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果实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气已是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山峦清瘦,大地沉寂。
  可是,雪地上有野鸡野兔轻巧腾跳的痕迹。松林里,从墨绿针叶间落下的松果,有的刚刚被松鼠啃过,松香清冽。山野间,满目枯黄棕褐,偶尔跃出一丛艳红,是经霜不落的刺玫果,丰满水润,吹弹可破。尽管地冻天寒,这些小浆果却要在几场大雪之后才能风干。它们让你想起初夏,单瓣的粉红花朵,漫山遍野地香。几棵山里红,叶子早已落尽,红红的小果子还挂在枝头。春天的花,冬天的果,没有叶子干扰,清丽得惊世骇俗。这些神情鲜明的小野果,像一身素灰衣衫的姑娘,不施脂粉,只在额上点了一点朱砂,露出大自然的调皮性感来。
  枯冬雪下的果实带给人的喜悦,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我去折缀着红果子的树枝,准备插瓶。一个妹妹在身后指点,那个黄的更好看。扭头看过去,一棵南蛇藤,满树油黄小蒴果已经完全绽开,赤诚地托出红心来。美艳不可方物。有些植物就是这样,不争春夏,只扮秋冬。天地万物,各安天命,在各自的时节,呈现各自的美。这样,真好。
  南蛇藤,这个名字太过丑辣,每棵植物都该有个亲切芳香的乳名。我问那个妹妹,“你叫它什么?”
  “弯藤。我也插过,用透明的玻璃瓶子最好看。”好的,就叫弯藤吧。
  “用青花瓷瓶试试,也会很漂亮。”我说。
  路边有结着一串串黑色小果的鼠李,小时候玩过,忘了它在我们这里叫什么。旁边的朋友提醒,这是老鸹眼。哦,对了,老鸹眼,像老鸹圆溜溜的黑眼珠。也折几枝下来,这样颜色素简的果枝,用大红瓷瓶插应该别具风韵。
  谁知到家一看,不知什么时候,那几枝老鸹眼从背包里掉出去,丢了。是因为我缺少一件红色花器,它不肯来吗?不过,那只玉白色笔洗,也能与它相处融洽啊。
  果然,红果子插在青花福桶里更好看。陶瓷器具永远适合秋冬的果枝。《瓶花谱》中说,春冬用铜器,夏秋用瓷器。我想,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材质,最重要的是相宜。
  “花不论草木,皆可供瓶中插贮。”取花如取友,两情相悦便请回来,日日相对。花与器也是如此。苇草朴素,弯藤娇媚,青花瓷沉静,他们的相逢,相互映衬,相互增色。是冬日《清平乐》,慢吟雨晴烟晚,风触鸣琴。
  春夏季节从未想过插花,万千花朵开在枝上青春鲜活,采折下来放在瓶子里,总觉得像谋杀,罪大恶极。暮秋之后,花要谢幕了,折几枝最后的秋花来供赏,只为倾吐留恋与追忆。果实成熟了,无论摘取还是折枝,都应当,它们原本是大自然的心意,要我们去亲近体味,如果不摘反倒辜负盛情。
  玻璃大方瓶是在旧物市场上淘来的,颜色略黄,不太纯净。但不够完美的器物,更贴近生活。山里红和刺玫果带着尖刺的枝随意地倚在瓶子里,姿影纤丽,投映在灰墙上,静默,却在心里有笑声。
  林子里捡回来的松果,因为室内干燥,鳞片大开,在案头笑成花朵样。拿起来,竟有单翅的小松子从鳞片间飞落。那是一只多么美丽的棕色小翅膀啊,托在指尖上,连自己都轻盈起来。找來一块纸板,把松果放在上面,插上一枝细细的楠木香,点燃。轻烟袅袅,香烬散落,时光如此绵长温软。
  下次去山里一定要捡一块松树皮回来,做松果香插的托盘。这自然造物比我买的湖蓝色香炉实在美得太多了。“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大美之道皆在自然,利休大师果然参透了美的奥义。
  明天又要降温了。银芽柳、榆树,还有城市街边的白杨树上,粒粒花苞从叶落时就已经开始孕育,那些小花苞将怀抱春天,度过整个漫长的冬季。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神女的眼泪  从西藏回来很多天后,看到季羡林先生书中的一个章节,讲中国古代求雨的巫术是由妇女或是女巫做的。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妇女总与求雨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呢?当看到这儿,我就想起了高原的湖泊。为何?因为女人爱流泪,那些遍布高原的湖泊都如女人的眼泪,一滴一滴滑落下来,在大地上汇成了一个个的湖泊。她们为何伤心?是为了爱抑或她们看到身边人的辛苦,便流泪了。  假如有一天,女人们不会流泪了,那么,一
期刊
朋友送来了一株西红柿苗,小小的,只有一寸半高,栽种在小小的花盆里。当时仔细观察一下,这株西红柿苗,瘦瘦的、纤纤的、弱弱的,还有几片干枯的叶子,好像随时都有夭折的危险。  我把这株西红柿苗放在了窗台上,定期浇水,过几天看一次,一個星期过后,干枯的叶子多了起来。可能是夏季太阳炎热的原因吧。于是我就把它转移到了阳台的背阴处。  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小小的西红柿果实露头了,米粒大小,叶片也没再发黄。绿绿的
期刊
从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开会的那天开始,我就在想究竟坐哪班车来,最终选择了凌晨5点到站的车次,就是为了到站后可以去天安门看升旗。  火车提前十分钟到站,出了站台,很不幸,自己转向了。我在火车上已经咨询过,去天安门的话,打车也就十几块钱的样子,可问了几辆出租车都要三四十块。最后和一位徐州来的大哥一起打了一辆车,他去协和医院看病,我们拼车而往。原以为自己今天会去晚了,到了那里才发现,居然早了!因为即将冬至,
期刊
放眼望去,很远的地方亮起了一盏灯,忽闪忽闪的。我不怀疑那是一支鬼火,如果是鬼火,它应该向我走来,至少是给我发出一个约会的信号。可我观察了好久,那盏灯除了具备光的全部伦理道德之外,其他手段好像不属于它操控的领域,就那么不失礼节地放着光,直到月落星移,看它的我站姿踉跄。  夜幕下万家灯火,为何独钟远方那一盏?说白了是因为它在我眼瞠所能顾及的最远射程内的猎物。虽说是猎物,但注定我只能观望和守候,时至今日
期刊
这辈子,她永远忘不了那双深幽的眸子,那双像来自外太空一样纯净的冰绿色的眼睛。  他俩住在同一条巷子,却素来没有搭讪过一句话,偶尔路上两人碰面,她害羞地低垂下头,总被他摄人心魄的眸子捕捉,亦很快被他锐利地目光打败。每次她都迅速地关闭眼帘,而脸上腾升起的层层羞赧红晕使她局促不安,只能窘迫地疾步从他身边溜走。那会儿,她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铿锵有力。短暂的晕眩占据了她的大脑,或那一霎完
期刊
没去过鼓山的福州人,可能很少。  我头回上鼓山,三月,那年十二岁。从三牧坊校园出发,汽车迎着太阳而去。一路上,小伙伴们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尤其是已上过鼓山的伙伴,更是眉飞色舞,兴奋不已。  不多久,车到山脚,下车进山,大伙沿着石磴拾级而上。我肩负蓝花被,人小背包大,举步维艰,伙伴们和我一样,气喘吁吁。虽然春寒乍暖,寒气并未消尽,但大家已汗流浃背,小脸蛋像入秋的苹果,泛出一层红晕。长长的
期刊
一  我又想起了那个秋夜,在这个孤冷的冬夜里。我怎么又想起了那个秋夜呢?是冬日里太冷,秋日里还暖吗?  一地的黄叶,风刮得哗啦哗啦地直响。那树,把天挤成了一条缝,灰色的……  二  我说:“我们紧靠着一起走。”  你害羞地笑着说:“你胡说,没有,根本就没有。”  我说:“你跟着我走。”  你说:“去,没有,也没有。俺自己走。”  我说:“我停下来叫你。”  你娇羞地说:“去。”  我问她:“路的北
期刊
七岁那年,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爸爸努力地挣钱,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她。十四岁那年,爸爸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叔叔很好,经常给奶奶送点钱过来,可是,每次奶奶拿到叔叔那点钱之后,总能听见叔叔婶婶无休止的吵架。  小雨和奶奶相依为命又过了两年,奶奶为她洗衣做饭,她也为奶奶洗衣做饭。终于有一天,他们没有饭再做,没有衣再洗了。就是那一天,十七岁的小雨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站在村头向她洒泪挥手的奶奶,离开了。  城里花花
期刊
当我第一次看到她——书,便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与我有缘。”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她,了解她,时间不长,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  这缘一旦结成,便不想戒掉。在窗前的阳光里,在檐下的鸟鸣里,在落日的余晖里,在床头昏黄的灯光里……无时无刻不能与她约会。深夜是最宜于读她的时候。此时,夜阑人静,双手捧着她,任思绪在天地间驰骋。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翻阅人世千般气象,触摸她的故事经脉,展读她
期刊
一  清宣统二年二月十五,也就是1910年4月4日午时,苏州一个普通的古老小巷,春天里的阳光懒洋洋透过丁香树洒向地面,巷子里的人们大都在午睡,一切都静悄悄的,忽然一个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宁静……  第二天清晨,早起的人们发现了这个被遗弃在巷口奄奄一息的女婴,他们议论着,但没人施以援手。这时,一个年轻的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传教士从旁边经过,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收留这个可怜的女婴。这个年轻的外国女教士是美国
期刊