诗歌意象等角度怀疑杜牧非《清明》的作者,《清明》极有可能是两宋时期的作品。  【关键词】清明;杜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
期刊
【摘要】理清苏联模式形成发展的过程,重新认识和评析苏联模式,能够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苏联模式。本文以模式为分析框架,分别从制度、体制、道路和理论四个方面全面分析苏联模式终结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苏联模式;历史的终结  中图分类号:D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42-01  一、苏联模式的历史定位  苏联模式的整体框架形成于十月革命,经列宁等领导人不断改革,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